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成名後有錢買茅台了,為何他愛喝酒的父親,卻沒喝上一口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得主賈平凹,在國內其實可以算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他每一次有新作問世,書的銷量都相當不錯。不過,伴隨着他的爭議也一直不少。
賈平凹成名之初,有報紙連續好幾天公開點名批評他的作品。他身患胃癌的父親知道後,從鄉下買了一瓶酒,上門來安慰並鼓勵他繼續創作。賈平凹怕父親傷了身體,堅持不讓他喝最後那半瓶酒。
於是,賈平凹發誓等將來出人頭地,再給父親買好酒喝。可是等到他真的賺到錢,想請父親喝一瓶茅台時,父親卻因為胃癌去世了。
賈平凹在父親去世後,咬着牙在創作道路上艱難前行。其間因為創作帶來的負面聲音,多次被人侮辱、謾罵,一度搞得無地自容。但是,他終於找到了正確的創作方向。
後來,賈平凹迴歸到農村題材,以“父親”為主角,故鄉為背景,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秦腔》。拿到了茅盾文學大獎。事後,他多次在不同場合撰文回憶起他的父親。一、苦出來的讀書人
賈平凹的父親是1989年去世的,在他父親去世後的第三十三天,他就寫了一篇《祭父》文。文中提到,他的父親名字叫賈彥春,是一個鄉村教師。
賈彥春出生在舊社會,兵荒馬亂的年代。當時,他的家裏除了他,至少還有三個兄弟。大概是因為勤勞,一開始家裏生活勉強還過得去。
結果後來家鄉鬧起了匪患,除了賈彥春之外,另外的三個孩子都曾經被人綁票過。賈彥春本人在七歲那一年,也被歹人抱到了離家幾百裏之外的地方。
賈彥春的父親為了贖回孩子,每一次都搞得傾家蕩產。於是,家長開始指望賈家能夠出一個“讀書人”。因為在過去,讀書人可以當官,家裏有人當官就不會受人欺負。
在鄉下養一個讀書人不容易,賈彥春的父母最後決定犧牲三個大一點的孩子,把全部的錢拿來供賈彥春上學。賈彥春後來果然爭氣,成了他們家“第一個文化人”。
不過,賈彥春後來並沒有當官,他一輩子都在鄉村當教員。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胡宗南在陝西召開一個報告會,通知所有人都要到場。賈彥春收到了通知,但是人沒有去。
後來,他有一個當八路軍的親戚,送了他一件戰利品,國軍的黃呢大衣。沒想到幾十年後,這兩件事加起來就替他惹了一個大麻煩。
賈彥春被關起來審查,大概坐了五年牢,十四歲的兒子賈平凹也被打成了狗崽子。當時賈平凹感覺人生前途一片灰暗。之後賈彥春出來了,但是生活過得並不如意。
因為賈家沒有分家,一大家人二十幾口在一起吃飯。賈彥春只有一份工資,壓力特別大。於是,他藉着喝酒來緩解精神上的壓力,時間一長就得了胃癌。
後來,賈平凹時常感嘆,當年賈彥春要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就好了。因為反正什麼也不懂,內心就會少受一些折磨。二、一輩子沒有喝過好酒
賈平凹就像少年時代的賈彥春一樣,讀書非常努力。他大學畢業後在一間文學雜誌做了編輯,差不多三十歲的時候,已經在文壇嶄露頭角,成為作協委員。
1987年,賈平凹在他父親去世的前兩年,他出版了早期代表作《商州》。用奇幻的筆法來寫鄉土文學,雖然不是他首創,但是仍然在文壇引起了轟動。
有人稱讚賈平凹的作品是“現代的田園牧歌”。不過與此同時,他的創作風格,也遭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可能不知道是哪一篇小説大膽露骨的描寫,讓人覺得有問題。
於是,不斷有人在報紙上攻擊他的作品,這給剛剛成名的賈平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鄉下的賈彥春得知這個情況後,買了一瓶酒,借假來城裏探親。
其實,那個時候的賈彥春,胃病已經非常嚴重。可是已經戒酒的他,這一次為了勸慰兒子,必須要和兒子喝一杯。
他先是在家門上貼了一張“今日人不在”的字條,避免訪客對兒子的打擾,然後用糖果把晚輩們全部支開。然後,他拉上兒子賈平凹談心。
沒有講什麼大道理,只是告訴兒子:人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寫作的事剛起了一個頭,應該堅持走下去。不要為一時的得失而迷惘。
賈平凹知道父親的病,於是在父親喝了半瓶之後,堅持不讓他再喝下去。他與父親約定,等將來出息了,要請父親喝名酒茅台。可惜,等到他有錢買得起名酒茅台的時候,父親早已經去世了。
賈平凹在他父親去世大概第三年,創作了《廢都》。這是一本有着巨大爭議的小説,出版二十多年後,仍然褒貶不一。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賈平凹一度被人罵得無地自容。
他生病住進了醫院時,看到別人一邊讀他的小説,一邊罵他罵得很難聽。於是,他不得不躲到四川去散心。但是,儘管遭受輿論的攻擊,兩年後他還是在堅持出書。
又過了兩年,《廢都》獲得了法國費米娜文學獎,賈平凹似乎在文學界已經站穩了腳跟。因為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他一直相信父親最後和他説的那一段話:人生都是三節四節的過,你才剛剛起了一個頭。
從《商州》到《廢都》,他敍事的場景是從農村跑到了城市。後來,他又創作《高老莊》,寫了一個人從農村到城市。但是,他發現大家似乎對城市的興趣不大。
於是,他開始迴歸農村,寫出了《懷念狼》。最後,他在2003年,他以“父親”主角,寫出了長篇小説《秦腔》。結語
一個作家想要寫出好的作品,必須得從自己的現實生活出發。賈平凹雖然擅長想象,但是要想寫出能真正打動人的作品,不能不借助實際的生活經驗。
賈平凹在一篇文章中曾説,他的父親1948年拒絕去聽胡宗南演講的當天,曾經跑去聽了一出“秦腔”戲。後來他就寫了一部《秦腔》。
《廢都》其實是一個意外,雖然他得了法國費米娜獎,但是它至今不被大多數人認同。最後賈平凹還是通過“尋根”,重寫鄉土文學得到了大眾的認可。
賈彥春好喝酒,也許並非是喜歡酒的滋味。他只是覺得生活太苦了,需要麻醉。但是,假如他知道兒子賈平凹後來的成績,也應該沒有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