楠木軒

黃土高坡百米絕壁藏神秘古堡,無人知道原委,80歲大娘揭開秘密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休閒

在山西運城河津市的一處黃土高坡上,有一座神秘的古堡,藏身在四周均為百米深的溝壑之間,加上當地土塬和溝壑眾多,如果不特別留意,外人很難發現。即便是當地人,大多也不知道這座古堡是何時建成的,又是什麼原因而建。近日,筆者驅車來到古堡所在地,有幸遇到一位知情的老人,經她的引導和介紹,才得知古堡的作用以及其精巧的設計理念。圖為用航拍器拍攝的神秘古堡。

筆者遇到的這位老人叫侯俊娥,今年80歲,家住距離古堡不遠的一個村莊。聽説筆者要探尋古堡,正在村口和村民聊天的她熱情地提出可以帶路。老人説,她家的麥田就在古堡旁邊,知道一條可以行車的路,“我要是不帶着,你根本就找不着,就算你問別人,那也得在溝裏走上兩裏地,還得爬坡,難走得很哩。”在老人的帶領下,汽車又繞了一個村子,才找到古堡的位置。圖為引導筆者的侯俊娥老人,她身後不遠處就是古堡。

站在高高的土塬上遠看古堡,它就像一堵牆橫亙在起伏不定的溝壑間,“牆”的下面是長年累月風吹雨淋後,坍塌成坡狀的黃土。如果不是侯大娘指給筆者看,還真的難以發現那就是神秘的古堡(紅圈處)。

沿着一條長滿荊棘和酸棗的小路走近古堡,待看到古堡的大門時,腳下的土塬也隨之被截斷,兩塬之間形成了一條深4米左右的深溝,想進入古堡大門就必須下到溝底。侯大娘介紹説,之前,這條溝上可以搭木板,人們沿着木板就能在兩個土塬之間通行。圖為黃土絕壁上窄小的古堡大門。

“這個古堡是早些時候的人們躲避土匪用的,具體建造時間沒法確定,但聽上輩人説,他們那一代就曾經用來躲避過日本鬼子,説明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侯大娘説,那時,一旦得知有土匪進村,人們就跑到這個古堡裏避難,“進入後,把兩個土塬之間搭的木板撤掉,再把大門用土一堵,誰都進不來了。”

古堡的大門高不到兩米,頂部和兩側用磚塊壘砌固定,以防坍塌,目前僅上部還保留有一些磚塊,下面的磚塊早已不見。從這個大門可以看出,古堡的設計可謂堅固,有“一人當關,萬夫莫開”的功效。

進入大門,門內是一條向上傾斜約有30度的坡道,坡道上沒有鋪設磚頭石塊和台階,而是走上去極易下滑的泥土。過道空間也十分狹小,僅能供一人通過。筆者在過道內向上爬時,需要手腳並用,才沒有被腳下的土粒滑倒。圖為進入古堡的狹窄通道。

從古堡通道出來,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平整的土塬就像一艘大船,立於深深的溝壑之間。侯大娘介紹,以前的古堡兩側都有窯洞,人們避難時,人和牲口就住在窯洞裏,可以生活好幾天,因為年代久遠、土層坍塌,窯洞早已不見,只剩下現在這個孤零零的土塬和唯一的大門。

“那時候老百姓手裏沒有槍炮,為了保護自身,有了難只能了往這裏躲。”侯大娘説,當地的老百姓在這裏躲過土匪,也躲過日本鬼子,“不熟悉這地方的人來了,既瞅不見人,又尋不上來,就是找到了,這麼小的通道,還被堵着,你也進不去啊。”圖為古堡如漏斗狀的出口。這種設計也非常利於防禦,下面的人如果破開大門,上面的人用刀槍棍棒就能守住。

看着僅剩一個大門的避難古堡,聽着侯大娘的介紹,筆者不禁感嘆,民間的老百姓太有智慧了,為了生存,他們利用這處再平凡不過的土塬,設計成巧妙的避難之所、生存之地,讓生命得以在黃土高坡上一代代延續。雖然現在是和平、安康的年代,但這個古堡作為人們苦難生活的歷史實證,應該讓更多的人看看,進而激發更強勁的奮發圖強的動力。大河鄉土原創作品。想了解更多有趣故事,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