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陳建萍最近養成了個新習慣:吃完晚飯後和老伴到馬路對面的河岸邊散散步。“以前那裏人也沒有,一到晚上就黑漆漆,靠走路也到不了河岸邊;現在河岸打通了,河邊造了公園,晚上燈火輝煌,有跳廣場舞的老人、打拳的小夥子、嬉戲的孩子,熱鬧得很!”
陳建萍家住滬青平公路5599弄金地格林郡小區,出了小區門口、過馬路就是澱浦河。她説的“河邊公園”,是青浦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項民生工程——環城水系公園。
青浦區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區域內水系發達。“十三五”期間,青浦區委、區政府充分考慮青浦新城內河道縱橫交錯和老城區有護城河這一獨具特質的城市特點,決定建設環城水系公園,由澱浦河、油墩港、上達河和西大盈港四條共約21公里的骨幹河道組成。
如今公園已經建成並全線貫通,內外圈全長43公里,有3000畝濱水開放空間、35處休閒運動健身場地、18座碼頭,沿岸串起了上善廣場、水城門等多個“網紅”景點。這個沒有圍牆的環狀公園,如同一條翡翠玉帶般環繞着青浦新城,打通的濱水河岸成為市民遊客茶餘飯後休憩的好去處。
以人為本開放水岸空間
2008年,陳建萍搬到金地格林郡小區居住。剛搬去的那幾年,吃完晚飯後她就不再出門:“沒地方可逛,馬路對面的房子很老舊,讓人提不起散步的興致;雖然不遠處有河,但河岸上沒什麼景色,而且河邊的很多地方是封閉的。”
城市更新、打通河岸、還水於民,是環城水系公園建設的重要初衷。上海青浦新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浩全程參與了環城水系公園項目規劃、設計等工作,他告訴記者,在澱浦河、油墩港、上達河和西大盈港等青浦新城主幹河道邊,以前有不少生產、生活設施,比如麪粉廠、水泥廠、熱電廠以及砂石料碼頭等,隨着城市建設步伐推進,這些設施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生產功能。“另一方面,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對休憩、健身的需求越來越明顯,清退沿岸‘低小散’企業、改善濱水環境、開放水岸空間是民心所向。”張浩説。
從2014年開始,青浦區相關部門就已着手研究水岸空間開放問題,最終提出建設環城水系公園的目標。顧名思義,環城水系公園主打“水”概念,不是傳統的塊狀公園而是呈環狀佈局。這個公園點位分佈離散、選址靈活、貼近百姓的生活空間,用新城骨幹河道串聯起周邊的崧澤遺址公園、古塔公園等多處公園資源。
青浦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青浦區在環城水系公園建設中注重水與人和諧共生,讓水的特色貫穿於人的居住和活動中,為此重新規劃改造了工業遺存、景觀遺蹟,以人為本構建各類活動空間,使城市空間佈局更加合理宜人。
比如,位於城中北路東側、上達河與東大盈港交叉口的“上善廣場”,如今是頗受市民遊客喜愛的環城水系公園“網紅”打卡地,而在環城水系公園建設以前,那裏只是一片廢棄已久的荒地。“通過環城水系公園建設,我們在這片荒地上建設了上善驛、上善橋、濱水觀光走廊、音樂噴泉、遊艇碼頭等景點。如今每當夜幕降臨、音樂噴泉開啓時,五彩斑斕的水柱在霓虹燈照耀下夢幻迷人,那裏已是青浦新城家喻户曉的熱門景點。”張浩告訴記者。另外,在上達河沿岸的不少砂石料碼頭也已被拆除,岸邊建設了休閒步道並向市民開放。
此外,其他一些沿河工業遺存的改造提升計劃也已被提上議事日程。比如,青浦老城廂南門對面、澱浦河邊的一個廢棄麪粉廠,今後將被改造成博物館,目前新城公司正在和一些文化機構接洽;漕港河邊的一個廢棄水泥廠有望被打造成一個主題酒店;上達河邊的熱電廠將被改造成工業博物館保留下來。
留住文化古韻和鄉愁記憶
記者瞭解到,環城水系公園建設的不僅是硬件,更植入了文化內涵,再現了古代“水城門”等景點,系統展示青浦厚重的水文化、漕運文化,讓青浦新城有温度、有記憶、可閲讀。
最近每到節假日,青浦新城的“水城門”總是人潮湧動、絡繹不絕,不少人前去拍照留念。橫架於漕港河和澱浦河交匯處的“水城門”是青浦環城水系公園的標誌性景觀,登上12米高的“水城門”極目遠眺,青浦新城的水鄉美景可盡收眼底。“水城門”一側連着雲帆廣場、流泉廣場、晨興公園串聯起的沿河景觀,對岸的水韻廣場則是大片綠地,市民遊客可以支帳篷、放風箏。
“水城門”是環城水系公園澱浦河夢蝶島區域的標誌性景觀,城樓上提有“曾記漕中舟楫盛,難忘海上水源長”的楹聯,青浦老城廂的生活記憶躍然而出。
為什麼造“水城門”?張浩告訴記者,這個“網紅”景點並非憑空臆想出來,而是根據歷史文獻記載複製還原的。“翻開檔案,青浦的老城廂曾設有東門、南門、北門、小西門和西門五個城門,有近450年曆史。青浦老城廂水系繁盛,以前除了東門,其餘四門都有水城門,周邊居民進城,多需划船從水城門進入。如今一座座城門、一個個箭垛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但人們只要走上水城門、看一眼水城門,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厚重感就會湧上心頭。”
此外,要貫通環城水系,增加景點的可達性、架設橋樑打通斷頭河道至關重要。青浦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環城水系公園建設過程中,為打通阻斷聯繫的支河一共新建了30餘座梁橋。為讓這些橋更有文化內涵,青浦區提出了“一橋一名一故事”,用和青浦有關的文化元素賦予每座橋獨特的意義。
比如,環城水系公園內有一座“雲西橋”,“雲西”二字就用了元代著名畫家、青浦小蒸人曹知白的號。還有一座橋叫“豐樂橋”,1964年6月2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的陳毅,來到澱山湖畔視察,欣然賦詩《過澱山湖》,其中有“人人蔘加大生產,到處安居豐樂圖”詩句,“豐樂橋”名就源自此。每座橋的橋頭都有一塊石碑,上面畫有二維碼,市民遊客拿出手機一掃,便能瞭解“一橋一名一故事”。
把最美的景觀留給百姓
21公里骨幹河道圍合而成的約24平方公里區域,是青浦新城的核心區。這片區域範圍內60多個居民小區、36萬居民,他們成了環城水系公園建設的最先得益者。
記者瞭解到,公園建設過程中,青浦區堅持還水於民、還綠於民,兩岸至少退出河道藍線15米、規劃綠線50米,為羣眾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間。同時,青浦區疊加了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土地收儲等工作,實現了“把動遷安置房打造為城市景觀房”的承諾,把最美的景觀留給百姓。
50多歲的張家明原本家住青浦區盈浦街道“城中村”——朱家浜12號,不久前完成動遷安置,舉家搬到了不遠處的浩澤家園三期,新房子有120多平方米。“最讓人心情舒暢的是,推開新家的窗就是美麗的西大盈港,環城水系公園景色盡收眼底!”張家明高興地説。
原本家住青浦區香花橋街道東斜村的沈加才,3年前因動遷搬到了上達河和西大盈港交叉處的清河灣佳苑,小區南邊是一個形如子彈頭的狹長島嶼。“以前,這個小島周圍的河道邊堆滿了垃圾,小島上還散居着盈中村的20來户村民,一些小河幾乎被垃圾淤塞。如今,這個小島已經搖身一變成了以青少年遊樂主題的長島公園,公園裏有健身步道、籃球場、網球場,我們可以通過新建的三座橋樑自由進出,方便又愜意。”
張浩告訴記者,環城水系公園三期項目即將於今年年中開建。三期建設將延續此前的理念,把青浦老城廂區域的環城河道貫通開放,還將在青浦新城中央商務區內建設1平方公里中央公園和長三角藝術中心。“我們將依託環城水系公園建設,在青浦新城中央商務區打造‘百步見綠、百米見水’的新城綠道,讓這片區域成為青浦的‘城市客廳’。”
來源:作者:茅冠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