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5月24日電(記者楊靜)記錄座標、回收紅外監測相機……初夏的滇金絲猴國家公園還有些微涼,賴建東一早就帶着護林員和在保護區做畢業論文的學生,揹着記錄工具和食物開始了一天的尋找、觀測滇金絲猴的工作。
滇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僅分佈於金沙江和瀾滄江間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的狹窄地帶,與大熊貓一樣被稱為中國的“國寶”。
這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裏的滇金絲猴。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賴建東是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從2018年起開始和滇金絲猴打交道,這裏的滇金絲猴多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針葉林帶。
“現在保護區的猴寶們太幸福了。”賴建東説,為了讓滇金絲猴得到更充足的營養,他們還安排護猴員在恰當的時候補充松蘿等輔食,尤其是在猴羣的生育期會適當增量。
但過去一段時間裏,滇金絲猴的生活過得並不好。上世紀80年代前後,滇金絲猴的生存面臨極大挑戰,受多重因素影響,尤其是打獵和伐木等行為對滇金絲猴棲息地造成了破壞,讓滇金絲猴害怕人類。
這是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裏的滇金絲猴。新華社記者 王長山 攝
為了拯救瀕危的滇金絲猴,中國建立了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探索“社區共管”的保護模式,將保護與周邊居民的生存發展相結合,促進滇金絲猴恢復性增長,選聘生態護林員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蜂文學是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柯那村的村民,也是保護區的護林員,他所在的村莊附近就是滇金絲猴分佈的重要區域。
“它們長着一張像人的臉,紅色的大嘴唇很特別,很漂亮。我們巡山護林,讓這裏的生態越來越好。”蜂文學笑着告訴記者,今年年初在巡山時經常見到滇金絲猴。以前大多隻能聽見它們搖晃樹枝,聽見它的叫聲,現在沒有人為干擾,它就不怕人了,能在距離50米的地方見到猴子。
隨着滇金絲猴和人的關係更加緊密,一些猴子還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大個子、米粒……就像人類一樣,滇金絲猴也有自己的家庭。”賴建東介紹,今年保護區已有10只嬰猴出生,第一隻出生的猴子在網絡徵求意見後,名叫“初八”。
這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裏的滇金絲猴。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近日,中國首次開展的滇金絲猴種羣數量同步動態監測結果出爐,《滇金絲猴保護綠皮書》正式出版發行,記錄了滇金絲猴種羣全面和系統監測評估的全過程。
雲南省林草局公佈了滇金絲猴全境動態監測結果,經過多年的努力,滇金絲猴保護成效明顯。監測結果顯示,滇金絲猴種羣數量從1996年的大約13羣1000只至1500只、2016年調查的18個種羣3000只,增加到目前的23個種羣3300只以上。
雲南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向如武介紹,滇金絲猴保護成效明顯,為旗艦物種的保護積累了經驗。
滇金絲猴種羣數量的增加離不開其生活環境的顯著改善,這也體現了大家對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
2019年7月,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在香格里拉市成立,該機構由雲南省林草局聯合多家公益組織、科研和民間機構推動建立,為保護世界瀕危物種滇金絲猴開展相關工作,也是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
截至去年12月,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成員單位發展到26個,累計籌集資金逾1900萬元,組織開展滇金絲猴全境調查監測、巡護管理和保護能力提升、社區公益保護地建設、社區綜合保護,棲息地恢復和廊道建設、公眾教育等工作,保護成效明顯。
“沒想到還有一種生物長得這麼像人類。”王達麗是西華師範大學的生態學研究生,在保護區塔城片區進行一年的滇金絲猴行為研究。在實地走訪中,她認為保護滇金絲猴不僅有利於促進它們種羣數量的增加,更是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讓這個世界的物種保持多元。
“滇金絲猴生活變遷是我們生態文明理念變化的見證。”賴建東説,他們將繼續推進滇金絲猴棲息地修復和廊道建設,加強滇金絲猴社區公益保護地建設及滇金絲猴友好社區探索,建設好山中有獸、林中有鳥、水中有魚的美好家園。(視頻記者:王長山 楊牧源 楊靜 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