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微風裏,帶上三五好友一起乘坐亮馬河的遊船已經成為都市人休閒的新體驗。今年,朝陽區啓動了亮馬河旅遊通航延伸,實施朝陽公園湖至紅領巾湖4公里航線景觀提升,將於今年年底建成6公里旅遊航線,2小時浪漫遊船體驗,打造18公里高品質濱水綠道,連通朝陽公園和紅領巾公園,實現三環至紅領巾湖旅遊通船。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遊船途中沿岸的風景盡收眼底,兩岸的荷花及各類綠植搶鏡、岸邊垂釣的老人以及奔跑的孩童彰顯着水岸兩側的幸福時光,坐在遊船上伴隨着優雅音樂,還能觀看鉑宮閘室光影秀,以光影來講述亮馬河的前世今生,與大運河文化帶來的深厚底藴,為航線注入文脈,領會京城濃厚的歷史感和文化氣息。在朝陽公園路橋下,會穿過一片螢流,在這裏感受到的正是藝術帶來的關於美的沉思。在40分鐘的暢遊中,遊客將北京的國際風情與現代科技帶來的視覺衝擊盡收眼底。
昨天,朝陽區水務局副局長王成志介紹,亮馬河旅遊通航延伸,實施朝陽公園湖至紅領巾湖4公里航線景觀提升,圍繞“1河2湖24橋18景”,主要景點包括:卧龍疊水、國色天香及清漪小景等,目前工程推進中,計劃年底前完工,建成6公里旅遊航線,連通朝陽公園和紅領巾公園,實現三環至紅領巾湖6公里旅遊通船。上述工程完工後,亮馬河將具備三環以上“賽艇”、三環以下“遊船”、朝陽公園至四環“垂釣”、藍港觀魚以及18公里高品質濱水綠道。全面實現“古都京韻·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
王成志副局長表示,亮馬河旅遊通航項目“以河道復興帶動城市更新”,將功能疏解促提升與水生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堅持為居民羣眾打造幸福河。同時,以“專業、節儉、為民”的方案思路,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打通橋區建設10公里濱水綠道。“我們把原來的停車場變成“百姓秀場”,把“河岸”改造成“會客廳”,把“河體”變“市民樂場”,滿足大家戲水、垂釣、旅遊通船等休閒需求。”
據亮馬河景觀園林設計總監李彥軍介紹,方案在設計中,廣泛學習法國塞納河、韓國清溪川、新加坡加冷河等國外城市“人水和諧相處”的河岸治理經驗,拓展亮馬河河道空間複合功能,與藍色港灣、燕莎、崑崙等周邊商業無縫銜接,構建豐富多彩的景觀場景和娛樂休閒的活力空間。例如將自然蜿蜒的河道和濱水地帶為各種生物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呈現生命多樣性的景觀。根據亮馬河河道特點,選擇適宜搭配的常綠植物比例,混合種植矮生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和菖蒲、蘆葦等挺水植物,水生植物與河邊灌喬木呼應配合,形成有層次的植物生態景觀。
在科技智慧方面,沿岸景觀小品及地下式垃圾站等都融入科技智慧元素,構建智慧感知系統,打造現代化河道體系。岸上景觀也因地制宜地設計了音樂廣場,增加園區小品設計和居民休憩桌椅,全面提升夜間燈光照明。項目將水面、駁岸、綠化景觀至道路和建築物緊密銜接和融合,呈現出渾然一體的效果。通過綜合設計,充分展現新時期改革開放成果和河道治理新面貌,打造成為“北京版塞納河”。
朝陽區委區政府以亮馬河綜合整治為載體,綜合統籌各類資源,探索“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六共”理念,探索出“政府主導,社會共建”的新模式。在項目規劃階段,主動蒐集社會各方訴求,最大程度調動河道周邊企業、居民等社會力量,圍繞項目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形成多方參與機制。針對亮馬河特殊的區位特點和機構分佈,區水務局與屬地緊密配合,與沿線22家企業多輪對接,充分考慮企業訴求,統一設計、共同研究、不斷完善。同時與東城區共同研究界河兩岸的整體景觀,最終形成多方滿意的設計方案。
隨着亮馬河國際風情遊自去年正式通航以來,便備受廣大遊客青睞,旅遊旺季期間曾一票難求。目前亮馬河沿岸文化和商業氛圍進一步提升,形成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優化了企業營商環境,成為市民的“網紅打卡地”。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付丁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