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圖書熱潮能否為實體書店“充飢”?

隨之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引領實體書店登錄食品類外賣平台,外賣圖書正在成為城中“新鮮事”。

然而,熱鬧的1個半月“試水期”過後,外賣圖書困境逐漸顯示:價位高、選取少,銷售額更難以配對它承受的巨大關心。“招引眼珠子”的外賣圖書,究竟是“急讀者之所盼”的創新性,還是實體書店的自救策略?

叮咚叮咚,您點的圖書正在“送餐”!

坐落於上海福州路上,有着70年曆史的外文書店,2019年春天裏在滬上率先開啓了外賣服務。

外文書店經理顧斌介紹,首個上線的都是最火暢銷書,如文學類的《Flipped(怦然心動2電影電影原著)》《Sherlock Holmes(馬普爾探案電影大全)》,兒童書籍《夏洛的網》《花木蘭》,工具書《岑氏五筆字詞典下載》等。

22日,記者在外文書店“外賣店”選了兩本拍貨,收貨地方距離外文書店約2公里,物流運費為5元。“賣家8多分鐘後物流分揀進行”“騎手正在趕赴賣家”……客户訂單地圖百度上實時顯示配送關鍵環節。“你好,您的書到了,請到門前來取。”僅14多分鐘後,餓了麼送餐員就撥打了電話。

送來的書像一份“簡版”包裝的發快遞,兩本由泡沫紙和膠帶封好,客户訂單小票貼在外側。在評論頁面,有前男友留言寫下“用户體驗”好評:“速率太快吧,快樂。”“很滿意度,包裝當成小發快遞的樣子送來,很用心了。”

據悉,自2019年3月起,北京已有105家實體書店陸續商家入駐外賣平台,讀者還可以享受速度快30多分鐘的收貨服務。在上海,多家有名氣書店也在不同程度嘗試外賣圖書。在圖書行業,“外賣”一下子成為新詞彙。出版公司也爭相跟風坐車,推出類似即時服務。

雖有需求但難“果腹”,外賣圖書難破書店危機

“90後”女孩兒王盈是外賣圖書的搶鮮者之一。她覺得這種服務頗為貼心,“其實,有時閒來無事會忽然很看看某些本書,要是馬上拿到手,閲讀的衝動很快就會消失。”

外賣圖書橫空出世,伴隨之不少分歧。社會主義者覺得,圖書是精神食糧,不是食物,坐車外賣平台售銷愈發“有辱斯文”。贊成者明確指出,存在即是合理,在“草木皆可外賣”的當下,圖書邁向外賣沒過是順應時勢。

亦有業內人士明確指出,外賣圖書在全國各地效果不一樣。有些省份可能有“買書津貼”或者“書券”,因此希望用外賣形式儘早把書券變現。

上海網絡紅人書店“丹山赤水古籍書店”也在外賣平台上“駐點”,不僅外賣圖書、期刊,還賣文創產品、玩具、衞生管理防護用品。各種優惠促銷頗為醒目,如:20元起送,物流運費5元,“滿69減5”“滿99減10”。該書店稱,4月近些年,7家門店約有200筆外賣客户訂單。

“實話實説,不看中外賣圖書的前景。”丹山赤水古籍書店創始人劉軍坦言,網店購書才是趨勢,網上購書的質押率往往從四五折到六五折不定。愈來愈,外賣圖書毫不價位優勢,更像實體書店的自救之舉。

劉軍介紹,現階段看來,外賣買書的都是急用、鋼需,如工具書、考研書籍等。“售銷金額很少,對書店猶言杯水車薪,並且不太能算是真的作用上的閲讀。”

閲讀需求不能靠“發快遞小哥”維持,實體書店仍需創新性

在疫情的連續影響下,復產一會兒的實體書店尚未看到曙光。有書店表示,售銷水平僅還原20%。未來數月中,有些實體書店即使怎可遭遇生存競爭。

外賣圖書對實體書店無異於杯水車薪。同樣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趨勢的“直播賣畫”,也可能“直播唱歌的遠比看電視直播的更多”而成為形式。在上海世際朵雲文化教育發展趨勢投資有限公司運營經理馮潔看來,閲讀終究是一種充溢書香門第的美妙體驗。疫情期間實體書店發憤圖強自救的諸多“創新性”,必須回歸閲讀其本質——讓讀者發自內心地熱採暖愛閲讀。

“疫情暴露了傳統意義出版和實體書店的弱點——沒有潛在客户新店開張,就不知讀者在那,也完全沒有方法和讀者聯接。”馮潔説。

在她看來,閲讀的需求不太是藉助餓了麼送餐員來維持的。書店、小説作家和讀者在“微雲”的熱聊與線下的聚會同樣重要。未來,實體書店應發永創新性,深度聯接閲讀人羣。

馮潔透露,疫情期間,朵落塵文學院組建了網上閲讀會,最多之後還可以同時開3個閲讀羣,同時覆蓋1500餘萬,而傳統意義的線下閲讀會只能裝下千餘萬。疫情期間,讀者們宅居室中,網上的閲讀羣裏卻熱熱鬧鬧,常常為1個討論話題得齊心合力。

作為防疫站措施,朵落塵文學院上線了預約小程序,沒想到短短的一個多月裏就接受到數萬讀者的預約申請。那些愛書人逛完書店,大多又進入了書店的“朋友圈”。通過在朋友微信朋友圈熱門搜索高質量好書和推出“怎麼秒殺”活動內容,書店每日都能從社交媒體的互動之中獲得數百元銷售額的“流量變現”。

“危機,永遠是有危有機。當疫情過後,實體書店只要要擁抱未來,此刻更要集中注意力修煉內功,為讀者提供更精準扶貧、更富有情感、更個性化的服務。”馮潔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50 字。

轉載請註明: 外賣圖書熱潮能否為實體書店“充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