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十三陵鎮小村致富秘訣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休閒

昌平區十三陵鎮康陵村積極開拓新的發展模式

市區向北45公里,蓮花山東麓,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康陵,去年4月首次面向遊客開放。而康陵宮東側的康陵村,是遠比景區更早吸引到遊客的地方。遊客最多時,進入康陵村的道路會堵車,“每到週末,我們村兩委班子都上村口協調交通去。”康陵村黨支部書記趙立新説。這個只有78户、共271人的小村落藏着什麼秘密,讓城裏人趨之若鶩?

古樹名木皇陵下

文化歷史成致富法寶

康陵村原是明朝陵園管理和保衞機構之一“神宮監”的遺址,清光緒年間形成自然村落,如今,這裏保留着十三陵地區最為完整的古建牆,村民們全部居住在邊長163米,接近正方形的古老的城牆內。不僅有明朝古建牆,村中800多年的古銀杏樹、村口影壁旁500年的“夫妻槐”都在共同訴説着康陵村悠久的歷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康陵村村民僅靠土地獲得微薄收入。如何依託村內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帶領村民共同增收致富,成為康陵村急需解決的問題。事情在2005年發生改變,那時“農家樂”這一新業態剛剛出現,康陵村緊抓機遇,在昌平職業學校支持幫助下,通過深入挖掘明史文化,結合村民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正德春餅宴”這一極具特色的農家樂民俗旅遊品牌應運而生,成為推動康陵村發展的新方向。

村民王瑞閣是最早開農家院做春餅的農户之一。從選擇菜品到廚師、服務員培訓,做餐飲中所有遇到的流程都由昌平職業學校的老師負責培訓把關,村“兩委”幹部還多次邀請學校老師和明史專家為村民講明史、康陵歷史和正德皇帝的故事,使村民增長了見識,加深了對自己家鄉的瞭解,也提高了旅遊文化素質。

走進康陵村,想找一家店嘗春餅,沿着各家門口掛出的黃色旗幟去尋找準沒錯,旗幟上有獨屬每家的不同“號碼”。為了讓“正德春餅宴”這個品牌在遊客心中贏得口碑,村裏統一菜品、統一定價,按位上菜。當一同就餐的人較多時,遊客甚至能一次吃到20餘種特色農家菜。

春餅宴不僅為遊客帶來了舌尖上的享受,更幫助周邊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王瑞閣家的43號院位於村西,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待100位遊客,除了夫妻倆一直忙進忙出,還有幾位村民成為了這裏的“員工”。周邊許多村民也搭乘“春餅宴”的東風,農閒時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多了一條增收途徑。

種花鋪路

小村換了新面貌

和王瑞閣一樣,菜品可口、價格實惠,是不少村民吸引回頭客的法寶。“為了讓遊客吃得放心,我們用的材料都是純天然的,比外面賣的好吃又衞生,大家都特別滿意,也吸引了不少的回頭客。”王瑞閣説。

“我來過三次了,有一年中秋節就在這兒過的!”9月19日,來自海淀區的王女士一家5口自駕來到康陵村,吃農家菜、逛農家小院,再買些村民自種的純綠色有機蔬菜,好不愜意。多次來過康陵村的王女士次次讚不絕口,春餅宴可口、小村莊景色美、村民樸實,這是康陵村給她留下的印象。

春餅宴的火熱也改變了康陵村的村容村貌。村外路旁紫色小花點綴着進村的路,夫妻槐共同守護在村口,廣場前擺放着座椅供遊客在此休憩,遠可望蓮花山,近可看村口綠化景觀。進村後,青石板和滲水磚組成的路面古樸整潔,幾乎家家户户門口都種滿了鮮花,形成了康陵村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美麗景觀。村黨支部書記趙立新介紹,2021年藉助鄉村振興“十百千萬”工程,村外的門頭和村中家家户户的大門都進行了改造,村裏環境再次提升,如今的康陵村更漂亮了。

從北門進村,一路上未見一輛汽車或電動車,村內道路暢通無阻。趙立新説,為了服務遊客,康陵村不僅在村口西側設了停車場,還為村民建了集免費充電、停車於一體的電動車車棚,既杜絕了安全隱患,又讓村裏更整齊、寬敞。

如今的康陵村不僅家家有網線,上下水通暢,村裏還建成了一座高科技的太陽能污水處理站,安裝了高性能的太陽能路燈,王瑞閣驕傲地説:“村裏的硬件條件比城裏小區一點兒不差,景色還要勝出。”

開民宿、換新菜

提質上新再出發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和遊客消費習慣變遷影響,康陵村春餅宴發展受到一定製約,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村裏也積極開拓新的發展模式。趙立新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為了推動村裏民俗產業更多元化發展,康陵村藉助十三陵鎮大力發展民宿產業的相關政策,利用村內閒置房屋發展民宿產業。目前已收回11座閒置民房院落,接下來,將通過對外招商打造成具有古村落特色的民宿,吸引更多的京內外遊客前來領略康陵村的美麗。

不只要建鄉村民宿,康陵村旅遊負責人趙鑫鵬介紹,下一步他們希望通過統一管理,對春餅宴的菜品品類、質量進行綜合提升,“我們是較早抓住了農家飯這個機會,也推出了特色的春餅宴,但是菜品多年來變化不大,對遊客來説也有‘審美疲勞’的問題,我們會繼續和昌平職業學校合作,推出一些新的菜品、活動等等,讓遊客常來常新,感受不一樣的康陵村。”

康陵村是十三陵鎮發展休閒農業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十三陵鎮大力發展休閒農產業,推出了多個具有不同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出了康陵村向東南出發,在十三陵水庫西邊,主打“素食”的仙人洞村近年來也成為網紅村。

因村北蔣山有一天然溶洞得名的仙人洞村,據傳是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啓程之地。仙人洞村挖掘本村歷史文化,結合素食養生的科學理念,打造出特色的民俗“素食”旅遊品牌。為配合民俗旅遊,村中景觀提升配套一期工程已經完成,村內多家農户已開始試點素食餐飲,接待遊客。

2021年,昌平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總收入完成33648.8萬元,同比增長21.9%。憑藉生態自然、文化歷史、美麗村落等優勢,昌平區盤活閒置資產,聚焦重點區域,注重品質提升,推動“旅遊+都市農業”,發展鄉村旅遊新業態。經過多年發展,全區共創建高標準農業觀光園139個,星級民俗村18個、星級民俗户238家和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鄉村餐飲。

在此基礎上,把培育鄉村民宿作為打造鄉村旅遊的升級版,形成了“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户”的運行模式,帶動農民創業增收,目前延壽鎮湖門村民宿、十三陵鎮仙人洞村民宿、流村鎮長峪城村民宿已初具規模,打造了後院驛站、庭棲慧舍、草木緣居等精品民宿11家。

自2020年推進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以來,昌平區已提升了4個美麗休閒鄉村、8個休閒農業園區和60户民俗旅遊户。

以文賦能、靠旅興村,文旅深度融合給昌平山區農村探索了一條致富路、發展路。鄉村建設要為村民而建,鄉村振興要為村民而興,鄉親們腰包鼓了、幹勁兒足了,村裏越來越美、鄰里關係也越來越和諧,鄉村在文旅發展中煥發出全新的生機和美感。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