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霍春陽藝術官網
是何世界最清涼?十里荷花棹野航。
記得曉風殘月墮, 冷香和露着衣裳。
藝術的發展史是一個傳統與變革的發展史,同時也是畫家對於傳統的既有圖式繼承與創新過程。有法必有化。石濤曾説:“我於古何師而不化。”“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前人繪荷花,多着重刻畫其紅豔凌波的風姿,或高潔脱俗的形態,霍先生的《愛此荷花鮮》卻着眼於描繪高高挺起的荷葉與憨態可掬的荷花,畫中充滿了童稚氣和裝飾意味。自題“愛此荷花鮮”,其中“鮮”字我們可以有兩種解釋:一,讀音聲調為陰平,意指新而華美。荷花的色彩鮮豔,明澈潔淨,楚楚動人。二,讀音聲調為上聲,意指稀少。由於畫家擺脱了世俗觀念的束縛,尊重個體的生命感受和體驗,作品不是依據一種生來就有的先驗圖式,而是以絕假純真之童真本心關照物象,稚拙的物像形態正是畫家樸素心境的顯現。這在以往的畫史中是少有的,具有開創的意義。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杆未搖風。
寧知寸心裏,蓄紫復含紅!
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
紅花迷越豔,芳意過湘沅。
池深風露香,荷意澹欲秋。
飲散眾喧息,微月生林陬。
此畫繪一根白淨的蓮藕之上生長出婀娜的蓮花和尚未綻開的角狀荷葉。作品中的蓮藕象徵清正廉潔,白蓮比喻“心田““心境”的清淨不染。唐代李羣玉《蓮葉》詩云:“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種,埋沒任春浦。”白淨的蓮藕長在泥地裏,但污泥並不能埋沒蓮藕的寶貴。畫家讚美蓮花的清高氣質,同時傳達出自己嚮往的品格情操。畫境是由畫家的心境所決定,繪畫的至高界表現為一種心境,一種高境界的思想情操。霍春陽先生曾解釋心境是作者所處時代的文化追求所沉澱而成的心理空間,它獨特而典型,不因時代遷移而消亡(見霍春陽:《霍春陽花鳥教學》)。霍春陽先生是在用一種特有的古意來傳達出他對當代的一種文化信息。
墨團團裏黑團團,墨黑叢中花葉寬。
試看筆從煙裏過,波瀾轉處不須完。
菡萏新花曉並開,濃妝美笑面相偎。
西方彩畫嘉陵鳥,早晚雙飛池上來。
素葩多蒙別豔欺, 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 月曉風清欲墮時。
彷彿如聞秋水香,絕天花影在蕭牆。
亭亭玉立蒼波上,並與清流作雁行。
兩岸楊花風作雪,一池荷葉雨成珠。
在斜風細雨中,粉紅色的荷花在風中搖動,幽香四溢。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稱,是清白高潔的象徵。宋代朱熹雲:“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理與氣本於一體,寫生是寫物象的形貌與寫物象之性理情態的統一,在窮理盡性中求得物象之生氣,由物象的性理反觀個體之覺性,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家借用唐代大詩人杜甫“風含翠筱娟娟淨,雨浥紅蕖冉冉香”中的詩句題款,更加突出了荷花“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高貴品質。畫中雨後的荷花洗淨了污濁和塵埃,色彩豔麗,迎風搖曳,姿態輕盈,加上迷人的幽香,超凡脱塵,那正是畫家心境的寫照。
卉中君子號雖同,淡白應知勝豔紅。
水鏡當前難辯色,只饒香氣噴翁蒙。
霏微曉露成珠顆,宛轉田田未有風。
任器方圓性終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宋代歐陽修論畫雲:“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也。故飛走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閒和嚴靜,趣遠之心難求。”《獨立秋水》描繪了秋天萬物凋零,一隻水鳥站立在殘敗的荷梗之上,水面之上留有星點的漣漪,一派蕭條淡泊、閒和嚴靜的氣象,側面流露出畫家的藝術人格、心襟氣象。畫家採用了邊角式的構圖,將所繪景物主要集中在右下角,左上角留出了大量的空間,營造“事外有遠致”的畫面氛圍。中國藝術講求空靈,然而發現深度的美需要具備一定的主觀心理條件。古人常講“澄懷味象”,即是澄清我們心靈中的雜念和偏執,保持一顆空明的覺心,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靜照萬物,萬物都充滿了自由、充實、內在的生命,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人的靈性。如果偏執於有限的“象”,就不可能把握宇宙生命的“道”。
荷花笑沐胭脂露,將謂無人見曉妝。
新溜滿澄陂,圓荷影若規。
風來香氣遠,日落蓋陰移。
池上風荷碧玉盤,朝來承得露華寒。
也知此物同欹器,早把明珠著眼看。
玉雪巧玲瓏,紛披綠映紅。
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夜來微雨歇,河漢在西堂。
螢火出深碧,池荷聞暗香。
池深風露香,荷意淡欲秋。
一朵姿態柔婉、花色豔麗的荷花,在荷葉的包圍和映襯下,亭亭玉立,嬌妍動人,一派自然清新的景象。中國美學自古主張“師法自然”,畫家繪製形象要“同自然之妙有”“度物象而取其真”,要求藝術作品的意象達到“自然”的境地,不僅要真實地描繪出具體物象,還要表現造化自然的本體和生命,是在把握自然的本體和生命基礎上的創造。荷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美譽,歷來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鐘愛,也是畫家所喜聞樂見的繪畫題材。畫家自題:“荷風抒懷”,其中深意可不言而喻。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