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聽|因畢業致辭爆火 這個院長為什麼讓學生“去吧,成為張無忌”

如果穿越到金庸的武俠世界,你最想成為誰?是心繫蒼生的喬峯,還是為國為民的郭靖?“去吧,成為張無忌!”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院長劉復生給2021屆畢業生的致辭登上了熱搜。

這位院長連續三年的畢業致辭,因角度獨特、語言詼諧,廣受同學們的好評。2021年,他鼓勵同學們成為張無忌,引發熱議。有網友覺得這樣的致辭很別緻,也有網友覺得“張無忌優柔寡斷(為什麼是他?)”

對此,劉復生院長回應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致辭中選擇張無忌是因為他離現代人最近。”

在採訪結束後,劉復生老師在朋友圈發了一首詩。

“江湖路遠風波惡,百戰歸來認此身。大俠射鵰本戲語,倚天屠龍非虛文。顯白送別眾弟子,隱微説與有心人。海浮地坼嘆興亡,倦倚西風日又昏。”

認真對待畢業寄語 這是學生踏入“江湖”的第一課

北青-北京頭條:您在畢業寄語中談到“去吧,成為張無忌!”,當時是怎麼和金庸小説的主人公聯繫起來的?

劉復生:我從2019年開始寫畢業致辭,當時朋友圈的內容得到了很熱烈的反應,學生反饋比較好。所以我從2020年就開始很正式地對待這件事情。當年寫得太正襟危坐了,所以2021年就準備換一種寫法,形式上活潑一些,就想結合一個廣為人知的藝術形象來寫。我首先想到了金庸。

北青-北京頭條:是因為大家對金庸很熟悉嗎?

劉復生:這一代大學生對金庸可能也不是特別熟悉了,但是《倚天屠龍記》比較特別,電視劇改編版本特別多,尤其是比較晚的蘇有朋版、曾舜晞版,都深入人心,眾多同學們還是看過的。當然,我只是借金庸小説人物作為由頭來説事,即使完全沒看過《倚天屠龍記》也不影響基本理解。

北青-北京頭條:2019年您的畢業寄語《讓我們在虛空中擊掌立約》,2020年《光芒是我們唯一能給你的禮物》都在網絡上傳播很廣。您是基於什麼想法,給大家做這樣的畢業寄語?

劉復生:2019年寫寄語其實很隨意,只是我隨手寫在朋友圈的一段話,當時主要是以截圖的方式傳開的。寫作的出發點也很單純,我作為一個老師,還擔任着院長,總覺得臨別的時候要給學生們再交代一下。

畢業之際,學生們即將進入社會,我就想和他們分享一些人生經驗,談談人生哲學,在校內的時候大家接受的基本是專業教育,以後的問題卻是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其實這三篇畢業致辭既有重申和強調,又有邏輯的遞進,現在我越來越感覺到,畢業寄語是教育流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平時也時常和同學們互動,畢業前他們也會把他們的期望和焦慮反饋給我,我也正好藉此機會對於某些普遍性問題做一個正式的回應。

北青-北京頭條:我看到您每年都會強調“理解社會,改變世界”,這是您提出的嗎?

劉復生:這是我們學院的院訓,是我前幾年提出的,每年在致辭時也都會特意強調一下。其實它也是總主題。

“理解社會”和“改變世界”這兩者之間緊密相關。

一些同學踏入社會,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深受刺激,原來在學校接受的隔絕式的純潔教育頓時轟毀,甚至在遭受到一些挫折之後報復性地變成“壞人”,變本加厲的自私狹隘,根子可能就在於對社會缺乏真正的理解,或者理解的方向不對。“嶢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這是很讓人痛心的。

社會是有多面性的,也不是靜態的。人文學科的同學,要理解社會的真實基底,用整全的視野去理解社會。我們要把握社會的運作機制,看清社會的問題在哪裏,在此基礎上,才知道怎麼去改變。改變社會,不一定是改天換地式地改變,個人能力有大小。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從我做起,其實保證自己不要成為壞人,就已經是對世界的改變和貢獻。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總會把自己的能量輻射出去,古人的修齊治平也是一層層擴出去的。人文學科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出心性純正、視野高遠的社會管理者。這也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北青-北京頭條:畢業致辭之後同學們有何反響呢?

劉復生:同學們都很喜歡,反饋也很好,這也是我寫作的動力。一進入5月份就有同學來問我,“老師,您今年還給我們寫寄語嗎?”“每年都有畢業寄語,我們這一屆也得有”……我也就開始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不能辜負同學們的期待。

張無忌是理想主義和人間煙火氣中的“英雄”

北青-北京頭條:金庸小説中有很多人物,您為什麼會選擇張無忌呢?

劉復生:我確定了從金庸小説入手之後,也進行過仔細考慮,最後選擇了張無忌。除了大家對他比較熟悉這一點之外,主要是因為張無忌和現代人離得近。他是英雄嗎?是,但是他又不是那麼高大完美。他是普通人嗎? 是,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他也幹成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具有兼濟天下的情懷。張無忌兼具理想主義和人間煙火氣。他身上的弱點是普通人可能都會有的弱點,但是他身上又具有讓人感動的同情心和佛心,他希望在這種普遍的同情之上建立光明的公平正義秩序。這種性格讓我既喜歡又感到親切。

我注意到,網上有些人對張無忌很反感,甚至認為他在個人感情上腳踩幾條船不道德。其實依據正式通行本,如三聯版和花城修訂版,基本並不存在這些問題,有些讀者有此判斷,可能是受了某些影視版本的影響,當然也不排除某些人看了些研究資料,得知最初連載版張無忌的形象的確有些“腹黑”,不過幾乎沒有人真看過連載版。我所討論的張無忌只依據通行本的小説原著。

北青-北京頭條:相比金庸小説中的其他人,您覺得張無忌有什麼不同呢?

劉復生:作為老師,我愛自己的學生,我不能太過苛刻地要求他們。我希望他們能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再去照顧別人、照顧社會。其實從本質上講,這應該是同一個過程。

張無忌不像郭靖、喬峯,他們太過於高大完美,太捨己為人了,他們為了集體的事業和公共利益,可以犧牲自己,他們太崇高了,這不是我們常人所能達到的境界。他們捨棄了自己的慾望。與之相對的是另一類人物,如楊過、令狐沖,又太過個人主義,太關注個體的逍遙了,他們不想承擔社會責任,人生目標只是笑傲江湖。張無忌和他們都不同,他恰好在中間。某種程度上這也造成了他的猶疑不定。

像郭靖、喬峯那樣的精神高度,我們老師都無法做到,憑什麼去要求學生們做到呢?所以我選擇了張無忌,他在個人慾望和公共利益之間把握了某種平衡。

北青-北京頭條:成為“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不是每個青年的夢想嗎?

劉復生:學生中將來可能也會有郭靖式的人物,作為老師那當然是求之不得,與有榮焉。但是這隻能是極少數。而我的寄語卻是講給所有畢業生的,我只好捨棄郭靖、喬峯去取一個平均數,張無忌正好可以作為一個標準。

北青-北京頭條:您的畢業寄語中説,“成為張無忌,重要的卻不在其仁,而在其力量。”請問這種力量具體是什麼?

劉復生:張無忌是個好人,這點是大家都認可的。但是如果僅僅是個好人是沒用的,這個世界不是好和善良就能改變的,愛也不能發電。只有善良的人擁有了更多力量,更多的條件和資源,才有可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這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妥協,但是隻要不是原則性的讓步,我們也只能接受。

北青-北京頭條:您説“張無忌是個好人”,這個“好人”具體是指?

劉復生:頭腦清醒並有行動力的好人才是完整的好人。錢理羣教授説得好:“好人要聯合起來做好事,因為這個世界,壞人已經聯合起來了。”我覺得這句話很對。所謂好人,要對改變世界有辦法、有能力,不能只滿足於做一個思想上的或道德上的好人,這樣的好人意義有限。“好人”常有一些毛病,太過於“愛惜羽毛”,對很多事不願意介入,對麻煩事避而遠之,不願意承擔責任,甚至不願意妥協,過於獨善其身,只是停留在自己是個“好人”的層面上。

包括張無忌也是這樣,大家推選他做明教教主,他一再推辭。他優柔寡斷,不願意承擔選擇的責任和決策的壓力。不過,應該辯證地看待好人的行動力和理性,要有,但也不能太徹底,不能太過於功利主義、冷冰冰地做決斷,這樣很難保證不背離初心。

張無忌的缺點在當今社會下能“生存”嗎?

北青-北京頭條:有網友認為,相比楊過、郭靖這種“俠之大者”,這種憑藉自己力量去改變世界的人,張無忌是比較被動的、隨波逐流的人。您覺得張無忌身上有缺點嗎?

劉復生:對,這是沒辦法兩全的。我在文章中提到張無忌有一些缺點,這是需要警惕的、需要克服的。尤其是當一個人承擔了很大的責任後,一定要避免“張無忌陷阱”。張無忌始終保持着普通人的狀態,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是這樣,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好人”常常存在一個問題:擔心某個決策會對別人造成傷害。這樣的決定,對於馬基雅維利式的君主不是問題,但對於我們這樣的常人來講心理壓力很大,遇到所謂的少數和多數,就會陷入兩難的決定,對於被犧牲掉的部分會有很大的歉疚感。這是“仁者”必須的考慮,有些犧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心安理得,應該盡最大可能去保全和補償。

張無忌被人詬病的一點是表現得太過於猶豫,但這個猶豫本身是有價值的,他在人格上的閃光是不能否定的。不能求全責備,我覺得某些人在批評張無忌時,有失公正。

北青-北京頭條:請問您在致辭之前是否考慮到張無忌的缺點呢?

劉復生:我並不認為這些所謂缺點是多麼大的缺點,恰恰相反,這些缺點才使他成為更具現實性的人,和我們相差無幾的常人。喬峯倒是完美,只能是武俠世界中的英雄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張無忌的人性更高貴,我們不妨做個思想實驗,如果我們一直飽受磨難,由於特殊的機緣忽然之間擁用超強的力量,我們能做到張無忌那樣平和寬厚嗎?這不偉大嗎?

北青-北京頭條:您的畢業致辭有提到“張無忌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善決斷,唯二的缺點是有點討好型人格。”這您怎麼看?

劉復生:我們所説的討好型人格,就是濫好人,就是無原則地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接納。討好型人格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問是非,單純地不願得罪別人,不敢得罪別人;另一種是傻白甜,真心覺得,天底下都是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北青-北京頭條:您覺得張無忌的性格還適用於當下社會嘛?

劉復生:如果從小説內部的邏輯來講,我覺得張無忌的性格形成,一方面有“原生家庭”的原因,童年經歷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他認識論方面的原因,缺乏識人之明,缺乏認識世間醜惡的能力。這是張無忌很致命的缺點。

這是很多“好人”的通病。真正的好人應該有識別善惡的能力,我們應該明白,有些惡是不可改變的。一切因人而異,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手段。既要有識人之明,又必須要有手段。

北青-北京頭條:您2019年畢業致辭有提到“楊過,你還敢不敢來?,這次是“去吧,成為張無忌”。請問您平時是研究金庸的專家嘛?

劉復生:我根本不是研究金庸的所謂專家,網上的有些説法是不實的,我對金庸的瞭解肯定比那些經典作家要少得多,我對當代著名作家如韓少功、王安憶、張承志等人的研究肯定更深入更專業。我也從來沒研究過金庸。

不過,我是做現當代文學出身,對於金庸如此重要的當代作家,肯定不陌生,對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重要成果也比較熟悉,因為我還要經常指導學生寫關於金庸或武俠小説的論文呢。我並沒有所謂純文學的偏見。個人認為金庸無愧於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我也對武俠小説這種體裁固有的裝置性的缺陷有自己的看法。自我診斷談不上是金庸迷。我是紅迷。

北青-北京頭條:請問您是怎麼看待這種俠客精神呢?您認為這種俠客精神適合現代社會嗎?

劉復生:我覺得意義不是很大。之所以大家還喜歡看武俠小説,是因為大俠身上有現代社會所稀缺的某些元素。比如對公正社會秩序的追求、急公好義的精神、以及滿懷熱情地要去匡正不合理現象的勇敢,同時在俠士的身上也寄託了現代人擺脱各種束縛和異化實現個體自由的想象。這是俠客夢還具有現代土壤的心理原因和社會根源。

但是古代的俠的做派和所謂的積極作用,在現代社會已經沒有太多的空間。和平時代,現代社會秩序井井有條,甚至過於井井有條了,已經不可能鼓勵和容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為了。現代社會的不公平,已經不是事件性的,而是結構性的,這不是個體的“俠客”或羣體的“俠客”能夠解決的。

談內卷和躺平:先加入它、自我成長、再做改變

北青-北京頭條:當今社會內卷化嚴重,“躺平”概念愈發火爆,您怎麼看待內卷、躺平呢?

劉復生:我本人覺得“躺平”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很同情這種狀況,也很理解年輕人的選擇。某種意義上,躺平是及時止損的選擇,具有經濟學上的成本核算的理性主義精神。其實不光是年輕人,我們中年這一代有時也處於內卷的狀態中,也有“躺平”的願望。可能很多人説,“你們已經獲得了很多,是既得利益者了,當然可以躺平”。不過,我還是想説,躺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社會內卷的總體狀況並沒有改變。

我覺得真正的英雄行為是,我知道內卷,我加入內卷,甚至帶着原罪在其中殺出一條血路。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初心不變,當我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我試着改變這個內卷的過程。大家都“躺平”了,內卷就真結束了嗎?

北青-北京頭條:那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內卷,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劉復生:張無忌面對的,也是內卷的江湖,他也可以一開始就選擇躺平、退出,比如在深谷中和猴子們無憂無慮地終老,依他的性格完全可以的。那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如果暫時還無法改變內卷的規則,那就通過內卷中的努力獲得有力量的位置,這樣的人多了,能結成一個聯盟,那麼內卷就可以被減緩甚至終止。

我們這一代人當初也是“卷”過來的,但是它的主體部分在成為既得利益者之後卻反而開始維持內卷、甚至製造內捲了,我希望年輕人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我對新一代人充滿希望,他們身上有很多的優點,希望下一代年輕人中的優秀分子敢於去迎接內卷,將來去終結內卷,這才是真正的俠義之舉。我希望內卷這樣的歷史循環,可以在新一代那裏終結。不要人一闊,臉就變。要身懷利刃,殺心不起。

我並不指望我的學生們現在能明白我的意思,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思想問題,還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只是希望能在他們心中植入一顆種子,可能在多年之後它會發芽。如果將來很多人持這個想法的話,整個社會就會往更好的方向加速前進。

這些話也是説給我們這一代人,我自己的。我們犯過各種錯誤,我們承受着各種壓力,我們經常妥協,我們一再原諒自己。但我們從來不甘心,所以,每年立一個flag,決不油膩。

北青-北京頭條:您覺得躺平是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嘛?

劉復生:我覺得“精緻的利己主義”很難評價,必須要看不同的情景。

在現在普遍內卷的情況下,大家有些“小心思”是無法避免的。只是有些人手段比較精巧,在追求利益的同時,熟悉、利用這些規則和潛規則。他們的毛病不是“利己主義”,而是除了自己追求利益之外,其他都不考慮,不考慮社會公平、不考慮他人感受。所謂的“精緻”,不是工巧,而是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削減腦袋、挖空心思去獲取利益,利用違背社會公平的資源去利己,這種利己令人唾棄。

我希望在個人的成功和為社會做貢獻之間,能找到一個平衡。

實習生 李俊瑤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

編輯/白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70 字。

轉載請註明: Qing聽|因畢業致辭爆火 這個院長為什麼讓學生“去吧,成為張無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