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會發現,我們日常關注或前往遊覽的大部分景點,都不外乎兩種類型:自然景點與人文景點。總的來説,每個遊客都有自己的旅遊偏好,然而近些年也有一些景點,是屬於尋古類的,很難將其歸為兩種景點中的任何一類。
這類景點中有大部分原來屬於冷門的景點,但隨着人們對旅遊的偏好轉移,也有的會變得比較熱門,今天我們給大家説的這個關於“石碑”的景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它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街道的西北方向,景點的名字就叫陽山碑材,當地人稱它為“孝陵碑材”。那為什麼我們要説它是歷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呢?這是因為它是由一批明代流傳下來的石碑組成的特殊景觀。
我們都知道,石碑是碑刻的一種,而我國的碑刻文化已流傳有上千年。
大到園林建築、壇廟寺院,小到古巷民宅,墳墓基座,都有以石碑為載體的文字或圖畫等記載方法。人們將適合雕刻的石料從山體中開鑿出來,經過工匠的初步打造後,再由碑刻工人以藝術的形式精雕細琢來展現。
陽山碑材是明成祖朱棣為其他的父親朱元璋的明孝陵所預備開鑿及雕刻的,當年明成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上萬名石匠,在當時的前人已開鑿出的陽山採石場內,着手製造大量的石碑,當時碑體已經被從山裏分離了出來,分為了最基本的三部分:碑座、碑身和碑額。
這種製作石碑的材料是棲霞灰巖,然而當工匠們費盡力氣將石碑製作得初具雛形時,皇帝卻突然命令工程停止,這批石碑的製作因此而爛尾了。
後人在發現這批石碑後,曾對當初爛尾的原因做過很多猜測,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石碑的原材料耗資太過,再加上運輸成本也太高”,單個碑體就重達1.6萬噸,以當時的人力條件,運送這麼大的一塊碑體確實是一件極難完成的工程。
也許是大臣的上書勸説,或者是明成祖自己算了一筆賬,覺得不合算,因此才在工程完成到60%多的時候選擇了放棄。然而朱棣可能也沒有想到,後人並未將其徹底毀掉,而是任它們立在歷史的風雨中達數百年之久,直到近現代,有學者建議當地政府將石碑保護起來,因為它上面已經開始長草了。
到2005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將其列為“世界最大的碑材”,而湯山鎮當地的旅遊區把陽山碑材規劃進入了當地的旅遊線路內,以供各地慕名而來的其他遊客一起來參觀明碑的風采。
最後友情揭示:遊人前往該景區參觀旅遊時,可以乘坐直線大巴或者打個車,陽山碑材的門票是十一元,在參觀過陽山碑材之後,還可以到最近的明文化村,或者稍遠一些的南京市博物館去參觀更多的歷史哦。
好了,今天的旅遊資訊就分享到這裏,下次再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