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地方,才是真正的煙雨江南
江南煙雨中的古鎮,
總有帶人穿越千年的魔力,
流水潺潺、槳聲篤篤,
順流看遍烏頂白牆的水鄉澤國。
而端午小長假能去蘇杭,
或者一直生活在蘇杭的人,
是幸運的。
南國温情的槳聲燈影,
正與傳統端午無比相契。
但如果你去不了也沒關係,
本文作者用恬美的筆墨和畫面,
還原了一個江南之夢,
一個不願醒來的夢。
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字裏行間飽含詩人對江南的真摯之情,同時也將江南的人情世故、詩情畫意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正因為江南有如此魅力,歷代君王、文人墨客對她情有獨鍾、不覺厭倦,一入江南,再難離舍。
我時常一個人漫無目的流連於江南的古鎮之間,感受閒適的市井人文、品味滄桑的物是人非,世俗繁雜、喜怒哀樂都消融在被時光浸染的古色古香之中。接下來,筆者將引領諸位一同感受古韻江南的極致之美。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在蘇州眾多的古老街巷之中,山塘街,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
山塘街始建於唐代,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山塘街緊傍山塘河,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建築精緻典雅、疏朗有致。通過一座座古蹟斑駁的石橋,兩岸街巷相互貫通,亭台樓閣鱗次櫛比、錯落精巧,前門臨街,後門臨河,更有構造獨特的過街樓,故而形成一派朱欄層樓、柳絮笙歌的盛世畫卷。來蘇州,必來山塘。
同裏
“碧柳黃鶯啼早春,古橋淨水醉紅塵。晚來誰處漁家曲,翠色輕煙一徑深。”清麗婉約的水鄉古貌,總讓人心馳神往。
同裏地處太湖之濱,京杭大運河之畔,屋宇叢密,綠水逶迤,形成“水巷小橋多,柳橋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獨特景觀。同時,同裏又完美結合了古典園林建築,巧妙而自然地把水、路、橋、古居、園林融為一體。
周莊
沿着古鎮引導牌前行,不一會兒功夫映入眼簾的便是青牆黛瓦、石板拱橋和往復穿梭的烏篷船。一條碧綠的小河終年潺潺地環繞着周莊。
登上游船夜遊烏鎮,船工吱呀吱呀地搖着船櫓,船頭昏黃的油燈倒映在船舷劃破的波紋中,恰如一顆顆鑲嵌在夜空中的繁星在深邃蒼穹中歡呼雀躍。水與橋,構成了周莊獨特而又自然,自然而又樸素的氣質,恰如一位養在深閨裏的小家碧玉,矜持亦不失典雅。
視線向前,小船在橋洞中穿行,兩岸的亭台、樓閣猶如電影畫面一般在眼前浮現,一橋一景,一景一畫。
西塘
落日晚照下的江南水鄉,光影斑駁,這與晨光中甦醒過來的水鄉小鎮是截然不同的兩般模樣。褪去白天的嘈雜,黃昏下的西塘多了一絲靜謐與安詳,覓一處位置稍佳的臨水茶舍,在茶香中悠然品讀西塘的閒適,感悟歲月靜好。
震澤
循着木魚聲聲與嫋嫋檀香,走過禹跡橋,便來到慈雲禪寺。不同於他處廟宇,慈雲禪寺先有塔後有寺。從三國時期至今天,歷經風霜雨雪,慈雲塔依舊佇立原地,温柔地俯視着古鎮。
夏日的陽光在高矮層次不一的房檐阻隔下,投落下大小不一的光斑,白色泛綠的牆上疏散地布着爬山虎。行於街道,耳邊緩緩傳來吳儂軟語——“啊要進來看看”。蟬鳴聲聲,恍然之間,似是回到了木心筆下那個“日色慢,車、馬、郵件都慢”的“從前”。
烏鎮
有人説,烏鎮是個適合戀愛的地方,這句話似乎並不假,這裏的一草、一水、一磚一瓦似乎都富有靈性。
夜晚的烏鎮西柵,多了一份別處沒有的寧靜和舒適,這或許正是歐美、日韓等國外友人唯獨青睞於此的原因吧。
什麼時候的烏鎮最美?
每個人的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雨中、雪後的烏鎮,堪稱江南古鎮中的一絕。
南潯
較之“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烏鎮、“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東方小威尼斯”的同裏、原汁原味的西塘等,南潯則像是一位被世人逐漸淡忘的處子。
南潯,這座隱匿在江南的水鄉小鎮,恰如江南女子的温柔婉轉。
百間樓:白牆烏瓦的徽式建築與巴洛克風格建築的中西合璧
江南,來過,便不曾離開。
從此我的一生都牽掛着這片土地。
來源 國家地理中文網
編輯 張帆
值班主編 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