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年商都”釋放新活力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休閒

    廣州今年的國慶燈光表演主題活動在珠江兩岸上演,無人機編隊拼成廣州地標和中國結。南方日報記者 張冠軍 石磊 攝

    “廣州總是能給我們帶來驚喜。”10月1日晚,河南商丘的王勇榮帶着從老家來廣州旅遊的母親,在“城市客廳”花城廣場“邂逅”了一場千架無人機帶來的視覺盛宴。

    今年“雙節”期間,廣州接待市民遊客1406.64萬人次、白雲國際機場共接送旅客133.13萬人次、廣州地鐵總運客達5651.2萬人次,城市魅力持續不減。

    這是廣州經濟發展與美好生活完美組合的寫照。

    邁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變成現實。

    兩年來,廣州緊扣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提升城市格局和發展空間,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千年商都”書寫出老城市新活力的新篇章。

    ●南方日報記者 黃舒旻 賓紅霞 陳思勤

    統籌:洪奕宜 駱驍驊

    城市“微改造”煥新姿態

    今年“雙節”黃金週,蝶變後的北京路步行街比以往更加熱鬧。

    中山五路口每晚7時—9時30分的國內最大户外裸眼3D曲面屏燈光秀,配合北京路北段上演的騎樓舞台劇,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點”;北京路與中山五路十字星街口的水霧成像噴泉燈光秀,每晚都會吸引不少市民遊客駐足……

    從立面修復、設施優化、景觀提升到智慧建設、業態升級,北京路這條千年古道不僅變得更寬更長,也更潮更靚。

    最先受益的是步行街上的商家。“‘黃金週’期間,我們光是化妝品專櫃銷售額就上升了70%,還誕生了數十個百萬元專櫃。”廣百百貨北京路店相關負責人介紹。

    整個“雙節”期間,北京路步行街總人流量超400萬人次,客流同比增長約15%;營業額超6億元,同比增長160%。越秀區區長蘇佩表示,北京路的改造提升不僅為傳統步行街區改造提供示範經驗,還將成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示範窗口。

    受到市民遊客熱捧的還有永慶坊。曾經破敗的傳統西關社區“搖身一變”,成為時下廣州年輕人的熱門聚會地。

    廣州市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調研員江偉輝透露,永慶坊改造之初,本是“拆平重建”的傳統舊改,但廣州有着老城市的複雜肌理,這決定了它的改造不能僅聚焦於物理形態“一刀切”。

    在改造中,永慶坊刷新了廣州舊改的多項“第一”:第一次做減量規劃,不再提高容積率;第一個道路紅線退讓文物保護紫線的規劃;第一次在文化街區整治中恢復河涌。從永慶坊到北京路,在“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中,傳統社區綻放文化、商業、旅遊等多元業態融合的新活力。精雕細琢之下,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了,街坊們的鄉愁卻從未走遠。

    數字經濟迸發產業新動能

    當下很多老廣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上班路上,用外賣軟件一鍵下單早餐;進入寫字樓時,亮出“穗康碼”;工作時,使用在線辦公APP與海外客户“雲談判”;下班後,點開電商直播平台“掃貨”……一大批數字技術正逐漸走向應用,融入廣州人的日常,成為小康生活的生動註腳。

    看得見的是愈發便捷的數字化生活,看不見的是廣州正在被數字經濟重構的產業格局。隨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智能化的新生產方式應運而生,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產業支撐,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關鍵作用。

    1—7月,廣州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分別增長20.5%和10.1%;1—8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帶動民間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41.2%。

    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廣州在全國率先發布數字新基建政策,聚焦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充電基礎設施等四大領域,劍指全國城市級數字新基建典範;規劃總面積81平方公里的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簡稱“廣州試驗區”),形成“一江兩岸三片區”空間格局。

    產業迸發的活力,讓新力量蓄勢待發。

    3個月前,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簽收”了一份特殊的商品:位於廣州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的唯品會大廈。這是該片區首個交付使用項目。

    9月底,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也正式竣工,成為唯品會的“鄰居”。今年內,華邦、環球市場等項目也將陸續入駐辦公。

    “未來希望藉助廣州試驗區的機會,助力廣州打造一兩個標杆項目。”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劉楠表示。

    開放融合創造發展新機遇

    “雙節”期間,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再迎新利好。企業貨物從佛山港、肇慶港、江門港等啓運港運往南沙綜合保税區南沙海港出口,就地即可辦理退税。

    “企業至少可提前半個月拿到退税款。”廣州港南沙港務海港公司業務拓展部經理洪藝彬介紹,這將吸引上下游製造、貿易、航運、保險企業集聚發展,更好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以開放促發展,向開放要活力。作為中國最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廣州加快建設國際大都市,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持續增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大港通四海,湧動發展潮。10月6日,首批21個來自中亞班列的集裝箱從廣州港南沙港區碼頭裝船出海。2019年,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全國第四、全球第五,成為輻射華南通達全球的世界級樞紐港區。

    港口船隻繁忙,機場人頭湧動。“雙節”假期,白雲國際機場共接送旅客133.14萬人次。去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1位的白雲機場通航點增至230多個,航線網絡覆蓋全球。

    流量帶來無限商機,高端開放平台為商業“種子”提供了落地土壤。今年1—8月,廣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6077.7億元,全市實際使用外資52.46億美元。

    “我們的產品在展會銷售一空!”坦桑尼亞駐華商會經濟部長MS FEI説。作為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廣東舉辦的首場線下大型國際性經貿展會,海絲博覽會吸引51個國家和地區的使領館機構、國際展團和約1000家企業參展參會。

    10月15日,第128屆廣交會將拉開帷幕。屆時,將有更多的外貿企業在廣州尋覓商機,連接起中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橋樑和紐帶。

    親歷者説

    廣州市啓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迪方:

    “海歸”回鄉天地廣

    10月並不是柑橘收穫的季節,但廣州市啓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迪方依舊忙碌在田間地頭:“我們正在研究打造基地專用的智能打藥噴灌一體化系統,用機械輔助生物農藥噴灌。”

    “海歸”“新農人”……鄧迪方身上的“標籤”不少。但在她看來,自己只是在鄉村找到了施展拳腳的一番天地。

    玫瑰柑“出圈”是在疫情期間。今年2、3月,鄧迪方陸續向從化、廣州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捐贈了玫瑰柑,並得到了鍾南山院士的點贊。

    “我們在從化有1500畝的種植基地,產量不算特別大,希望通過提升果品質量和特定渠道銷售,培育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

    這正是以鄧迪方為代表的“新農人”與傳統果農不一樣的地方。他們帶來的是以前在鄉間難得一見的新技術和新管理模式。

    “以前農民用傳統種植技術,遇上天氣不好或者是病蟲害,可能一年辛勞就白費了。”鄧迪方希望在從化成立一個行業協會,通過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提升柑橘行業的風險抗壓能力,讓鄉親們跳出傳統“看天吃飯”的桎梏。

    玫瑰柑的收穫季節大約在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如何在剩餘半年裏也保持穩定的產值產出?鄧迪方和她的團隊正在延伸玫瑰柑產業鏈條,“正在試驗的有柑普茶、玫瑰柑果酥、點心等,將根據市場需求適時推出,讓果農在不產果的時節也有收益。”

    “我們的果園就在從化西塘童話小鎮裏面,現在正在打造柑橘星球,以農業旅遊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鄧迪方説,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創業經歷,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集聚到鄉村來,在鄉村開拓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