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中唐最偉大詩人,沒有之一!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中唐最偉大詩人,沒有之一!

白居易(772-846),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裏,唐德宗貞元十六年,進士及第,五年以後當了周至尉,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縣尉是封建王朝的下級官員,在這個崗位上,一方面對上級官員要奔走逢迎,另一方面對其屬下人民進行壓迫和剝削。這樣的官場生活,白居易當然是不樂於久居的。
但是在那近兩年的縣尉生活裏,他卻有了一些意外的收穫。白居易由於親眼看到下層人民生活的疾苦,豐富了他詩歌的創作源泉。從這時起,白居易寫出不少名篇。
元和二年 (807)冬天,他被調到長安,又經過一次考試,當了翰林學士。元和三年任左拾遺,他除了寫一般的啓奏外,更有意識地以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在這些詩裏,他尖鋭地揭露了貴族官僚的巧取豪奪,以及他們的窮奢極侈荒淫無恥的生活。
白居易的詩歌在當時就發生相當大的影響,使達官顯貴們大為不滿。不久,便遭受一連串的排斥和打擊。
元和十年(815) ,被貶為江州司馬,這件事是白居易的政治生活和文學生活的轉折點。從此以後,他雖然並沒有從根本上放棄改革政治的主張,但是,再也沒有青年時代那種鋭氣了。
長慶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這是詩人多年的夙願,所以他非常高興。他得到任命以後,急忙整頓行裝,十月初便到達目的地。到杭州後,本着“勤恤人庶,下蘇凋痴”的精神,事無鉅細,他都親自動手。
當時杭州人民最大的困難就是飲水問題。李泌在杭州時,曾開鑿六口井,白居易“復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
白居易又組織力量增設湖堤,加高數尺,以蓄水灌田,從此瀕湖十萬多畝土地解除了旱滂的威脅,使杭州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中唐最偉大詩人,沒有之一!

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於長慶四年轉任蘇州刺史。在蘇州兩年多,後又擔任刑部侍郎、河南尹。會昌六年 (846)八月卒,終年75歲。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陷於“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的矛盾之中。這種矛盾是從貶謫江州開始的,當時他察覺通過皇帝實現“兼濟天下”之志是不可能的。良心促使他對人民的苦難又不能熟視無睹,所以只能在個人職權範圍內替人民做點好事。
詩人在忠州、杭州、蘇州任職期間,程度不同地為人民解除了一些痛苦。從蘇州“病免郡事”以後,他發現牛李黨爭日益激烈,看出政治改革更難了,便決定走“獨善其身”的道路。
在當時惡劣的環境裏,他不向權貴低頭,不為黨爭所累,保持了人間的正義和自身的高潔,這種精神是高尚的。
元和二年(806),白居易寫出幾首名篇,其中有《觀刈麥》 和《宿紫閣北村》二首。他在《觀刈麥》一詩中寫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首詩反映農民在炎夏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情景。看!一個勞動着的農民,頂着烈日,在拼命地幹着。他忘記了疲勞,忘記了炎熱,只知道珍惜夏日白天時間長!在他旁邊有一個貧婦人,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破筐,艱難地拾地上丟掉的麥穗。因為她家裏剩下的麥子,已經拿去交税,現在為了活命,只能靠拾一點麥穗度日。
詩的最後一段,詩人把農民的飢餓生活和自己的優裕生活作了對比而感到不安,並譴責自己。正因為這樣,所以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羣眾的距離縮短了。從而使詩人的創作,逐漸走向新天地。
在元和三年以後的幾年裏,詩人白居易寫了《秦中吟》和《新樂府》,充滿了戰鬥激情,現在列舉幾篇有代表性的作品介紹一下。
在《賣炭翁》裏,生動地反映了一個手工業者的悲慘遭遇,詩人寫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唐朝後期的宮市,實際是以給皇帝購買生活必需品為名,公開掠奪長安工商業者的財物。白居易藉着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大膽地揭露了這種強盜制度。詩人首先用“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形象地描寫了一個賣炭老人的外貌,然後指出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老人就靠這一車炭維持生活。
這可憐的老人,“身上衣裳單”,又加上“夜來城外一尺雪”,因此他是不會不希望天氣能暖和一些的。但是,他為生活所迫,卻“心憂炭賤願天寒”,希望天再冷一些,希望炭價再高一點。這個反映賣炭翁內心矛盾的細節刻畫,更加突出地寫出了那時勞動人民的悲苦,深刻揭露那個社會的罪惡本質。叫人憤怒的還不止於此, 這車炭卻被宦官及其隨從白白地搶走了,換來的只是不值多少錢的“半匹紅紗一丈綾”,這是多麼殘酷的暴行呵!
詩人在這裏無情地揭露了人民和統治集團尖鋭的矛盾,白居易的愛憎感情,表示得多麼鮮明!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羣眾越來越近了。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中唐最偉大詩人,沒有之一!

白居易的作品,不僅通過個別歷史現象揭露封建統治者的荒淫無恥生活,而且還能抓住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戳穿唐朝後期阻礙歷史發展的主要癥結,進行控訴和批判。他在《重賦》 一詩中寫道: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徵賦,上以奉君親。
國家定兩税,本意在憂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
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
織絹未成匹,繰絲未盈斤。
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
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温。
悲端與寒氣,併入鼻中辛。
昨日輸殘税,因窺官庫門:
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
號為羨餘物,隨月獻至尊。
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
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
白居易的詩不僅有很高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藝術性。他掌握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描寫了無數典型形象。
白居易的現實主義創作是自覺的,具有鮮明的目的性,他力求高度地概括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選取最典型的事件人物,運用一系列方法來創造多種典型形象,全面地反映社會本質。
另一方面,詩人善於利用細節刻劃,用對比抒情和敍事相結合等一系列藝術手法來塑造典型形象,使之鮮明突出。他無論寫一個人物和一件事,都能感動讀者,痛苦的令人流淚,憤怒的令人髮指。讀了白居易的詩,使我們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從白居易的全部作品看來,他的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流暢,但同時又是經過千錘百煉,作了大量的藝術加工。
正因為白居易詩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所以他的詩歌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白居易的詩在唐朝就被廣大羣眾所喜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市民百姓,雅俗共賞,至於樂工歌伎,則更相兢習,所以元稹感慨地説:“自篇章以來,未有流傳如是之廣者\" 。特別是他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更是被很多人傳誦。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中唐最偉大詩人,沒有之一!

一個詩人的作品能這樣密切地和人民的生活聯繫一起,是古典文學中所沒有的事。
白居易的諷喻詩,對後代的影響最深遠,唐後期的張籍、王建、元稹、李紳等,圍繞白居易形成一個以新樂府為中心的現實主義詩歌高潮。到了晚唐,皮日休等現實主義詩人,就是受白居易的理論和創作的深刻影響,寫出了具有強烈戰鬥性的詩篇,給詩歌發展開闢了新途徑。
唐朝新樂府的精神和藝術風格,被歷代進步作家廣泛地學習模仿,用以指責當代的政治弊病,反映人民疾苦,並且和單純追求辭藻格律的形式主義藝術流弊進行尖鋭的鬥爭。宋朝的王禹偁、陸游等人的現實主義作品,都受其影響。王禹偁自己説:“本與樂天為後進"。除了著名作家以外,歷代學習白居易的人還有很多。
白居易詩在國外也廣泛流傳。李商隱説:“姓名過海流入雞林、日南有文字國。”日本、新羅諸國也家有傳寫。日本的嵯峨天皇曾經抄寫許多白居易詩,藏之秘府,暗自吟誦。可見當時白居易詩已經獲得很高的國際聲譽。不少外國讀者通過白居易的詩,和中國人民結成了文字因緣,促進了中外友好關係的發展。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與“讀史”聯袂打造的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隋唐史話》。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十多位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15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中唐最偉大詩人,沒有之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