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五泄瀑布是紹興諸暨比較出名的景點,其實在它不遠處的西真巖旁邊,還“隱藏”着一座已經有1200多年曆史的古寺,至今仍有不錯的香火。宋代的廖虞弼(諸暨本地詩人)也曾為它作詩:“招提深鎖綠苔幽,故遣高人向此留;風翻象宇松聲碎,雨過禪房竹翠浮。”不僅描述了其環境之清幽,也略微提及開山祖師靈默大師的不凡來歷。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其實早在1600年前的北魏,五泄景區(以前都稱作“五洩”,現在統稱“五泄”)就已經聞名於世,東漢的《越絕書》唐代的《隋書》都有與之相關的記錄,而酈道元的《水經注》也對“五泄瀑布”進行了詳細介紹。歷代的文人墨客如宋代的刁約、劉述、吳處厚、丁寶臣、鹹潤;元代的柳貫、吳萊、王艮;明朝的徐渭、徐霞客、宋濂、袁宏道、唐寅、徐禎卿、祝枝山、文徵明、陳洪綬;清朝的周師濂、劉墉以及現代的郁達夫、範長江等均來都曾來此遊覽,並紛紛留下畫作和詩篇。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好山好水好風光,當五台山高僧靈默禪師在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雲遊江南時,就被這裏"天作錦屏環十里"的奇異景色所吸引,"綠竹漪漪欲鋪天,棲真巖下可安禪",最終便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擔土砌石、砍樹建茅,建造了禪院,並廣招弟子,傳播佛教。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剛建寺時起名“三學禪院”,到鹹通六年(862年)才改為“五泄永安禪寺”。這座五泄禪寺歷經興衰,曾一度擴建為三十六房。現存佛教建築有山門、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寶殿、官廳、祖師堂等,大部分都是明朝所建,有些則是1986年重修。這些古建築把當地民宅建築風格與佛教一般建築風格融合在一起,既表現了當地民俗民風,亦表現了佛教建築文化,非常有特色。如果認真追溯,可以發現至今還在網絡上流傳着許多與這座禪寺和靈默禪師有關的傳説故事,這裏就不“複製粘貼”了,呵呵。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圖文作者:阿陸,謝絕轉載哦,歡迎關注收藏和點贊)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個人非常喜歡離禪寺幾十米的山門牌坊和小廣場,很適合航拍,那標準圓的蓮花圖案,當時鋪設地磚時,估計花費了不少時間精力吧。要知道那麼久以前,“小飛機”可沒有像現在這麼普及和常見的。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因為“身”處景區之中,想到五泄禪寺燒香禮佛就略顯“曲折”,但似乎也正好考驗了香客的虔誠之心。遊客來來往往,很多也會隨緣進去參觀一番,它也算是五泄景區裏的人文古蹟之一。古寺邊除了溪水潺潺,相隔不遠還有條“購物一條街”,我來的時候都挺熱鬧的,但是這幾年疫情影響下,不知道變成怎麼樣了。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對於“五泄禪寺”,我總共沒拍幾張照片,因為路過的時候大多匆忙。如果用一句古詩來形容它,腦海裏會蹦出“庭院深深深幾許”來,可能有點不太合適吧,但直言快語,印象裏確實如此(阿彌陀佛)。

         聽説古寺最重要的文物有唐朝開山祖師靈默大師的七葉荷花舍利寶瓶,內裝靈默大師真身舍利子三粒,已被國有鑑定為一級文物,而著名的清朝宰相“劉羅鍋”劉墉,其所作詩集和書題“雙龍湫寶”匾額,則被寺內僧人視作鎮山之寶,也是極其珍貴。如果有朋友到五泄景區遊玩,對於寺內的這些文物古蹟,可千萬別和我一樣,再錯過了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9 字。

轉載請註明: 1200多年前,靈默大師雲遊江南,最終在棲真巖下開山建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