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具有多重重大意義。昨天,這幅作品亮相在上海舉行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這也是其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19世紀六十年代的巴黎畫壇,一羣反對古典學院派的年輕藝術家探索出了一種新的畫風。他們主張走出畫室,描繪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光與色的瞬間印象,使畫面呈現出新鮮生動的感覺。

這個大膽的舉動,卻與當時巴黎權利極大卻又官僚保守的法蘭西藝術學院產生了衝突。

學院期望藝術家以神話、宗教形象、歷史或者古典風俗習俗為基礎,用一種把主題理想化的風格來創作作品。他們認為藝術是關於精準的東西。

是在調色板上將泥土般的各色顏料調製在一起,而後以精準的筆畫施於畫布上,經過許多小時和許多天的工作,這些筆畫可以被研磨到難以察覺的程度。通過光影的變化,最終制作出一幅具有三維實感的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克勞德·莫奈,《特魯維爾海濱》

他們這種摒棄傳統的畫風,在當時的學院派看來是要受到抨擊的,絕不能入選官方藝術沙龍展。

1874年4月15日,這批青年藝術家借用攝影家納達的工作室,舉辦了一場自發性的民間展覽“無名畫家展覽協會”畫展,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的繪畫理念。莫奈送去了八幅畫,其中一幅便是命名為《日出·印象》的海景畫。

展覽在當時引起了較大的爭議,一位觀念保守的記者和評論家嘲諷莫奈的《日出·印象》筆觸凌亂,猶如草圖。甚至還用略帶貶義的“印象”一詞揶揄莫奈畫風的離經叛道,「印象派」之名不脛而走。後來,也就約定俗成地把這種繪畫風格稱為是“印象主義”。

這也是莫奈及其朋友所組成的團體的名稱。《日出·印象》則為其中的象徵。

《日出·印象》現收藏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是莫奈在勒阿弗爾港留下的一頁黎明日記,更是工業革命時期對光、速度、瞬間之美最早的禮讚。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它在莫奈的作品中是無與倫比的。這幅虛幻風景是畫家在1870年代創作的絕無僅有的畫作,觸碰了具象繪畫的界限,使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轉變,推動了美術技法的革新。

作品描繪了法國勒阿弗爾港的日出時的海景。一輪紅日從佈滿濃霧的水面上冉冉升起,晨光照射着海面,動盪的海水泛起粼粼波光。早起的船兒在逆光的水波中盪漾,遠處的海港在水霧交織中模糊不清,一切都處在朦朧和縹緲的變化中。天空、水面、船隻、遠處的海港在太陽的照射下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在這裏「光線」成了真正的主旋律,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主導下瞬息萬變。

這是一幅用光與色交織描繪的傑作,也是一首讚美新生力量的頌歌。無論是就其歷史性還是繪畫本身的藝術性而言,這件作品都稱得上無價之寶。

《日出·印象》作為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鮮少出國展出。能夠在上海看到這幅曠世傑作,機會難得!

莫奈純粹的一生,都在追求那道觸摸不到的光。他用着最動人的色彩,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此次展覽,除了《日出·印象》,還呈現了他的《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經典油畫作品。觀眾將從莫奈那充滿張力的藝術筆觸中,真實地感受到他明亮、温暖、洋溢着幸福愉悦的世界。同時,展覽還展出了抽象畫派大師維琪·科隆貝特和具象畫派大師熱拉爾·弗朗格的作品,這些精選的畫作是當代藝術與印象派共鳴的見證,與展覽主題交相輝映。

本次展覽由上海新華髮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聯合主辦,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報業集團給予大力支持。展覽於9月17日起在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展出至2021年1月3日結束。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克勞德·莫奈,《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

來源 /文匯報

編輯 /高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4 字。

轉載請註明: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