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氣候惡劣、缺水 建個海拔最高的園博園到底有多難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休閒

  氣候惡劣、缺水、植物難活……  建個海拔最高的園博園到底有多難

  本報記者 張 藴

  西寧園博園所在地,過去為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用地,園內有大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這片工業用地,過去以沙灘地、河灘地為主,難以直接種植植被,現在它被改造成了植物的樂土。

  鳥語花香、叢林浸染、民居錯落、碧水輝映……近日,目前國內已建成開放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200米)的園博園——西寧園博園免費開園迎客。總佔地面積134.69萬平方米的西寧園博園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2015年,西寧市犧牲規模工業產值170億元,將436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用於園博園建設。

  在這裏既能享受北方園林的雄偉壯美,也能觀賞江南園林的婉約清秀,還能感受到嶺南園林的靈活多元、兼容幷蓄。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惡劣、施工難度大,西寧市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將工業園變成大花園?對此,科技日報記者專訪相關人士,揭秘不一樣的西寧園博園。

  青藏高原上建園博園 苗木成活率、大面積人工湖建造是難題

  園博園是城市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生態、文化、經濟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西寧園博園地處西寧多巴新城和甘河工業園區之間,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走進西寧園博園,通海閣、河湟民居、景觀木亭、親水平台、遊船碼頭映入眼簾,月季園和丁香園兩個專類園競相爭豔,園內水系貫通、植物種類豐富。

  很難想象,這樣一座如畫卷般的大型景觀園林,如今就建在青海人民的“會客廳”西寧市。

  從過去“漫天黃土不長草”到今昔兩山披綠生態美,十餘年間,西寧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森林覆蓋率逾34%,成為西北首個省會森林城市。但必須面對的是,“西寧市海拔高、空氣含氧量低、氣温低、降水少,大量景觀植物品種難以成活,適合栽植的苗木品種有限。”在提及西寧園博園建設過程中最大難題時,西寧園博園和西堡森林公園建設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部工作人員羅如鵬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面對大面積的綠化苗木難以成活的問題,西寧園博園和西堡森林公園建設管理委員會根據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樹形以及花期的不同特點,合理搭配栽植,用有限的苗木品種搭建出較好的綠化景觀,並且選育了當地月季、丁香等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的花木品種,培育出擁有高原特色的花海樹陣,同時積極引進適宜生長的新品種,提升景觀環境品質。

  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負責西寧園博園一期丁香園的規劃建設,該所工程師魏文龍説:“我們選擇了一些已經適應高原氣候條件的苗木品種,只要前期加大養護管理,待其生根發芽、苗木成林後,哪怕出現極端天氣也不會影響苗木景觀的效果。”

  以佔地面積100畝的丁香園為例,丁香花為西寧市花,也是西寧園博園的主角之一。魏文龍介紹,丁香園中種植了什錦丁香、黃丁香、羅蘭紫、布什、晚花紫等20多個丁香品種,遍佈園區各個角落。

  去了園博園,給大家印象最深的便是水。10座滾水壩、9座景觀橋,湖水波光粼粼,置身在景觀木亭內,一股江南水鄉的氣息撲面而來。據工作人員介紹,僅一期園區,水面面積就達28.1萬平方米。

  但是在當地缺水的情況下,大面積的人工湖建造是園博園建設當中遇到的另一大挑戰。羅如鵬説,西寧園博園和西堡森林公園建設管理委員會將所有水系和湖面根據功能和地質情況,做了不同的防水工程施工,施工難度很大。同時引用國寺營渠和校場河兩條水系為園博園供水。

  換土回填打造植物樂土 “海綿”理念破解水資源難題

  西寧園博園所在地,過去為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用地,園內有大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這片工業用地,過去以沙灘地、河灘地為主,難以直接種植植被,現在如何把它改造成植物的樂土?

  魏文龍表示,西寧園博園一期丁香園建設過程中,首先對土壤酸鹼度、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標進行測定,然後將園內鹼性土壤、建築垃圾,以及不適應苗木生長的紅土在圍造地形時填到土層最下方。最後,儘量使用園區外圍的農田土回填,技術人員還會在土壤中施氮磷鉀等有機肥、綜合肥,將土壤改良成弱鹼性。

  園博園各類園林植物正常生長,需要相應水資源支撐。然而,西寧屬於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園博園正常運營管護與當地半乾旱氣候之間的矛盾如何破解?

  對此,羅如鵬表示,西寧園博園充分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利用園內湖泊、景觀水系、道路管網等設施,建立起完整的水循環利用系統。

  西寧園博園利用“海綿化”水循環系統;降雨時雨水可快速匯入排水管道和周邊景觀水系,再流入地勢較低的園博湖中;在園博湖內修建泵站供整個園內綠化灌溉管網的用水,解決乾旱地區造園的綠化澆水問題;灌溉水和雨水在經過上游1號、2號沉沙池的物理沉澱和表流濕地的生物降解過濾後,再次流回下游景觀水系和園博湖。

  循環過程中,園區海綿化不僅使水體得到淨化,呈現出清澈見底的狀態,更能促進園內綠地發揮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的作用。由此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旱時有蓄水”,實現水資源充分收集、充分利用。

  不止於此,2021年,園博園二期將建成向公眾免費開放,屆時高原人民將感受到現代化科技創新應用於智慧景區所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相關鏈接

  這裏不僅有園林園藝還有文化

  作為高原地區的首個園博園,西寧園博園內不僅有園林園藝,還有代表着河湟文化的河湟民居館,該館展示了河湟地區的民居文化。

  河湟民居館採用農宅、儒宅、商宅3個院落式圍閤中央庭院的佈局。農宅內集中展示河湟地區傳統農家的傢俱擺設及農耕用具,展現傳統農家文化;儒宅內主要展示河湟地區傳統學院文化,並結合文字介紹不同歷史時期河湟地區的學術教育狀況;商宅內運用不同時期的商旅符號結合文字,講述青海地區商旅傳播歷史以及對周邊區域形成的影響。

  梨木做的牀、民國時期的書本、近代的實木餐桌……河湟民居館今年徵集了500多件老物件。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物件的徵集過程非常艱難,我們都是經當地文化局介紹,然後到老百姓家中徵集的。”

  歲月不可留,而過去生活中的老物件卻訴説着往昔的點滴歲月,形成了一個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