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聚力打造“一業興百業”生態旅遊新樣板

夏日的康縣,羣山綿延,葱蘢青翠,潺潺流水清澈見底,水聲鳥聲響徹山林。走進白楊鎮賀家壩路旁的一家商店,裏面商品琳琅滿目、陳列整齊,這是致富能人何曉晴在鎮黨委政府幫助下開辦的一家扶貧超市,藉助鄉村旅遊帶來的人氣,該店為何曉晴的年收入增加了2萬多元。

聚力打好鄉村生態旅遊“特色牌”

近年來,康縣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聚力打好鄉村生態旅遊“特色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激發脱貧攻堅新活力,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走出一條“生態興縣、旅遊旺縣”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康縣,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摘果、冬可觀雪,一年四季都讓人心馳神往,尤其是每年3月到5月間,大南峪、岸門口等鄉鎮的油菜花爭奇鬥豔,白雲山森林公園櫻花開滿山,康陽路、白望路花香四溢,百里竹海四季碧濤盪漾。康縣秀美的鄉村畫卷吸引各地遊客紛至沓來,“鄉村遊”成了旅遊業的“爆款”。

“鄉村遊不僅讓廣大遊客一睹生態奇觀,還讓當地村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自鄉村文化旅遊節舉辦以來,花橋、何家莊、朱家溝、梅園溝等景區周邊的農家樂、住房民宿家家爆滿。”據統計,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康縣全域美麗鄉村和各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32.6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300.86萬元,較往年同期相比,創歷史新高。

“旅遊 扶貧”助力貧困户增收

美麗生態催生出的“美麗經濟”,讓許多羣眾嚐到了鄉村生態旅遊發展的甜頭。在帶動鄉村賞花遊、採摘遊、體驗遊等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康縣通過“旅遊 扶貧”新路子助力貧困户增收。“一到旅遊旺季,每天能接待遊客近200人,平時週末也有3至4桌客人吃飯,收入相當可觀。”

在陽壩鎮田壩村茶葉種植基地裏,“茶園生錢又成景”,鬱鬱葱葱的茶葉不僅可供遊客觀賞,經過加工製成綠茶、紅茶、白茶後,通過電商遠銷省內外,成了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一到採摘季,村裏的部分貧困户變身茶農,一方面學習栽培技術,另一方面務工增收,每天能收入100餘元。

在“旅遊 扶貧”模式的帶動下,康縣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着力發展旅遊扶貧大產業。一是開發“多元產品”穩定增收。全縣已累計發展核桃、茶葉、花椒、蠶桑、食用菌、木耳、天麻等特色經濟林99萬畝,貧困户户均6畝;依託生態工業園區,建成了年產5萬噸的核桃露生產線、50萬公斤茶葉生產線,開發了一批特色鮮明、攜帶方便的旅遊產品和手工藝品,拓寬了羣眾增收渠道。二是培育“五大品牌”擴大效應。依託景區景點、美麗鄉村、特色產業,打造了美麗鄉村感受型、生態農莊體驗型、特色農業觀光型、環保工業展示型、景區休閒養生型等經濟效益高、脱貧成效好的旅遊扶貧品牌,建成了一批產業明晰、特色突出、輻射力強的旅遊度假村。三是探索“五種模式”提升效益。探索完善“政府引導 公司運營 協會管理 農户聯動”“協會 農家客棧 農户(貧困户)”等旅遊扶貧模式,激發了羣眾創業致富熱情,起到了精準扶貧的集聚效應和示範引領效應。旅遊產業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譜寫出“一業百業”的康縣旅遊新樣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3 字。

轉載請註明: 康縣聚力打造“一業興百業”生態旅遊新樣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