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 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作為休閒之都杭州的“靈魂”,堪比西施的西湖歷來都不乏追逐者。
近年來,冠以“小西湖”“第二個西湖”等名頭的水景開發項目層出不窮。就連雷峯塔和斷橋有了不同的版本。
然而,只緣西施太美,模仿不當就會淪為效顰。到頭來,人們始終只會記住一個西施、一個西湖。
所以,當有人把山東濟南的大明湖跟西湖作比較時,專業人士指出了箇中差異。
杭州是休閒之都,西湖與整個城市的特質高度融合,而濟南在文旅融合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一個簡單的例子:濟南很多老百姓家院子裏就有泉水。很多遊客其實比看趵突泉更想看看“自家院子裏的泉水”,但現在並不能走進去看。景區就是景區,民宅就是民宅,井水不犯河水。這樣倒也無可厚非,但真正文旅融合的城市,應該有更好的方案。很多東西,“硬學”是學不來的,特別是文旅產業這種需要“文化底藴”的,需要時間的打磨與積澱。
事實上,照搬照抄、盲目模仿、同質化等問題,已經成為文旅產業發展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以文旅小鎮為例,我國目前有數百家文旅小鎮,但真正讓人們記住的並沒有幾家。有特色和影響力的也不多。
究其根源,也是照搬照抄帶來的後果。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發佈《關於規範文旅小鎮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文旅小鎮建設發展中出現了概念不清、盲目建設、模仿抄襲、低水平重複等問題,有些地區出現了地方債務風險和房地產化傾向。
僅一個佛羅倫薩小鎮就有了各個地方的版本。走入小鎮,別有洞天,但讓人留下的卻是刻板的印象。很難想象人們如何領略在麥田和工業園附近滋長出的“意式風情”。
一個平遙古鎮後面,也有一大幫跟風的小鎮和老街,同樣的石板路,同樣的老房子,以及同樣從阿里巴巴批發的各種旅遊紀念品。
文旅產業與地方製造業的關係也非常密切,誰先誰後也是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樣的問題,但總的來説應該是相互推動的關係。
以樂器為例,有些樂器小鎮已經明白,想成為第二個“維也納”,不能悶頭造琴,還要加大培養音樂人才和營造地方音樂文化氛圍的力度。能讓外來遊客在小鎮隨時隨地能夠感受到當地人對音樂的熱愛,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樂器小鎮。
否則,文旅產業“複製粘貼”外來模式以及與地方製造業“兩張皮”的問題,不會徹底解決,不利於長遠發展,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