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作者:媽小咪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圖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人們常説:三觀不合,不必強融。

三觀,也就是一個人的認知。

人與人相處,認知不同,則很難相處。

一個人的“認知”,就是他對某件事、某個物、某個人的看法與態度。

通俗來講,就是你有什麼樣的認知,就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就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

那麼,人的認知,是不是“定終身”的呢?

作者Windy Liu在《心智突圍》這本書中,指出:

人全身的細胞每七年更換一次,成為一個全新人;人的心智模式也需要不斷迭代,重塑全新的自我。

簡而言之,就是人的認知,也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逐漸進步,更深刻的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作家Windy Liu畢業於武漢大學,曾任世界500強企業測試負責人,是36氪特邀作者,人民日報《民生週刊》簽約作者。

在《心智突圍》這本書中,作者指出:許多成年人,其實就是一個巨嬰。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巨嬰最大的特別是,只知道向外索取,卻從來不知道反思自己的問題,更不會認識到,每個人真正的改變,都需要從內而外,外面的對錯只是表面而已。

作者認為,內在的成長過程,也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

如果我們想改變原有的心智,就必須嘗試改變原有的心智模式,而且心智模式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根據成長、時間去適應的轉變。

那麼,什麼才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

簡單來説,就是植根在我們心裏,影響我們如何看世界、觀自己、辨他人,以及對待事情的發生,會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什麼樣的邏輯思維、什麼樣的處理方式等等。

通俗來講,也就是一個人的三觀。

比如,這兩天的一名老師,竟然在公開場所,質問學生:你的家長,一年賺多少錢。

很顯然,在這位都心裏,可以已經固化的認為:只有家庭條件好、會賺錢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才比較有前途。

所以,他在教育學生時,也會帶着這樣的認知,去教育學生。

不得不説,一個人的認知,直接影響了這個人的前途。

據最新消息,這位老師已經受到了處罰。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重構心智模式呢?

Windy Liu給了我們三個步驟。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一是定位自我。

松下幸之助在招聘時,必定會問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嗎?”

這個決定,決定了很多人能否通過鬆下幸之助的招聘。

因松下幸之助覺得:

“一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他就會把這種對不幸的感知帶入組織中和生活中,通過他的言行舉止不斷地尋找自己不幸運的證據。而如果一個人認為很着幸運,他往往習慣於在工作生活中,搜尋證明自己幸運的事情。”

松下幸之助的做法,也就是在判斷一個人的自我定位。

一個人總是認為自己很不幸,內心就充滿了負能量,遇到什麼事,基本不會反思自我,只會怪責是運氣不好。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一個不懂反思的人,是很難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更很難擁有提高的機會。

所以説,定位自我,也就是一個清晰的價值觀,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的過程。

準確積極的自我定位,不僅是我們前進的人生方向,還能引導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做好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習慣,直到重構自我。

關於明確“自我定位”,《心智突圍》一書中,提出了由:

願景、原則、計劃、執行、反思五部分組成的“自我定位閉環系統”。

當我們對自己有了明確的定位之後,就可能對照以上五個方面,進行逐漸調整和完善。

如果你對自己以及人生,還有沒有明確的定位,也不必慌張,只需要你擁有定位意識,在某個時機,自我定位自然就會有了輪廓。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二是優化認知。

歌手李健回到大學演講,曾説過:

剛入學時,有一場英語分級考試,其中,有一個同學特別厲害。

當大家都在抱怨,入學考試題目特別難時,他卻説,閲讀理解的文章很有文采,並表示,這閲讀理解頗有大家風範。

與此同時,另一個同學,則在一入學的高等數學考試後打了全班第一個滿分。

這件事,向人們展示的就是:水平不在一個層次,思維不在一個層次時,就是“降維打擊”。

所謂“維”,也就是認知。

當你還在為一道題抓耳撓腮時,學霸一眼便能看出答案。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也就是認知能力的差異。

那麼,認知能力又如何優化呢?

很簡單,有兩種方法:

一是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二是與人溝通交流。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只有學習,才能不斷了解和進步,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

而與人溝通,也是最好的認知迭代的方式。

通過每次溝通,去多瞭解他人的見解與想法,來幫助自己完善自己的認知。

只有不斷升級自己的思考,才能儘可能的避免降維打擊、重構格局。

三是修煉心境。

馬可奧勒留曾説過:“一個優秀的人,應該迎接命運的織布機,為他織出的所有經歷。”

一個人最高光的時刻,不是獲得成功,而是在困難和低谷時,如何東山再起。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説無二三。

幾乎每天都在接受成長的磨礪,那麼,是對困難妥協,還是迎難而上、不屈前行呢?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這時候,也是考驗和優化心智的良好時機。

要知道,人在順利的時候,最容易的是享受,而在困境的時候,最容易的是叫屈。

所以,在低谷的時候,能夠做到當下不雜、事上磨鍊、積極主動、情緒穩定,則更容易打破僵局、突破重圍。

有起有伏,是人生的常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在起伏的人生中,保持穩定的心性。

重構心智的過程,也是不斷升級對生命意義的認知,也越能堅持活下去的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9 字。

轉載請註明: 《心智突圍》: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