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部分在此次洪水被損毀的古建
一、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 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的橋,這種橋不僅造型優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裏供行人歇腳。宋代建造的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座橋取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裏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7月8日夜晚,婺源彩虹橋在洪水中被損毀,所幸橋墩保持良好。
▾
彩虹橋原貌
▾
二、7月7日上午10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數百年曆史的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的明代老大橋(鎮海橋)被兇猛的洪水沖毀。
最初為一個橋墩被沖毀,直至幾乎被完全沖毀
▾
屯溪鎮海橋,一般被黃山人稱為“老大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屯溪鎮海橋為六墩七孔石拱橋,長133米,兩端引橋各15米、寬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至15米不等,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
橋體上部為等截面實腹式石拱,下部為漿砌條石重力式墩台。橋墩成等腰三角形,上水頭的分水頭石尖翹起,造成船頭狀,石墩背部為龜背紋,彷彿六隻石龜馱着橋樑。
這座橋位於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古鎮,舊時為進出屯溪的門户,現為通往黃山機場、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
2019年7月,老大橋橋頭兩段已設置臨時台階和隔離墩,禁止任何車輛上橋。
海橋原貌
▾
三、7月6日上午大約十一點鐘,位於宣城市旌德縣三溪鎮境內的古橋——樂成橋被水沖壞。最先出現損壞的是4號橋墩處,在橋面出現部分垮塌後,洪水持續衝擊古橋。
樂成橋被洪水沖毀
▾
去年5月,樂成橋也曾因為洪水,造成橋墩受損。據旌德縣文旅局介紹,去年曾進行了搶修。
樂成橋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因被洪水沖毀,清代康熙年間重建此橋。現存的樂成橋為11孔石拱橋,長約150米,寬約6米,高約9米。是宣城境內現存最大的古橋,也是皖南第二大石拱橋,2004年被確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成橋原貌
▾
四、當地時間6月13日上午10點,馬頭溪兇猛的洪水中,一座風雨橋轟然垮塌,隨後被沖走,只剩下橋墩。
湖南張家界馬頭溪風雨橋在洪水中被沖毀,僅剩橋墩
▾
據瞭解,馬頭溪風雨橋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韭菜埡村,修建於明末清初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馬頭溪風雨橋原貌
▾
五、從6月15日晚8時起,襄陽持續發生強降雨天氣,造成城區多處道路及小區積水。連續發生強降雨天氣後,湖北襄陽古城牆東段中部牆體發生局部垮塌。
垮塌地點位於襄陽城牆東門向南約150米,長度十餘米,垮塌時間發生在6月20日上午7時許。
襄陽古城牆損毀部分
▾
6月21日上午8時,記者趕到現場發現,城牆東門以及垮塌牆體兩端的護城河入口均設置了安全圍擋,禁止遊客進入。垮塌牆體位於護城河一面,上面全部覆蓋上了雨布。
襄陽古城牆總長約7.33公里,除城牆外,現尚存臨漢門城樓、震華門甕城、拱宸門甕城、夫人城城台、城東南角角台和仲宣樓,2001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古城牆原貌
▾
還有很多
…...
2020年,希望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