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在華美籍教授馬克力文:中國是一本厚厚的“樂譜”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專訪在華美籍教授馬克力文:中國是一本厚厚的“樂譜”

中新社記者 陳溯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多年來,在中國工作生活的不少外國友人也見證了中國的變遷。近日,中新社記者專訪了中央民族大學美籍教授馬克力文,他是中國政府友誼獎的獲得者,同時也是一位鄉村音樂人和作家。這位在華生活了近16年的外國人,向人們描繪了他眼中的“樂譜中國”。

“來中國以後,我對中國的印象發生改變”

2005年,馬克力文來到中國,當他抵達第一站江蘇省淮安市,“超多的自行車”成了中國給馬克力文的第一印象。“當時我坐在汽車裏,正好趕上人們下班回家,汽車幾乎被自行車團團圍住。”

在淮安的一年給馬克力文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熱情友好的居民、蓬勃發展的城市,使他決定留在中國。

“一些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時並不準確,因此很多外國人來中國之前都會有些誤解。”馬克力文表示:我的親眼所見改變了我對中國以前的印象。

“從未見過不同民族學生髮生衝突”

2007年時,馬克力文來到中央民族大學任教,他表示,多年來從未見過不同民族的學生髮生衝突,各民族同學一起學習、生活、玩耍,融洽地居住在同一個宿舍裏,整個校園的氣氛都非常友好。

“我做過社會學和種族多樣性的研究,在中國以外的很多國家,多民族、多種族之間大多都是相互衝突,因此,外國很難理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馬克力文認為,中央民族大學是中國統一與多樣性成功結合的典型縮影。

“中國‘現代四大發明’令人驚歎”

在中國生活期間,馬克力文遊歷了中國29個省區,去過中國的大城市,也去過中國的小城鎮和鄉村。談到中國的變化,馬克力文表示,中國日新月異,尤其是“現代四大發明”令人驚歎,“我現在外出吃飯購物已經不用現金,都用手機支付,出差旅行也更喜歡高鐵出行”。

2016年,馬克力文獲得了中國的“綠卡”(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他近期加入了一個“綠卡”持有者的微信羣,發現幾乎每天都有新進羣的人,“這説明中國越來越有吸引力,越來越多人希望來到中國。”

“集體精神使中國成功控制疫情”

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馬克力文為中國抗擊疫情的做法“點贊”。

馬克力文表示,在應對疫情方面,中國有統一的領導和決策,為疫情防控指明瞭方向。此外,中國民眾不僅關注自身利益,也關注集體利益,集體精神使中國成功控制疫情。

“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指明瞭正確的前進方向”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對於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國社會,馬克力文認為,中國共產黨試圖促進中國方方面面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約7億人擺脱了貧困。“可以説,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不會取得如今的成就。”

馬克力文認為,評判一個黨派不是看這個黨派做了什麼,而是看其領導和激勵民眾做事的能力,因為事情最終要依靠民眾來實現。“中國共產黨在明確方向方面做得很好,使人們認識到怎樣做才最好,中國共產黨也有較強的凝聚力,這對國家發展來説很重要。”

“此外,中國共產黨確定的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也非常明智,不與他國輕易發生衝突,始終聚焦本國社會經濟發展。”

“打破固有印象,讓中國‘自己説話’”

隨着中國快速發展,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日益複雜。

作為一名在華美籍專家,馬克力文認為,中國只是在發展本國經濟、改善居民生活,並非要跟誰比較。“國家之間應加強交流,外國人士,包括留學生,都有可能成為文化交流使者。”

馬克力文經常會給剛來中國生活的外國人這樣的建議:“忘記對中國的固有看法,讓中國‘自己説話’,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中國是一本厚厚的樂譜”

馬克力文今年72歲了,但他始終保有對生活的熱愛和興趣。在他公寓的一角,擺放着一把吉他和一本厚厚的樂譜,樂譜裏有他創作的70多首關於中國的歌曲,記錄着中國的各地風貌、美食美景,以及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我從9歲開始彈吉他,但一直彈奏別人的樂曲,來中國後才開始自己創作歌曲,中國使我充滿靈感。”採訪期間,當問及在中國的生活,馬克力文立即彈唱起來,似乎每一箇中國話題都有他的歌曲來對應,“中國是一本厚厚的樂譜”。(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2 字。

轉載請註明: 專訪在華美籍教授馬克力文:中國是一本厚厚的“樂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