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休閒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個問題和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動物沒有道德,它們是如何避開近親繁殖的?》有些相似。那今天我們在瞭解下草原上的霸主獅子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的?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我們先説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
雖然獅子在我們的印象中非常的威風霸氣,在草原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敢在它們面前造次,不過有時不知深淺的鬣狗會騷擾雌獅,但雄獅一登場,基本上鬣狗就會連滾帶爬的拋開。
這就是草原大哥和二哥之間的差距,大哥的實力明顯比二哥強了很多。
不過獅子們的生活其實看起了威風,實際上還不如食草動物們來的安逸,因為食草動物一低頭就是食物,每天都能吃到飽;
而獅子菜單上的食物一個比一個健壯、一個比一個警覺、一個比一個跑得快;雖説獅子威猛、而且是集體行動,但它們的捕食成功率其實非常低,十次能成功兩次都謝天謝地了。
因此獅子們經常是吃了上頓,下頓是沒有着落的,在食物匱乏的時期,再遇上天災,獅子種羣會鋭減。這就是為何人們現在一直保護獅子的原因。
所以俗話説得好,光見賊吃香的,沒見賊捱打的時候,獅子就是這樣,它們是自然界的弱勢種羣。在獅子中,雄性獅子更為辛苦;
看到這你可能會反駁了?雌性整天捕獵,雄性轉來轉去,捕到的獵物雄性還必須第一個吃,活像一個老幹部的做派,雄性怎麼會辛苦?
我們又是被表象迷惑了,雄性的一生基本上可以分為快樂童年、流浪生活、爭奪天下、流浪生活、孤獨終老!
我們知道獅子是羣居動物,一個獅羣中最多會有20頭個體組成,主要都是雌性和幼崽,有些獅子羣中還會有1到2名雄獅,但在這裏面只有一個是獅王。
獅王在獅羣中跟皇上一樣,享受着任何事物的優先權,這包括食物和交配權,可以説獅羣中的雌性否是他的後宮。
獅王在獅羣中確實不打獵,但是他保護着整個獅羣的安全,以及領地的安全。
獅子羣中的幼崽都是獅王的後代,這些幼崽在6個月之前都是靠着母親哺乳生活,在這之後就會斷奶,幼崽們就會吃母親帶回來的食物。
1歲大的時候幼崽們就會開始跟隨地出征的隊伍出去捕獵,它們更多的是學習技巧,這段時間是它們快速成長髮育的階段,也是最為快樂的童年。
等到差不多兩歲大的時候,雌性和雄性幼崽都已經成熟,練就了渾身的本領,這時成年的雄性就會被獅王驅逐出獅羣,其實它們也是心甘情願離開的,畢竟外面才有新的天地。
驅逐成熟的雄性表面上看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成熟的雄性和種羣中的雌性交配,因為這些雌性要麼是雄性的姐姐、妹妹、要麼就是母親。
上文還説了,有些獅羣中會暫時有其他雄性,但它們不是獅王,它們只會在獅羣中待一段時間,畢竟誰也不想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
這些被驅逐出獅羣的成年幼崽(年輕一代),以及主動離開獅羣的雄性(鬱郁不得志的中年)它們就會單身流浪草原;
由於草原上獨自一人捕食相當困難,是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這些流浪的雄獅會組成一個單身“男人幫”,它們之間是非常鐵的關係,一起捕食和抵禦外敵。
在這個單身男人幫中,還包括那麼年邁的老者,它們體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如果不是男人幫團體,這些雄獅估計能被餓死。
不過這個男人幫只是暫時的結合,其中年輕的一代和有着雄心壯志的中年雄獅,它們會不斷地挑戰各個獅羣中的獅王,如果成功它們就會取代獅王的位置,走上人生巔峯,如果失敗就會繼續流浪。
它們對獅王的挑戰,取代獅王的位置不僅能更好地傳遞自己的後代,其實這樣做可以防止獅王在繁殖期與自己的雌性後代交配。
因此雄獅的輪換,就是獅子防止近親交配的方式。
不過在雄獅中能夠當上獅王的畢竟是少數,它們大部分都是在流浪中度過一生的。
就算是這樣,其實也不能完全阻止獅羣中發生近親交配的現象,但是這樣的事情畢竟規模較小,不會影響種羣基因的安全。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難道雄獅就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妹嗎?
雄獅在離開獅羣的時候已經接近2歲,兩歲的年齡對於獅子的十幾年、二十年的壽命來説,就相當於人類的18歲左右,已經相當成熟。
它們對自己母親的模樣、以及一塊玩耍長大的兄弟姐妹肯定記憶猶新,除了視覺上的記憶外,貓科動物對氣味的辨識能力也非常強,通過氣味它們也能認識自己的親戚。
就算是在外流浪多年,有一天它們有幸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們,如果通過外表無法辨識的話,走過去聞一聞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它們就能知道這是它們的親戚。
不過能不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姐妹,跟會不會與它們發生交配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這是兩碼事,沒到繁殖季節的話,雄獅見到了自己的親戚會格外的興奮,互相玩耍,頭互相蹭蹭。
但是到了繁殖季節,在性激素的催動下,在它們眼裏只有雌雄之分,沒有道德可言。因此雖然雄性的流浪、王位的爭奪可以有效地防止近親之間的繁殖。
但是也難免在野外發生關係,不過這不影響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