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鎮,到底是文化還是菜市場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休閒

早就聽聞平遙古鎮大名卻一直沒來過,旅途匆匆中,傍晚時分找了一個網評還不錯的“平遙行會館”住了一晚,旅店還是不錯的,前後兩進的院子,仿古做舊的二層樓屋舍,亭台草木佈置得體,室內是大炕,還算舒適,不過門窗隱私性不太好,感覺玲瓏剔透。

古城不大,橫縱都不足兩公里,隨便走走就到頭了。晚上找了個地導或者説講解員,帶着把城內幾個有代表性的地點都走馬觀花地轉了一遍,沒有進到裏面深度遊。應該説古城保護得還不錯,也沒怎麼受到戰爭年代的毀損,據説城內還有5萬的居民,所有的房屋可以買賣,但如果使用必須修舊,行業範圍也進行了餐飲、民宿之類的限制,保存了時間歷史的文化痕跡,最主要的景觀就是錢莊、鏢局和酒醋作坊了,一路感慨,那個年代沒有網絡、電話、電報,要想實現匯通天下、通存通兑的突破,在安全保障、現金流通、商譽信任、防偽措施等方面簡直是不可想象的,而產業繼承及人才傳承更是一個悖論,使得錢莊只能一時興盛,難以長遠。

因為不是節假日,人不算太多,幾天主街上店鋪林立,但大部分都是手工藝品和所謂的小吃,遊客一如既往地吵吵鬧鬧,變身拍照狂魔,有一種不把自己的身影映襯到每一個角落決不罷休的興奮癲狂,腦子裏就突然地應出了一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不知為何。街道狹窄,沒有汽車穿梭,因此整體還算清淨,但為了遊客方便,大量的遊覽電瓶車來回穿梭,速度還飛快,喇叭滴滴不停,把本來很是閒庭信步的意境完全破壞掉了。城牆四面總周長一共也就6公里,巴掌大的一個地方,有必要幾十輛遊覽車的代步嗎,感覺實在是敗筆。

第二天清晨鍛鍊,穿梭了一下小巷子,北部的居民和民宿要多一些,很是安靜,但是畢竟是古城,下水設施的配套應比較差強人意,不時的可以聞到街邊下水道反出來的臭味,讓人躲避不急。

現在修繕或重建的古城很多,平遙古城保留了山西晉商文化的底色,建築以青磚灰瓦的風格為主,人文的內容更多一些,由於少了地勢起伏,也就沒有了山水相間的那種靈動,欠了點自然。商業的千篇一律依舊是個通病,在全國大物流的推動下,每個地方基本都被烤串、工藝品、餐館、酒吧所佔領,想要找點純正的地方特色實在是不容易,必須要刻意為之。而每一個古城也都成了千篇一律的商業複製品,不説地名,把你扔在某一個古城裏,估計沒多少人知道所處何地,都好似一個人頭攢動喧囂的菜市場。大家為了快經濟,實際上就是把文化變成了快餐,以最高的效率迎合人潮洶湧的旅遊大軍,畢竟14億的基數太大了,回頭客的必要性根本就無須考慮,哪有時間談什麼文化。這讓我想起了前些年帶孩子去動物園看老虎,假山石下慵懶的大貓呼呼而睡,排着長隊的遊客人手一機,大家在欄杆縫隙裏匆匆瞻仰幾眼,拍個照,後面就已經有人在催促了,可是“虎虎生威、龍騰虎躍、虎虎嘯山林”都在哪呢?好吧,我看見過老虎了。

隨着經濟技術的發展,基本的物質需求將逐步退出前台,而文化需求的演進也會逐步走來,畢竟需求推動創新,市場決定供給,希望早一天能夠把我們五千年的文化也早日實現復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姿多彩,而不再是標準化的快餐和燴菜。

作者/來源:殤君書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