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啦!蓮都古村,值得一去!
這些年的蓮都發展很快
我們一同見證那些高樓大廈平地而起
城市日漸繁華
但是,在日復一日的車水馬龍之中
內心裏卻總是有一絲的懷念
是留給那些記憶裏的靜謐角落的
在那些寧靜美好的地方
還盛放着無數人的掛念與鄉愁
等着人們再去駐足探尋
在時光匆匆、歲月不饒人的今天
適當放放手頭上的瑣碎
走進蓮都隱匿的古村落中
聽聽風的聲音,擁抱温暖的時光吧
西溪村,位於蓮都區雅溪鎮
坐落在狹長的溪谷平地
東西兩側倚山,公路穿繞村南
村居溪流之西,以方位取村名
西溪村境內層巒環抱
溪流回繞,綠水青山,谷地相間
海拔823米的棋盤寨山屹立於西北
西溪和庫川兩條溪流
從西北向東南蜿延注入小安溪
西溪村始建於唐代元和年間
迄今已有1200年曆史
當年,村中的富商巨賈
為了顯示宗族門庭的氣派
不惜重金大興土木
修建祠堂、宅院
多座建築超過了1000平方米
從而形成了西溪村較大規模的古建築羣
至今村中保存完好的
明清古民居、店鋪貨棧、古井等鱗次櫛比
“正昌貨號”、“山川環拱”
“沛國舊家”、“懷古山房”
“與德為鄰”等20多座古民居
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通京古道兩旁
從村口至村尾形成一條狹長的歷史文化街區
堰頭村位於蓮都區碧湖鎮
因村子位於通濟堰渠的首部
故名堰頭
村莊位於松陰溪與甌江中游匯合處
是麗水古老的“通濟古道”的必經之處
堰頭村在明、清時期
是葉氏家族的聚居地
明代,葉氏從松陽遷居於此
至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鼎盛
科甲不斷,仕宦眾多
他們世代在此營建家園
終成一定規模的村落格局
據當地族譜記載
在明清時期
堰頭村共有數十族人取得功名
為昌文風,村民們還在
通濟古道路亭的基礎上修成文昌閣
除村名與通濟堰有着密切聯繫外
堰頭村整個村落的格局
也與通濟堰密不可分
從堰首引水入渠至“石涵”約三百米
兩岸千年古樟聳立
古道自東向西沿渠的北岸而過
古道亦是村街
村落的建築沿古道而建
有路亭、有社廟、有民居、也有店鋪
在至今保存的二十多處
古民居和古建築中,沿渠就有十多處
堰頭村村落形態比較完整,
至今保留的古民居近20幢,
其中多數為清中晚期所建,
門楣題額主要有“南山映秀”
“景星慶瑞”、“三星拱照”
“懋德勤學”、“光榮南極”
“玉葉流芳”、“佳氣環居”等
下南山村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説故事
傳説小商人出身的鄭姓始祖
從福建輾轉進入浙江
順甌江而下,到了碧湖地界
見南邊大山有三條山脈直撲山腳
彷彿三條小龍爭先恐後到甌江戲水玩耍
便認定這裏是處風水寶地
於是在這裏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自此,便有了下南山村
下南山最著名的便是村內的古民居羣
這裏的古民居始建於明萬曆年間
為鄭氏聚居地
村落依山而建,坐東向西,面向甌江
呈階梯狀分佈
現存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民居數十幢
整個村落建築以夯土牆、
木構架、小青瓦的三開間和五開間形式為主
佈局合理,風格統一,構造簡樸
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是浙西南山地建築的典型實例
老村因古樸的村貌,淳樸的民風
吸引着遠近遊人源源而來,樂而忘返
電影《女大當婚》、《藍天鴿哨》
曾在這裏取景拍攝
(藍媒聯盟 蓮都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