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麼多年層出不窮的動畫和漫畫作品當中,雖然偶爾會有如同《電鋸人》《約定的夢幻島》這樣的邪道漫受到讀者和觀眾的追捧,但始終都是王道漫佔據着市場的主流。
一直家喻户曉的民工漫《海賊王》《火影忍者》《死神》這幾部作品也同樣走的是王道漫路線,還有後來在國內也爆紅的《我的英雄學院》和《鬼滅之刃》同樣也是屬於王道漫。
主角和夥伴們踏上冒險的道路,面對着越來越強的敵人不斷打磨着自己的實力。冒險,熱血,戰鬥,友情……這幾個元素在動漫的世界當中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畢竟這類型的故事邏輯簡單通俗易懂,積極勵志,讓人熱血澎湃,也非常適合給人們用來發泄內心的情緒。
再加上這些年動漫作品的不斷起勢,無論是動畫製作技術還是營銷包裝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只要作品本身的劇情稍微符合大眾審美,加上這些不可或缺的硬件條件,就能夠獲得成功。
《鬼滅之刃》很明顯就是再這樣一種條件下起勢的一部王道漫。
這部動畫在播出之後,無論是在日本本國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獲得了巨大的人氣。因此此前也在日本上映了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並且以317億票房的成績超越了佔據着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十八年的《千與千尋》316億的票房紀錄。
01 看《鬼滅之刃》成風氣,超越《千與千尋》早有伏筆
《鬼滅之刃》的故事其實概括起來非常簡單:賣炭少年炭治郎的日常生活,在家人遭到惡鬼襲擊的那一天發生了劇變。
母親與四個弟妹慘遭殺害,而與他一起生還的妹妹禰豆子亦異變成兇暴的鬼。在獵鬼人的指引下,立志成為獵鬼人的炭治郎與變成鬼卻尚存理智的禰豆子踏上了旅程。
之後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戰鬥成長劇情了。
其實這種劇情和套路在看過很多漫畫的人眼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漫畫作者鱷魚在漫畫當中的其他技法,比如分鏡和台詞等各個方面對比起其他作品都十分出彩。
本身過硬實力和“同行襯托”,讓《鬼滅之刃》站穩了腳跟。雖説“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發光”,但一部好的作品想要出現在更加廣闊的大眾視野之中,就離不開營銷的手段。
顯然,《鬼滅之刃》在中國國內也取得了爆紅的效果,也是離不開營銷這件事的。或許他在日本獲得高人氣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在中國想要獲得這麼多觀眾的追捧,沒點手段顯然是不行的。
在這種氛圍和情況的烘托下,《鬼滅之刃》在當時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看《鬼滅之刃》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氣”,無論本就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股風氣的影響。
甚至連當紅女明星楊冪也看了這部作品,還在微博發過有關於《鬼滅之刃》的內容。而國內的火箭少女101女團的成員賴美雲也在下面留言,顯然也是看過這部作品的讀者。
所以今年在日本上映的劇場版的火爆程度大家也是可見一斑。在上映之後,就有很多人覺得它的票房可以超越《千與千尋》。雖然此前《千與千尋》修改了一次票房紀錄,從原來的308億變成了後來的316.8億,也還是被它所超越了。
02 “鬼滅騷擾”現象嚴重,人氣或許有一半摻了水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一部作品即使本身質量過硬,也需要足夠的宣傳才能讓人更多的人關注到。但説實話,《鬼滅之刃》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其實依靠的都是營銷。這反倒有一種本末倒置的感覺。
雖説《鬼滅之刃》有它的優秀之處,但如今出現的“鬼滅騷擾”顯然已經讓這種宣傳和營銷變了味。
所謂“鬼滅騷擾”,就是對不看《鬼滅之刃》的人進行強行安利,或者瞧不起“對《鬼滅之刃》沒興趣的人”。
此前綜藝節目對此進行了幾種形式的概括:“你居然還沒看過鬼滅嗎”,並催促你“快去看”這種強迫行為;“竟然還有人不喜歡鬼滅啊”並對他人品味進行否定;形成不能説鬼滅很無聊、沒意思的輿論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去看這部作品,很有可能就會成為那個不合羣的人。人本就是一種羣居動物,一旦出現這種危機感,就算不喜歡自然也會為了讓自己合羣去了解這部作品,免得在交流的時候提到自己卻什麼都不懂。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説,《鬼滅之刃》從票房上反映出來的人氣,至少要扣除掉五分之一左右。但大家看到的只有已經超越《千與千尋》票房這個耀眼奪目的成績,卻忽視了這些背後的東西。
《千與千尋》不僅僅是在票房這一商業方面上獲得了成功,在藝術性上也得到了諸多大獎的認可。甚至在2020年還依舊能夠讓這麼多人懷念經典,並且獲得了第二屆金眾電影青年年度經典影片的獎項。
説句不好聽的話,《鬼滅之刃》雖然在如今獲得了超高人氣,但在二十年過去之後,一定不會像《千與千尋》一樣永遠被大家銘記在心裏。
03 小結
《千與千尋》是一部無論從商業還是在藝術性上都獲得了極大成功的電影,而《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相對來説,是一部在商業上完全勝過《千與千尋》的電影。
術業有專攻,文藝作品同樣也是如此。《鬼滅之刃》動畫誕生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達到現在這種紅極一時的商業效果,而《千與千尋》從當時動漫的創作環境,和宮崎駿本人的理想就決定了這部作品的起始高度。
從各自的出發點來説,他們都達到了自己想達到的目的。
《鬼滅之刃》的粉絲不必因為自己的票房超越《千與千尋》而沾沾自喜;
《千與千尋》的粉絲也沒有必要諷刺對方不過只是商業電影還想超越經典,畢竟兩部作品面臨的本就是不同的受眾。
承認對方的優秀才是成熟觀眾的正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