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美的尼姑庵,不燒香只種花,看一眼就想出家,韓紅也慕名而來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休閒

説起大理

都會想到它的“風花雪月”

泛舟洱海的浪漫

漫步古城的柔軟

品味雙廊的愜意

可你不知道...

在大理蒼山聖應峯南麓

隱藏着一座頗為特別的寺廟

它雖小,卻有諸多美譽加身:

中國最美的尼姑庵

中國最文藝的寺廟

它還有一個很美的名字:

寂照庵!

寂照庵這個名字

取自“感而遂通,寂靜照鑑”

寺廟始建於明初,後毀

民國唐繼堯主持重建

庵門上“寂照庵”便是他所題

寺廟周圍松柏成蔭環境幽靜

處處透着是清新淡雅的氣息

詮釋着真正的詩情畫意

所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説的不過就是這裏了

這裏沒有焚燒的香火

沒有算命大師

沒有人勸導你放香火錢

沒有賣轉運的護身符

這裏很特別

特別到需要娓娓道來

不燒香的寺廟

和大多數香火旺盛的寺廟不同的是

寂照庵簡樸小巧,也不燒香

院落裏先聲奪人的

不是一般佛堂的青煙嫋嫋

也不是院落建築的玲瓏精緻

而是撲面而來的

長勢喜人的花花草草

在寂照庵裏,用花來敬佛祭祀

為何如此,妙慧法師説:

佛什麼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

但在意你一顆心。

妙慧法師從1989年

出任寂照庵的住持至今

晨鐘暮鼓,青燈古佛相伴

幾十年來,憑藉一顆堅韌的心

把曾經破爛的寂照庵

修成了她內心的樣子

△攝影/燕子

從小就喜歡花的妙慧法師

只要看到喜歡的花

就帶回來育苗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如今已是百花滿園

妙慧法師還修建了兩座花房

一座培育多肉和苔蘚

一座種鮮花

別説庵裏的比丘尼喜歡這裏了

就是凡塵士子也會愛不釋手的

鬱鬱葱葱的植物

伴着佛音成長

彷彿更具仙氣了

多肉的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沿着小徑步入寺院

視覺和嗅覺就被花草吸引

你會不自覺的放低自己的聲音

放慢自己的腳步

生怕叨擾到此時的清靜

這種清心寡慾的佛系生活

是多少城市人

嚮往而不可得的

妙香佛國的神韻禪意

不經意就鑽入心扉

△攝影/書影

大理給了我們温柔的時光

寂照庵給了我們一方後花園

女生們偏愛的多肉

在這裏可謂是寂照庵的主角了

目之所及

都能看到它們肆意生長的樣子

入堂前的台階上、院子裏

看似隨意

實則用心栽種的多肉

裝點的這裏

四處皆花語,潔淨清幽

多肉和小花的顏色

都會精心搭配

老舊的木船

也捨不得丟棄

種上各種各樣的多肉

瞬間鮮活了起來

一塊木頭

只要真心相待

也會開出不一樣的花朵

△攝影/書影

除了地上栽種的

還有房前屋後的吊籃裏

△攝影/書影

掛在牆上的揹簍

也裝滿了春天的味道

看着這樣的小籃子

怕是少女心都要氾濫了

你能想到的一切器皿

都可以用來種多肉

帶着歲月氣息的石磨

也在花花草草的點綴下

重新煥發了生機

佛家的後花園

如果你以為只是院子裏有花

那你就錯了

在寂照庵的大殿——大雄寶殿

擺放的都是鮮花

△攝影/書影

其實有時候

不是這世界太複雜

只是我們越長大

想要的越多

可得到的越多

快樂似乎就變得越少

何不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靜心思考自己的初心

去年五月

韓紅也慕名到訪寂照庵

與妙慧法師暢聊之餘

還留下了

“寂照佛光,紫煙生慧“的墨跡

陽光正好

微風不燥

給自己一段禪意的時光

無需多説什麼

只要感受它的“靜”

感受它的每一寸時光

不會為了一個報表熬夜傷神

不會為了趕上末班地鐵

脱下高跟鞋奮力奔跑

城市的一切

在這裏都變得遙遠

清心寡慾的齋飯

如果你來到寂照庵

一定要吃上一碗這裏的齋飯

最初寂照庵是免費提供齋食

後來信眾和遊客越來越多

寂照庵就收每位20元

初一十五和週末免費

再後來,人實在太多

寺院承受不了

就只能初一和十五免費

許多人都對這裏的齋飯讚不絕口

妙慧法師説

這裏做飯的師傅都是普通的義工

只是在食材上

只要農家自種的蔬菜

即使有蟲咬過

也要確保沒有農藥

浪費既是罪過

吃齋飯的人們切忌浪費

齋飯過後

在茶室泡上一壺清茶

不必計較時間的流逝

因為時光在這裏

已經走的很慢很慢了

無人規定我們的人生該是怎樣

你可以光芒萬丈

亦可以平淡如水

守着那份不變的初心

在這世界披巾斬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