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錫林郭勒草原上的託牛所:牧民減負 草原減壓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休閒

“夏天來了,不少牛離開我們的託管所回到草原上。現在這裏還寄養着100多頭牛,冬天旺季時有400多頭。”李國軍是土生土長的錫林郭勒人,目前也是錫林郭勒盟溯牛威尼斯牧場場長,他們在草原上開了一家託牛所,通過集中舍飼的方式幫查干淖爾鎮巴音寶力格嘎查的牧民養牛。

作為中國四大草原之一,錫林郭勒草原可利用草場面積2.7億餘畝,約有35萬餘人生活在牧區。探索草原生態與牧民增收之間的平衡一直是當地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方面。近年來,當地也出台了諸多有關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的制度。據統計,2020年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面積2.24億畝。

“現在草原上仍存在草畜不平衡的現象。”李國軍告訴記者,他們希望用託牛所來緩解草原生態壓力,解放當地牧民的生產力。“我們在赤峯種有大片的苜蓿草和燕麥草。這樣一來,飼草的成本也是可控的。而且對環境、雪災都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新嘗試。我們想把它打造成3000頭規模以上的飼養基地。”查干淖爾鎮副鎮長額爾登巴雅爾告訴記者,當地常住牧户1133户、草場數百萬畝。這個項目是當地牧民自己考察之後,主動去找企業要求合作的。“這樣專業公司的成本比牧民自己養要便宜很多。我們也跟牧户算過賬,像我們這裏去年夏天旱、冬天雪大,從去年8月喂到今年5月15日,一頭牛的成本要20-30元/天。託牛所的日常收費是三個等級:懷孕母牛13.5元/天、普通大牛10元/天、小牛8元/天。”

“我們現在的場房有4000多平方米。去年11月開始運作,今年2月開始陸續有牛入棚。過段時間,當地的牧民合作社還要搞育肥,又有200多頭牛要進來。我們也正在蓋新的棚圈,牛肩夾、牛卧牀、給牛撓癢癢的設備都會配齊。下一步準備引進自來水,希望牛不出棚圈就能喝到水。”李國軍繼續介紹説,和牧民相比,這裏的設備和工作人員都會更專業。牛進入托牛所要先過秤、和牧民籤協議,進來之後定時定點喂水喂料、專人巡護,還有專業的配種接生人員、飼養員和獸醫。“目前我們這裏有6個工作人員,獸醫天天都在這裏觀察。”

“如今都在説牧區的現代化,這不就是牧區的現代化嘛!”李國軍呵呵笑道。

“夏天牧民可以按照草畜平衡的數量在草場上放養,超載的牛兒在這裏託管。冬天就可以把自己的所有牛都放在這裏託管,自己去旅遊、去城裏看孩子都行。這不就是休閒牧業了麼?”在額爾登巴雅爾看來,託牛所不僅能給草場減壓、更能給牧民減負。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當地老齡化現象也較為突出,50歲以上的牧民體力、精力和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都大不如前。許多年輕人在城市上學,畢業之後也都不想回牧區。

“今年,我們合作社也在籌建一個託牛所,主要針對勞動力不夠、棚圈不夠、養牛技術不行或者草場不夠的牧户。對於他們來説這樣真的很合算。”崗根錫力嘎查長布仁巴雅爾告訴記者,距離巴音寶力格300公里之外的崗根錫力嘎查(蒙古語,村)就約有5000頭牛。嘎查長布仁巴雅爾告訴記者,也有牧户會猶豫。“畢竟這是個新生事物,得多考慮考慮。”

“我也想把牛託管,但目前周圍沒有託牛所。我們好多專業性的知識都不太懂,只能認為貴的就是好的,無形中就會增加好多成本。而且我聽説會籤協議、保證牛不掉膘,還能幫着賣牛。”烏日查日呼是當地伊和寶拉格嘎查的牧民,他希望通過託管來緩解常年乾旱的草場生態。烏日查日呼的媳婦在200餘公里之外的錫林浩特市陪讀,週末才有機會團聚。“每週都得兩頭跑,也挺累的。如果能代養,我也能解放了,説不定還能幹點其他的買賣。”

文/奧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