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街頭偶遇中國古代城池?走進去之後更“出不來”,原因有這些

街頭驚現“中國城池”,走近才知是座美術館

澳大利亞墨爾本是一座充滿着藝術氣息的城市,多元文化匯聚於此,迸發出火花。在墨爾本訪學期間,有空我便四處遊覽,而我最愛去的一個藝術場館莫過於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

剛到墨爾本時,人生地不熟。放眼望去,不論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和國內有着很多不同之處。第一次去市中心參加會議,途中忽然被一座建築別緻的外形吸引了目光。

第一眼看上去,這是一座有着中式造型磚牆的高大建築,頓時心中產生一分親切。再多看兩眼,其外圍的水池,多麼像中國古代的城池啊!於是我想,這可能是一座與中國事務相關的辦事機構吧。

直到走近,看到門口的標牌,我才驚訝地發現,這是一座國立美術館。趁着有時間,我直接走了進去。與我的“偶遇”不同,其他遊客都是慕名而來,還有不少是來自其他國家的遊客,專程到這裏參觀。

熟悉這裏之後,我也越發明白人們為什麼喜歡到這裏來。一來是外觀吸引人,建築造型獨特。主樓像一座城樓,外圍有一圈水池,像是護城河一般。青瓦色的城樓倒映在水中,成為一種別緻的景色。最具匠心的設計是大門。大門是用玻璃鏡製成的屏牆,清水不斷沿玻璃鏡傾瀉而下,猶如掛着一層迷迷濛濛的水布,動態的流水充滿了靈氣。整個城樓的後側,還有大片的草坪供遊客休閒娛樂,草坪不遠處還有一些抽象性的雕像作品。二來,美術館內部大有“乾坤”,展覽內容非常豐富,一次看不夠。

國外街頭偶遇中國古代城池?走進去之後更“出不來”,原因有這些

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 馬古德 薩羅斯基 攝

運用交互技術,鼓勵“温暖的抱抱”

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建於1861年,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美術館。館內展覽面積很大,收藏着來自澳大利亞(包括其土著居民)、亞洲、歐洲的世界級藝術珍品,堪稱澳大利亞最大的美術館。

讓我最為驚訝的是館內有一個相當大的展區,展示了數量龐大的來自中國的青銅器、陶瓷、玉器,還有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作品。我的第一反應是:該不會走錯地方了吧?怎麼會有這麼多來自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仔細查看,這些展品是美術館永久保留的珍品。

除了傳統美術館慣有的繪畫藝術作品外,這裏還有一些屬於新世紀、新世代的“新玩意兒”,比如一些運用交互技術的娛樂項目。參觀者可以拿起美術館裏的平板電腦自我發揮玩自拍,隨後發揮聰明才智與想象,將照片拼接成短視頻後下載到自己的手機或者郵箱。參觀者也可以拿起一個個氣球或是由輕棉絮製成的抱枕,尋覓“温暖的抱抱”。這些極具互動性的展覽內容打破了我對傳統美術館的認知。

除了特展,館內長期展出的藏品和活動項目都免費向公眾開放,所有人都可以去領略、去感受這些優秀的藝術作品。我想,這些免費服務,尤其體現出國家對民眾的關懷。回國之後,我也欣喜地發現,在國內像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也越來越多地向公眾免費開放各種博物館、美術館,為普通民眾提供了欣賞高雅藝術的渠道,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市民形象和素質。

沒有年齡界限,只有對美的追求

因為免費開放的緣故,在當地,很多中小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去美術館參觀、學習。我在館內參觀時,常常能看到一羣中學生模樣的孩子,趴在地板上臨摹着一幅幅名畫。一旁的老師偶爾會對着學生的畫作指導修改幾筆,更多的時候,老師只是在旁邊看着。學生們個個投入在眼前的畫作中,絲毫察覺不到邊上往來的遊客。這種形式的藝術教育,我此前在國內較少看到。我想,國內的學校應該也可以借鑑這樣的做法,讓孩子們在美術館裏“泡”一天,既能讓孩子真正接觸藝術,提升對作品欣賞和感悟的能力,也是對國家公共資源的充分利用。

美術館為吸引孩子,也在館內開設兒童館,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兒童館內分不同的區域,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指導孩子欣賞繪畫,也有電子區域讓孩子畫自畫像。我最為欣賞的,還數兒童手工製作區域。那裏免費為孩子們提供手工材料,剪刀、膠水、彩紙、畫筆、綵線等一應俱全,每一期手工活動都有一個主題,孩子們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製作自己心儀的手工作品。不僅孩子們喜歡這裏,家長們也玩得不亦樂乎。在這裏,你看不到年齡的界限,更看不到審美的界限,只有每個人對美的追求。

美術館還有一個超乎我認知的方面,是它的整體佈局———它並非按照作品年代來劃分區域,而是根據每一期展覽的特點進行整體佈局。每個區域都會配合本期特展的主題進行安排。即使是一進門的大廳,也經常因為布展的需要而模樣大變。

記得有一次,路過大廳時,我驚訝地發現那裏被佈置成一個遊戲互動大廳。下一次去看,那兒又變成了一個供人自我審視的“鏡子叢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為了配合與鮮花有關的主題特展,美術館內專門騰出一個空間,設計成餐廳、卧室和浴室的樣子。進去之前,工作人員會給每個參觀者發一朵小紅花,人們可以自行決定貼到房間的任意角落。隨着參觀者越來越多,房間裏紅色的小花兒也就越來越多。漸漸地,整個房間都被紅色所“吞噬”。有趣的是,時間一長,大家一眼就能看到哪裏是最受歡迎的角落,那便是紅花簇擁、重疊得最多的地方。這種參與度極高又特別適合拍照的項目,往往是展覽最受歡迎的部分。

每次去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我都有所收穫。我想,美術館不僅僅是提供藝術展覽、儲存歷史記憶的場所,更應是一個進行美育的場所。如果一座城市能讓美術館成為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在其中能自我愉悦、自我陶醉,那這一定是座有魅力、令人流連忘返的城市。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講師)

欄目主編:伍斌 曹靜 文字編輯:吳越 題圖來源:IC photo 資料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徐琦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5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外街頭偶遇中國古代城池?走進去之後更“出不來”,原因有這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