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於悦 劉桂斌
點綴在黃河岸邊的百畝油葵花海,讓起步區黃河公園再一次成為網紅。一片花海的背後,濃縮着黃河戰略下這座新城一年多來的生態之變,也體現出濟南從攜河發展到“城河一體”發展理念的進化。
油葵花海人氣爆棚
成市民網紅打卡地
9月17日上午,從市區由南向北穿過濟南黃河大橋,再沿着黃河大堤往東走2公里,遠遠就能看到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這些位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黃河公園內的油葵正值盛花期,前來遊玩的市民絡繹不絕,現場人氣爆棚,不少市民來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機拍照,記錄這一美好的時刻。
大約半米多高的油葵,井井有條地種植在公園內,隨風搖曳,因為沿路多是樹木、綠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油葵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感,不少市民下車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太好看了吧!”
“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這個地方,就趁着週末過來看看了。”市民張先生表示,今天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有些出乎自己的預料,沒想到油葵的面積這麼大,看着就讓人心情愉悦。“剛剛有人在附近唱歌,我還跟着跳了一會舞,心情非常好。”
在黃河公園內,遊客們分散在花海各處,有的在認真賞花、有的在合照,還有在路邊樹蔭下野餐,整個公園十分熱鬧。據瞭解,就在今年春天,這裏種植着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賞,而步入秋天,油菜花花期已過,這裏便種植了270畝油葵,為濟南的秋天成功“上色”。如今,油葵已是公園內最大的亮點,在油葵花海中漫步,成為不少市民週末遊玩的好選擇。
“我以前也經常走這條路,沒想到現在這麼好看了。”市民高先生表示,以前這裏是大片的雜草,沒有道路也沒有花,現在都種上油葵了,環境變得很不錯,自己會趁着花期沒結束多來逛逛。
據瞭解,黃河大橋以東、黃河北岸堤頂路以北、石濟客專以西,是整個黃河公園一期的規劃範圍,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平均寬度約100米,總建設面積約59.8公頃。油葵的花期可以持續到國慶假期結束,目前公園內還有部分油葵尚未盛開。公園內的道路分為柏油路和石子路兩種,踩着細碎的小石子,觀賞着金黃的油葵花,在這個天氣晴朗的秋季也別有一番滋味。
身處黃河公園邊,目之所及都是綠樹成蔭的景象,大堤側面都是草坪,堤上則種植着柳樹,即使是正午也是涼意習習。“過去誰來黃河邊上玩?現在岸邊的綠化也多了起來,樹也種得密,站在大堤上都看不見黃河。”市民薛先生説,黃河沿岸的前後環境變化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把生態放在首位
城與河一體發展
從油菜花田到油葵花田,可以看到,起步區正在通過打造多個標誌性景觀節點,來構建黃河景觀風貌帶,推進黃河沿線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升。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唯一實體性新區,起步區從一開始就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而成立一年多來,起步區也正沿着這一路子不斷髮展。
“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先決條件和重中之重,強力推進生態修復,累計新增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黃河北生態走廊示範段等生態工程具備景觀效果。”8月31日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上,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國祥介紹,一年多以來,起步區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7.3%,PM2.5同比改善4.3%,市控以上河流斷面達到水質標準,市民中心等一批高星級綠建項目投入使用,“零碳未來生活社區”等超低能耗技術平台加快佈局。
這些變化,與起步區提出的“城河一體”理念密不可分,以水定城、擁河而立、河城一體,從“攜河北跨”到“一體發展”,黃河生態環境建設已經深深融入到這座新城發展的全過程。
在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黃河研究院研究員張彥麗看來,“攜河北跨”主要站在空間的維度上,拓展和優化城市的發展空間,而城河一體化發展強調的則是既要保護好黃河沿線的生態,又要讓生態為城市服務,滿足市民的生態需求,兩者相融相生。
“建設黃河下游的生態廊道是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的目標和要求之一。”張彥麗説,網紅油葵花海所在的黃河公園,即是黃河下游生態廊道的一部分。要在進行黃河沿線生態保護提升的同時,堅持城河一體化發展,將黃河大堤打造成集防洪固堤、生態保護、自然景觀和健身休閒於一體的城市綠色廊道。
“也就是説不僅僅是對黃河沿線的生態保護,同時還要把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把對黃河的保護和與城市一體化的發展、提升城市的生態景觀這樣的功能結合在一起。”張彥麗説。
城市即是園林
景觀之外還要融入產業、文化
對於任何一座新區或新城而言,生態環境都是必修課。濟南起步區所對標的雄安新區,就在白洋淀生態修復、公園城市建設、植樹造林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從2017年開始,雄安新區就啓動了“千年秀林”工程,截至2022年3月,累計造林45.4萬畝、2300餘萬株,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未來將營造“出門見綠,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的生態景象。
同在黃河沿線的鄭州,劃定了約1200平方公里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和210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其中又建設了黃河灘地公園,建成九縱三橫27條66公里彩色慢行系統黃河大堤,長約26公里的鄭州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已全線貫通,建設了不同規模層次具有黃河文化特色、休閒服務功能的休閒廣場、服務驛站等生態景觀節點。
在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要加快綠地公園建設,構建以自然公園為基底、綜合公園為主體、社區公園為補充的公園建設體系。未來的起步區藍綠空間佔比不少於70%,將充分彰顯“城即園林”的特質。
這也意味着,更多像油葵花海一樣的特色景觀、像黃河公園一樣的公共設施將繼續增加。隨着起步區不斷提升區域生態功能,加快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一個“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濱河新城將出現在濟南北部。
作為濟南建設現代化強省會的重要支撐,起步區的發展承載着濟南的希望。近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突出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低碳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三大主題,從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實現碳達峯碳中和、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對山東提出新要求。“濟南起步區在新舊動能轉化上有基礎、有優勢,下一步在深化新舊動能轉化、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在省內應起到先行先試、發揮走在前的作用。”張彥麗認為。
張彥麗也建議,下一步,起步區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時,除了打造景觀節點,還應朝着“生態+產業+文化”的方向發展,“在打造黃河生態景觀、發展生態產業的同時,融入黃河文化,讓黃河公園不僅僅成為市民休閒健身、觀看風景的地方,而且來了後能感受到濃濃的黃河文化,受到黃河故事、黃河精神的薰陶。”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