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 邊鈺 羅嚮明)重走成渝古驛道,除了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好的商貿重鎮,在山間叢林、街角古巷,不少遺蹟依然留存。
龍泉山上
重走古驛道青石板路
龍泉驛是成都東出第一驛站。6月正是龍泉水蜜桃成熟的時候,沿着盤山公路向上,滿山都是桃香。
100多年前,往來龍泉山的客商不絕於路。當地村民聽祖輩介紹,山路崎嶇,並不好走,有錢的人常常僱了挑夫,坐着滑竿,才肯從這裏經過。
龍泉山中殘存的成渝古驛道。(餘茂智 攝)
從龍泉驛出發後需依次經過山泉鋪、柳溝鋪、茶店子、石盤鋪、赤水鋪才能到達下一個大驛站——陽安驛。當年每隔一個鋪或站,大約相隔二三十里路左右,就有挑夫在路邊等候攬活。
半山腰處有一茶店,古時是專門為往來的商賈、挑夫提供茶水休憩的商鋪,現已經成為農家樂。在當地老人的帶領下,我們在附近一片叢林中找到一段長達幾百米的古驛道青石板路和泥土小路。長一米多、寬不足半米的青石板路上有深深淺淺的小洞和坑,或是往來行人和馬匹長期踩踏形成——這裏是東大路的必經之路,也被認為是目前東大路龍泉一帶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古路。
龍泉山中殘存的成渝古驛道。(餘茂智 攝)
繼續往山頂走,就到了山泉鋪。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高大的寺廟,名為大佛寺,寺廟後的崖壁上留有唐朝時期的石刻。正對廟門的左側,立着一座1400多年前的北周文王碑,説明這裏很早時就常有人居住或經過。
守碑人肖太發就住在這裏。據他回憶,祖輩曾向他講述,以前人們走成渝古驛道經過龍泉山時,挑夫們要在崎嶇的山路里負重百餘斤,走上三四十里路才能賺到兩三角錢。肖太發的祖輩還在山泉鋪開過客棧,為往來的路人供應茶酒。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後,從這裏經過的客商都絡繹不絕,後來,成渝公路建好後,人才慢慢少了起來。
雲峯關上
重拾郭氏莊園遺蹟
車子繼續向東,經由成渝高速駛入內江市隆昌境內。
隆昌自古以來就設有很多重要關口,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雲峯關。通過這處始建於唐德宗貞元年間、重建於清道光七年的關口,向東可往重慶,向東南,可至瀘州、敍永,是扼控東(重慶)、南(經瀘州至貴州、雲南)的咽喉鎖匙要地。
隆昌雲頂山。(隆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車行到隆昌市雲頂鎮雲峯村,便只能步行向上。在海拔530米的雲頂山上,彎彎曲曲的青石板路掩映其中,路的兩邊都是木製民房。路的盡頭是一座高大的拱形石門,門後是磚砌結構的一座巨大建築。寨牆四周,凸出的牆體之上,修建有炮樓,牆體由塊石和泥土填實,顯現出滄桑的年代感。這裏是隆昌民風民俗博物館,也是此前的郭氏莊園,建於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
隆昌雲頂山上的郭氏莊園遺蹟。(隆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原隆昌市文管所工作人員陳舉強向我們介紹,明末清初,四川境內人口大減,大批湖廣移民經重慶過隆昌雲峯關,入四川腹地安居,留下不少商貿故事。其中,郭氏宗族大名鼎鼎。郭氏家族在此聚居幾百年,先後在周邊一帶開設過藥鋪、綢緞店、酒肆、茶館等,還置辦過錢莊、當鋪、煙館等產業。
發跡後的郭氏族人在高山上建起規模宏大的寨子,至今保留完好。行走其間可以看到,古寨內寨樓、炮台、兵棚、馬房、倉庫、武器庫、蓄煤池等一應俱全,結構、設計與歐洲古堡相仿。陳舉強説,寨內共建有56座莊園,郭氏還曾在寨中自制法律條文,自造錢幣,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寨中商鋪客棧、兵丁護衞一應俱全,這樣的地主莊園在全國僅有安徽桐城方家可以與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