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丨故鄉的橋——浦漾橋

青未了丨故鄉的橋——浦漾橋

家鄉地處杭嘉湖平原,水鄉澤國之地,河、港、塘、漾、浜、涇、溪交織,溝通各處的橋樑自然無處不在。

有老輩人教訓後生,常有口頭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自然,年紀大了,見識的橋也多了,木橋、石橋、磚橋、鐵橋、混凝土橋、玻璃橋、……不一而足。然而,獨有家鄉的橋,讓我念茲在茲,難以忘懷。

浦漾橋,一座石排木樑磚面九孔平橋,就是用條石做橋柱,橋柱上架木樑,釘上檁條,再砌上青磚的古橋。橋南北橫跨浦漾,長55米,寬1.5米,是秦溪境內最長的一座古橋,建造年代已不可考,但在建成後、甚至包括我的少年時代,都是南來北往的要道。

這座橋,給我留下最深的陰影,是過橋難。白天、晴天,過橋自然沒什麼問題。但遇上狂風暴雨打傘過橋,常有一種恐懼感瀰漫,生怕河面一陣橫風吹來,連人帶傘吹下橋去。因此,每次雨中過橋後,都會發現手指因抓傘柄用力過度而發白。

更難的是晚上過橋。少年時代電力供應緊張,這種鄉下的橋也不可能安裝路燈。如是月朗星稀,自然最好。記得某晚去村部觀看演出,結束時已是深夜,又恰逢下雨,一路漆黑。一羣小夥伴也沒什麼手電,大家憑着路熟,摸摸索索、拉拉扯扯到浦漾橋邊。要回家,必須過橋,風吹雨打,四周漆黑一團,河面也沒有月明時的反光,聽着河裏的水聲,大家終於失去了過橋勇氣,幾個女孩子甚至哭出了聲。

無奈之下,只有委屈自己的雙膝,由膽子最大的男孩打頭,女孩子居中,一羣人魚貫而入,準備爬過橋去。一時間,招呼聲、應和聲、尖叫聲、哭泣聲一路相隨。我爬在隊伍中後,聽着橋下的水流聲,摸着濕滑的磚面,努力睜大眼睛,卻什麼也看不到,反而被雨水辣得生疼,只覺得這座橋好長、好長,時間過得好慢、好慢,……

不知道爬了多長時間,直到最前面的男孩子發出狂喜的叫喊,女孩子們才發出了更響的哭聲。

幾十年後,即使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那年爬橋的經歷依然清晰。有時夢中,還會再遇,醒來已是冷汗淋漓。

舊地重遊,那橋早已不再是交通的要道,而作為一種文化遺存供人憑弔。睹物思人,才發覺那些少年已然遠去……

壹點號 文生修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3 字。

轉載請註明: 青未了丨故鄉的橋——浦漾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