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7月22日電(記者潘德鑫)“困難還在,但勢頭越來越好,能看到希望。”貴州漢唐佳華酒店管理集團董事長袁銀娥翻看着旗下14家酒店的半年“成績單”,眉宇間有了喜色,也多了份信心。
雖然大部分酒店仍處於扭虧階段、規模最大的一家6月份的收入不及去年同期的50%,但二季度業績較一季度出現了明顯好轉。其中,3家智慧酒店的表現格外搶眼:平均入住率在70%左右,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一直處於盈利狀態。
48歲的袁銀娥已在酒店行業打拼了24年。從最初只有7個上下鋪的小旅館到如今的14家連鎖酒店,自認見過風浪的她坦言:今年的疫情是創業以來碰到的最大危機。
“長期歇業租金交不上,600多員工的工資沒着落,開業了又沒客人,開一天虧一天。一個有近200間客房的酒店一天的營業額不如KTV的一間包房。”春節剛過,這位10多年未曾落淚的“女強人”哭了,“當時看不到一絲希望,害怕。”
“現在算是挺過來了。”袁銀娥説,隨着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和政府對旅遊業、酒店業復工復產的大力支持,客流量從二季度開始多了起來,酒店業績也開始好轉。而最讓她欣喜的是3家智慧酒店展現出了強大競爭力。
2017年,為了解決傳統酒店前台人員不穩定、操作失誤多、客人入住體驗差等問題,袁銀娥成立了“酒店幫”,專門研發和生產酒店智能登記終端機,並選擇了旗下3家酒店試用其終端設備進行智能化轉型。
位於貴陽市水東路的“宿-Hotel”就是其中一家。記者在該酒店看到,健康碼掃描、身份認證、入住、訪客登記、退房、開發票等均可通過前台的智能終端完成,入住後還有機器人帶路、送物,房間內電視、窗簾、空調、燈光等都可通過語音機器人控制。
“從入住到退房,全程可不與人接觸。”袁銀娥説,智慧酒店之所以比較受歡迎,是因為其在減少客人對排隊聚集、接觸陌生人等顧慮的同時,能讓人體驗一回“高科技”。
袁銀娥告訴記者,前兩年這套智能系統市場認可度並不高,但這次疫情倒逼了傳統酒店的智能化轉型,4月份以來已經有不少省內外酒店來訂購。
記者採訪發現,智慧酒店的復工復產情況之所以普遍好於傳統酒店,除了有高科技這個賣點,還得益於這套智能系統能把酒店、景區、旅行社以及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抱團發展,這些酒店的不少房客都是線下旅行社或線上旅遊平台推薦而來。
袁銀娥認為,當前酒店、景區、旅行社是“難兄難弟”,單打獨鬥沒有出路,必須在平台互通、資源共享的基礎上攜手共進。科技賦能、抱團聚力的方式既可維繫旅遊行業各經營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又能提升遊客的消費體驗,推動旅遊市場加快復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