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2月18日發表西班牙前外交大臣何塞普·皮克的題為《全球化:烏托邦的終結》的文章稱,全球化並沒有讓中國“西方化”,中國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規則,也不會放棄堅守古老的文化和文明。外界必須根據其歷史來理解中國。全文摘編如下:
30年前,隨着柏林牆的倒塌,冷戰和兩極世界格局結束了。一個世界被劃分成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上相互對立的兩個集團。在最好的情況下,“威懾的平衡”和對同歸於盡的懼怕,排除了爆發軍事對抗的可能性,於是雙方只好達成“和平共處”。
的確,有許多國家並沒有明確地選擇站在哪個集團一邊,而且兩個集團也都存在裂痕和改旗易幟的情況。但重要的是,它們是兩個幾乎沒有任何相互滲透的世界,雙方之間的經濟和貿易關係非常有限且受到控制,它們都非常注重捍衞其影響力範圍。
這樣的世界在30年前消失了。西方取得了徹底而絕對的勝利,對手無條件投降。對某些人來説,這是“歷史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始。在新時代中,隨着西方價值觀的普遍化,商品和服務的自由貿易、資本的自由流動、由西方(在美國領導下)創建的多邊治理機構的鞏固,再加上現在為所有人融合在一起所做的努力,使我們走向包容和合作的全球化,追求實施大型一體化計劃。在這方面,歐洲的一體化模式可以作為參考的指南。邊界將被淡化,這將超越過時的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爭論。全球化的烏托邦是一場正和遊戲。
為此,將冷戰結束後出現的新的政治和經濟現實納入這一充滿希望的烏托邦,將是至關重要的任務。這就是中東歐國家發生的事情。在上世紀90年代完成“民主化和自由改革”之後,拉丁美洲也經歷了這一過程。俄羅斯甚至也進行過嘗試,但由於許多原因(包括西方的短視),其結果是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失敗。
毫無疑問,西方也曾經在中國身上投下重注。這是基於一種想法,即相信通過支持中國的經濟增長並促進其融入國際自由秩序(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能使中國成為穩定和鞏固全球化的一個因素。此外,這種全球化不僅會促使中國加入大型全球價值鏈,而且還會通過現有機構將其納入多邊治理體系。另外,順便説一句,從政治角度講,這種想法認為,或許可以讓中國“西方化”。
中國利用多邊機構為其驚人的崛起提供了助力。但很清楚的一點是,利用西方的一體化和全球化是一回事,而讓自己成為西方則是另一回事。中國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規則,也不會放棄堅守古老的文化和文明。我們必須根據其歷史來理解中國。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