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即將出塢 萬億產業鏈啓航在即
6月1日,據央視新聞客户端消息,中國首艘國產大郵輪開始注水起浮,即將開始出塢前最後的試驗準備工作,預計將於6月6日正式出塢。此次即將出塢的首艘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將在經過後續試航實驗後於2023年底交付,並開啓以上海為母港的國際航線。作為目前全球最複雜的單體機電產品,國產大郵輪的零部件數量多達2500萬個,隨着國產大郵輪的出塢,也將進一步撬動郵輪製造、維修等相關的萬億產業鏈。
後續將進行水上試驗
據央視新聞報道,6月1日凌晨2時起,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始注水起浮。據瞭解,整個起浮大約需要6-8個小時,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要進行多輪的安全檢查。起浮的第一步是要向船塢內引水,通過浮力使郵輪離開地面,之後通過牽引繩將郵輪從船塢現有位置上移動到靠近碼頭的一側。
“完成注水以及調整工作後,大郵輪將從我們的2號船塢的後塢室移動到前塢室,我們還將進行清潔試驗、救生艇收放試驗等工作,預計6月3日-5日還將進行一系列的水上試驗,預計6月6日出塢。”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大型郵輪項目總建造師周琦表示。
“對於大型郵輪來説,具備出塢的條件,也就意味着核心設備、內部設備安裝等都調試完畢了,整體上完成90%了,後續還將於7月、8月開展兩次試航實驗,全面驗證郵輪的機械性能和舒適度,為交付運營打好基礎。”知情人士透露。
據瞭解,即將交付的首艘國產大郵輪名為“愛達·魔都”號,總噸為13.55萬噸,基於嘉年華集團使用的Vista級平台,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節,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
中船嘉年華郵輪CEO陳然峯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艘國產大郵輪預計於2023年交付,並開啓以上海為母港的國際航線。同時,據中船嘉年華方面消息,“愛達·魔都”號開啓運營後,將執航日本及東南亞航線,並適時推出“海上絲綢之路”等中長航線,打造長、中、短相結合的多樣旅行度假選擇。
“海上城市”撬動萬億市場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出塢也讓目前服役中的大型郵輪都是國外生產的這一境況成為歷史。一直以來,世界範圍內僅有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德國邁爾船廠、法國大西洋船廠等少數幾家歐洲船廠能夠設計建造大型郵輪,其背後原因是建造一艘大型郵輪難度非常高。
“作為目前全球最複雜的單體機電產品,國產大郵輪的建造程度要遠比其他運輸載具複雜的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國產大郵輪零部件數量多達2500萬個,相當於大飛機C919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同時也被譽為‘海上的移動城市’,隨着國產大郵輪的出塢,也將撬動萬億產業鏈。”
“與普通的輪船等運輸船隻不同,大型郵輪的建造涉及除造船技術之外,還涉及酒店工程、娛樂系統等幾十個專業領域。除了保證安全航行以外,還需要考慮到船上人的日常生活、娛樂服務等。”業內人士表示,“以船上涉及遊客日常餐飲為例,僅保存食物用的儲存冷庫就有幾十個,例如這個温度下是存放蛋、奶的,那個温度下是存放蔬菜的,還有存放水果等等一系列食物,每個儲存室都有適當的温度。此外,郵輪內裝也不同於普通的建築裝飾,無論是材料還是外形等,都有着嚴格的國際標準。由此説明,大型郵輪建造是一個系統性的複雜工程。”
複雜的工程也涉及到眾多產業鏈。此前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遊部等多部門日前聯合發佈的《關於加快郵輪遊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就明確,加強配套供應鏈建設。其中,涉及到的產業包括內部裝飾、數字影音、信息化系統以及動力裝置、甲板機械、艙室設備等。
資深旅遊專家王興斌表示,郵輪的建造會帶動多個產業各個部門,從原料的生產到配件的配備、從重工業到輕工業等產業都會有涉及,像在郵輪製造方面,會帶動郵輪系統集成、核心裝備的研發,此外還包括動力裝置、甲板機械、艙室設備、新能源清潔能源等。大郵輪下水後,後續對郵輪日常維修、維護等相關產業也有帶動。
據瞭解,為建造首艘大型郵輪,外高橋造船已跨行業、跨地區吸納超500家全球各地供應商,並且在郵輪內裝領域與來自美國、意大利的54家服務商建立合作。此外,中國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也已正式進入設計和建造階段。
郵輪產業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其產業鏈長、帶動性強、影響力大、覆蓋面廣、國際化程度高,乘數效應達1:14,屬萬億級產業。
“除了郵輪製造、船舶維修等領域,國產大郵輪未來運營後也將帶動目的地經濟發展。一直以來,提及中國郵輪旅遊,大多都是郵輪載着中國遊客出境遊,未來隨着郵輪的交付,也有望看到郵輪載着外國遊客開啓入境遊,從而帶動港口經濟的發展。”王興斌還表示,未來通過國產大郵輪,一方面能帶動產業鏈發展,另一方面也能推動郵輪旅遊進一步向品質化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吳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