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養生文化村為“全民康養”探出新路
五月的大奇山腳,富春江畔的桐廬,隨手一拍,便是一幅很美的油畫。
8年前,桐廬“喚醒”了這片世外桃源。36.5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規劃成一個“健康城”,主打健康產業,並被評選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中唯一的一個健康特色小鎮。
5年前,健康小鎮的重點項目之一——江南養生文化村一期開園。
5年後的今天,江南養生文化村二期3.6萬平方米的場地上,機聲隆隆,工人忙碌的身影在工地間來回穿梭。
“二期土建主體工程將於2021年年底結頂,預計明年年底前可實現交付使用。”江南養生文化村聯合創始人郎濤指着眼前建設中的項目二期,臉上略顯出一絲疲憊,“在抓緊推進基礎建設的同時,我們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運營團隊、完善服務內容。經過五年的運營建設,江南養生文化村一期已經聚集了一批優勢醫療資源,具備了一定的健康服務能力,二期項目進一步引進了互聯網醫療戰略合作伙伴,充分發揮項目整體醫養護一體化的優勢,實踐和打造未來社區‘健康場景’實踐案例。”
早在2019年浙江省“兩會”,未來社區就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後浙江省迅速印發了《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對未來社區的內涵、目標做出闡釋,啓動未來社區建設試點申報。根據該方案,未來社區應聚焦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三大價值座標,併為居民提供九大場景,其中一個便是健康場景。
“未來社區健康場景構想,是面向全人羣與全生命週期,構建‘全民康養’未來健康場景。”郎濤如數家珍,在這份方案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到,浙江省根據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的原則,針對當前社區醫療痛點問題,提出着力將社區打造為大健康的城市基底,基礎健康第一程解決在社區的初心。
而這些,與桐廬健康小鎮設立的初衷和江南養生文化村建設的目標不謀而合。
作為浙江省首個健康特色小鎮中最早開園運營的大健康項目,江南養生文化村投入運營的這幾年,聯合權威科研機構和全國各大名醫名師,設立國醫館、健康管理體檢中心、遠程睡眠診療中心、日間照護中心、養老公寓等醫療健康服務機構及設施,將中醫“治未病”的養生理念與現代健康管理方式相結合,通過精準檢測、系統評估、全面干預的健康管理“三部曲”,為市民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據統計,江南養生文化村自運營以來,接待了逾三萬人次康養服務,近六萬人次醫療服務,包括中西醫診療、健康體檢以及健康養老等。這一數據無疑證明了健康服務產業在普通市民中的極大需求。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過去的五年,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自身健康服務能力並做了些園區內老年健康服務的初步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果説江南養生文化村成立以來的這5年,是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實現了大健康服務產業的從無到有,那麼接下來的五年,我們要讓這項服務實現從有到優、從優到廣。”在近幾年的健康產業運作中,郎濤和他的團隊也明顯感到了幾大痛點真實地存在於當前社會。比如,社區醫療“看得起”但“看不好”,養老設施與服務缺失,健康多元化需求難以滿足等。“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但又難以解決。”
郎濤説,養生村有了一期的運營基礎,他和他的團隊也在不斷探索和突破,“在浙江省未來社區‘健康場景’的各項規範和指標中,我們找到了當下及未來堅定要做的事。”
“不斷提高社區醫療服務能力,利用數字化健康管理系統結合智能健康終端應用,促進基本健康服務全覆蓋,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構建‘名醫名院’零距離服務、設立健康積分時間銀行等舉措,實現‘全民康養’的未來健康場景,打造社區健康服務實踐樣板。”對於正在建設中的養生村二期,郎濤已經有了這樣篤定的規劃和設想:面向全人羣與全生命週期,構建“全民康養”未來健康場景示範區。
事實上,這幾年裏,江南養生文化村在不斷以數字賦能健康服務。如養生村與北京廣安門醫院睡眠中心共建了遠程睡眠監測治療中心,對於有睡眠障礙的人羣,監測數據可以第一時間同步到北京專家的電腦中,並得到專家的評估和診斷,然後在養生村進行對診調理治療。
接下來,養生村將不斷提升健康數字化服務能力,與國內互聯網醫療服務頭部企業合作,面向年齡跨度更大的人羣,通過招募具有接受長期健康管理意願的會員,利用線上數字化健康管理平台以及智能健康終端嫁接線下服務的模式,實現“户户有家庭醫生、人人有健康檔案”的目標,提供真正有黏性的全生命週期持續性健康服務,形成閉環後再進一步把這種健康服務延伸到周邊社區去,依託社區衞生服務體系服務更多的市民,為未來社區“健康場景”提供一個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