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夢裏的水鄉,白牆黑瓦依水而建,朦朧的烏篷船由遠及近,吱呀吱呀的櫓聲在耳邊響起。”這是很多北方人幻想中的江南古鎮。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座集“古”“美”“紅”“名”為一體的古鎮,雖算不上江南古鎮,卻有着一副小橋流水的情調,這就是偏巖古鎮。
偏巖古鎮位於重慶市北碚區金刀峽鎮中心位置,地處華鎣山脈西南面的兩支餘脈之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清代古鎮屬江北廳禮裏六甲,乾隆二十四年開始在此建場為鎮。
因鎮北處有一巖壁傾斜高聳,懸空陡峭,故得名偏巖鎮。偏巖古鎮曾是重慶通往華瑩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鎮,昔日商賈雲集,歷經300餘年,古鎮至今保存較完好,街兩邊的房屋建築仍保持着原有的特色和風貌。
為何説它美?因古鎮地處北碚,在此前很多人想象的偏巖是絕不是一座一副小橋流水的江南情調,但當你參觀過後,便會發現座座石橋凌駕於河上,橋下是清澈見底的河流,還有那河邊數十棵百年,伸出綠色巨傘半掩其中,將新舊建築一分為二,各具特色,儼然一幅充滿活力的自然風景畫卷。
如此美景不僅吸引了遊客們來此仿古尋幽,還吸引了各地美術院校的學生來此作畫,以及攝影愛好者的慕名。
古鎮依山傍水而建,立於鎮外,極目遠望,可見幢幢木屋磚舍依山分佈,重重疊疊,錯落有致。一條蜿蜒曲折的黑水灘河緊緊環抱着古鎮,讓人恍然懷疑自己是否身處江南古鎮。
不過除了小橋、流水,老街、古屋,鎮上最吸引人的還要數那些百年老樹。
這些古樹不斷粗壯,但棵棵枝繁葉茂,盤根錯節,像巨大的傘遮天蔽日,掩映着傍水而築的民居小舍。無論身處哪裏,它們與周圍的人和物都構成一幅和諧優美的畫卷。
古鎮入口處有一座長條青石的小橋跨水橫亙,街道也用青石鋪築而成,順黑水灘河長約400米。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店鋪建築多為木竹結構,或以長條木板拼合為牆,或以竹編籬笆糊滿膏粉為牆。
有些臨街而築的小樓,底層空間多設為店堂。上層宅樓呈吊腳式樓,懸空依柱而築,既節省了街道路面,又達到了“讓出三尺地,多佔一份天”的設計效果。
不僅如此,偏巖古鎮還是一座“紅鎮”。這裏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據點之一,在革命期間,龍子仁曾在這裏傳播革命思想。
後來共產黨員陶昌宜、與黃有凡、李青林等在此創建農村工作據點,完成了重慶至華鎣山的秘密通道,為後來的革命起義作出重要貢獻。
300餘年的繁衍發展,偏巖古鎮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民俗,最古老的便是年俗——接神。每逢過年午夜零點開始,由全家最長者主持,屆時鎮上鞭炮齊鳴,氣氛相當濃烈。而年夜飯則是最熱鬧的時候,全家圍坐在一起,吃着熱乎的飯菜,心中是滿滿的幸福。(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