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氣勢磅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遠至春秋戰國、秦漢,近到明代,數千載來,長城如巨龍一般蜿蜒盤旋。渤海之濱,燕山羣峯,崇山峻嶺,戈壁大漠,處處都有它的身影。長城見證着歲月流轉,滄海桑田,而世人也為它的雄奇宏偉而折服。
綿延萬里的長城多建在北方險峻的山巒之上,依山傍水,甚至伸入水中的“水長城”你見過嗎?就在北京城北面懷柔九渡,就有這樣一段讓人稱奇的“水長城”!
水長城的全名叫“黃花城水長城”,這是一段明長城,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經有600來年曆史了,幾乎和大家耳熟能詳的故宮同歲。在這段長城建成的那個年代,這裏是拱衞京師北面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護衞明皇陵“十三陵”的堅固門户。與金山嶺、慕田峪、八達嶺等赫赫有名的長城一樣,黃花城水長城也是用大塊的石條砌成,聳立於燕山山脈的羣峯之上,蜿蜒盤旋——這也被稱為黃花城水長城的“一絕”。
這麼看起來,黃花城水長城似乎與其他地方的長城似乎並無二致,那麼這段長城又是怎麼和“水”搭上關係的呢?
原來,起初這段長城並沒有在水中,但後來這裏興建了一座水庫——西水峪水庫,也就是今天“水長城”山下的灝明湖。在修建水庫的過程中,大壩截流,水面抬升,故而才將地勢低處的長城沒入水中,形成了“水長城”。這般的“長城戲水”的景觀,在全國絕無僅有的,又被稱為黃花城水長城的“二絕”。
明代永樂帝之後,“天子守國門”,在黃花城水長城建成後的數百年時光裏,這裏一直都是衞京師北大門的重要防線。戍守在這裏的明軍將士們自給自足,在長城周圍種了很多板栗樹,光陰荏苒,600年後,這些古樹依然枝繁葉茂,盤根錯節,形態各異,行於其間,不禁讓人感慨歲月悠悠,物是人非。留存至今的上百畝的明代板栗園,有40多棵留存至今的古樹,也被稱為黃花城水長城的“三絕”。
這般長城入水的勝景,倒也是頗為吸引遊客。坐着磁滑道纜車來到山頂的烽火台,頓時一覽眾山下。四周是蒼翠的山嶺,水質非常好。從山頂的長城俯瞰灝明湖中的小島,一派湖光山色,風景怡人
有意思的是,在黃花城水長城附近,現在還留有一些當年戍守長城的士兵住過的古堡。我們就走訪了一處叫“鷂子峪”的古堡,古堡不大,卻古樹參天,現在依然保留着老城牆,而內裏則是一座安靜的村落——想來世代生活在這裏的村民,或許就是當年守邊士兵們的後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