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迎客松將迎來第五次全面“體檢”
自1981年起,黃山風景區開始對迎客松實行專人守護,這一世界創舉至今已40週年。迎客松生長現狀如何?下一步將如何保護?10月13日上午,記者從迎客松及景區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情況專題發佈會上獲悉,目前迎客松生長狀況正常,即將迎來第五次全面“體檢”。
迎客松生長在海拔1680米的黃山玉屏景區。近年來,受重大自然災害影響,樹體曾多次造成重大損傷。為此,我市及時總結經驗,提升和固化防護措施,至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古樹名木保護制度體系,構建形成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的“四護”管理機制。
堅持嚴格保護,全面貫徹落實《安徽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定期組織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及認定,對古樹名木及具有突出價值的樹木實行應保盡保、嚴格保護。經省綠化委評定,景區目前列入依法管理的古樹名木共137株(名木69株、古樹68株),其中列入世界遺產名錄54株。
堅持規範管護,建立了重點古樹名木專人守護、定期監測、建檔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定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範”和“復壯技術規範”兩個安徽省地方標準,對全山古樹名木逐一建檔、一樹一冊,實行責任制、規範化管護。
堅持科學養護,建立景區古樹名木專家諮詢制度,組建了由多學科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古樹名木專家組,每年對重點古樹名木開展“體檢”和“會診”。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運用,強化科研創新,自主研發的迎客松新型彈性支撐杆及支撐頭獲得三項國家專利。
堅持應急監護,建立了“一樹一對策、一樹一批人”、惡劣天氣專報等應急抗災防護制度。組建應急搶險分隊,建成迎客鬆氣象觀測、紅外線監控報警、雷電防護、應急平台等設施,實施古樹名木防斷裂防倒伏技術研究和3D數字建模,構建迎客松監測預警和應急防護體系,確保古樹名木極端惡劣天氣下得到有效保護。
黃山風景區還創新建立了迎客松保護博士工作室,組建了以工學博士、樹木力學專家吳貽軍同志領銜、多名高工參與的專項科研團隊,加強科研攻關,破解技術難題,提升保護能力和技術水平。根據工作需要,黃山風景區計劃於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實施第五次迎客松全面“體檢”和綜合保護工程,預計歷時15天,全力守護“國寶”迎客松安全。
·朱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