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屬公園升級開放多處新文化空間
這些空間不僅有修繕一新、
活化利用的文物古建
也包括融合公園文化、
視覺特色的創意展覽空間和文創店鋪
共同描繪出新時代背景下的北京園林與
中國傳統文化空間
今天,請跟隨文旅君一起
參觀體驗古都創意文化
畫舫齋是一座山林環抱的園中園,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院落主軸線上依次排列着宮門、“春雨林塘”殿和“畫舫齋”殿,兩側還設配殿“鏡香室”“觀妙室”,形成中設水池的方形院落。
今年,北海公園圍繞古建築保養及院落環境整治進行綜合提升,粉刷院牆、搶修外閃宇牆,完成院落排水及地面磚修補等。公園利用這個機會增設展陳空間,搭建文化展示與交流平台。
耕織圖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是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頗具江南水鄉風情的獨特園林景觀。這曾是一處生活氣息濃郁、景色淳樸清幽而又融入傳統農桑生產的景區,乾隆將其命名為“耕織圖”,寓意着一幅洋溢男耕女織生活情趣的優美圖畫。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清漪園,耕織圖遭到嚴重破壞。此後,這裏成為清朝專門培養滿族海軍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學堂。再之後,耕織圖地區的功能和歸屬幾經變化,最終成為廠房和生活區,園林景觀完全喪失。1998年,頤和園將耕織圖地域收回,耕織圖綜合整治工程得以實施。2004年9月,耕織圖景區正式開放。一直到2019年,景區進行關閉改造。
重新打造開放的文化展更是通過大量的歷史照片、歷史繪畫和珍貴的歷史檔案,講述耕織圖景區的歷史變遷,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的以耕、織為代表的農桑文化。
最近修復開放的景山觀德殿成為人們到景山公園一個新的打卡地。在乾隆時期,觀德殿是孝賢皇后去世後停靈之處。走進觀德殿,兩側是單檐硬山頂三開間的東西配殿,三座殿宇均覆蓋着黃琉璃瓦,目前均被闢為展室。
作為中軸線上展示歷史名園騰退修繕開放的縮影,觀德殿建築羣經歷了騰退、修繕、布展、開放的蜕變“四部曲”。
開放後吸引多個優質資源主動合作,公園將綜合文化性、學術性、羣眾性等因素,盤活古建資源,釋放文物活力,打造中軸線申遺文物騰退修繕展示先行示範區。下一步觀德殿還將舉辦中軸線攝影作品展,從攝影愛好者的角度,記錄不同的中軸線故事,吸引更多人蔘與。
臨岸水榭、湖心曲橋、假山疊石、親水庭園……走進紫竹院公園明月島西側的問月樓景區,立刻就能讓心安靜下來。問月樓始建於1978年11月,這裏曾是公園最佳賞月景點,故名問月樓。
全新開放的問月樓景區分為文化藝術功能區和觀景休閒功能區。去年“十一”期間,文化藝術功能區率先開放,包括文化展示區和互動體驗區;觀景休閒功能區集合圖書閲讀、文創展示和西餐美食功能於一體,透過落地窗一眼望去遠山如黛,近水微波,環湖美景盡展遊客眼前。
如今的問月樓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紫竹院公園文化展示中心”,集文化藝術展示、科普教育宣傳、文創產品展覽展賣、餐飲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從商業場所成功轉型成為高品質文化空間。
北京植物園東南門外東側是北京第88家園藝驛站,這裏突出體驗、展覽、展示和科普功能,可為遊客提供園藝植物、園藝資材、園藝工具、花卉衍生品、家居飾品、沙龍體驗等服務。
初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屋內,隨處可見盛開的迷你玫瑰、仙客來等特色花卉。生活館精心佈置了植物主題“家居樣板間”,遊客可以參考店內陳設,將綠意盎然的客廳、餐廳、廚房“搬回家”。
在滿足市民體驗園藝生活的同時,生活館持續豐富文化空間屬性,先後舉辦過微型多肉植物展、專家帶您識花草、“詩詞裏的植物”讀書會、香水DIY、香薰裝飾DIY等活動。
來今雨軒位於北京紫禁城一側的中山公園,始建於1915年,是民國時期社會各界名流聚會之所,又是文人墨客相約之處,更是情侶成雙成對喜歡出入的理想天堂。來今雨軒以紅樓菜餚和川貴風味菜餚為主,享譽古今。大文學家魯迅、張恨水,革命先驅者李大釗經常光顧這裏;高君雨、石評梅也曾多次相約此處。
“來今雨”典出唐朝詩人杜甫的《秋述》,其中有“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後人取“舊雨”、“新雨”來比喻老朋友和新朋友。來今雨軒則意為新老朋友匯聚一堂。
如今的來今雨軒主體建築具有濃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內假山、小橋、噴泉、瀑布相互映襯,幾株海棠樹鬱鬱葱葱。沿着疊翠廊拾階而上,向遠處眺望,滿目青翠。
祈福禮盒、拼接積木、貴金屬飾品……天壇公園的文創商店陸續推出新春“國潮”文創禮。這個位於天壇公園迴音壁景區西側的文創商店,是繼“天壇禮物”文創店、“天壇好物”文創店之後,天壇公園新增的又一家文創商店,也被稱為“天壇美映”文創照相館。
在文創照相館裏展示了眾多最新研發的文創產品。遊客在文創照相館既可選購特色商品,還可體驗AI科技數字拍照。這是天壇公園打造的全新“文化+科技”體驗式新零售消費空間。
春意到,萬物生
週末時間
帶上家人,約上朋友
來一場文化之旅吧
文旅君在新文化空間裏等你啊!
【END】
來源: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網、北京日報、千龍網、新京報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