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一島兩省三縣”,為何有這尷尬局面?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休閒

自古以來,帝王們想盡辦法尋得這仙山,祈求長生不老,而在我國,還真有這樣一座“仙山”名“東海瀛洲”,就是我國的第三大島——崇明島。

崇明島之所以能被稱為“東海瀛州”,自然是因為其美麗的自然環境。它地處於江蘇省和上海市之間,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座沖積島嶼,島上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除此之外,崇明島還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被稱為“一島兩省三縣”。

這“一島”即崇明島,“兩省”其實指的是崇明島歸江蘇省和上海市兩個地區共同管轄,“三縣”即崇明島上歸江蘇省管轄的海永鎮、啓隆鎮和上海市的崇明縣。而為什麼崇明島上會出現這樣怪異的局面呢?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我國的第一大島台灣島和第二大島海南島的成因雖有所不同,但大都被認為是曾經與大陸相連,後因為地殼運動或者斷陷而分離,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而成為如今的台灣島和海南島,崇明島的成因不同於這兩者,它是由長江泥沙沖積而形成的一個島嶼。

崇明島在古代的時候是不存在的,那時候的長江入海口很寬闊,甚至上海和江蘇省的沿海部分都還在海下,但是因為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常年會有長江帶過來的泥沙沖積,這些泥沙就慢慢沉積,到唐朝的時候終於形成了兩個小沙洲,之後兩個小沙洲逐漸連為一體,又經過一千多年的泥沙沖積,才逐漸形成了一座小島,直到明清時期才有瞭如今崇明島的大致模樣。
所以崇明島其實就是一個長江泥沙長期沖積形成的沙島。而它的成因又和如今的局面有何關係呢?這就要説到上海直轄市行政調整的事情了。
明清時期起,崇明島就屬於江蘇省的管轄範圍,而上海從江蘇省獨立出來歸中央直接管轄是由於1927年孫中山先生的大上海計劃。一直到1958年之前,崇明島整個區域都是屬於江蘇省管轄的,而在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的發展,以及解決上海的副食品資源短缺的問題,國家就將一部分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歸上海市,崇明島就在其內。
在對兩地進行劃分的時候,一般遵循的原則都是根據地理地貌特徵,隔河或者隔江劃分,便於管理,因此崇明島整座島嶼就都被劃給了上海市,並且崇明島位於入海口,海產品種類豐富,也有助於上海市的副食品產業的發展。但是為什麼島上還有一部分歸於江蘇省管理呢?這就又要説到崇明島的成因了。

上面説到崇明島其實就是一個沖積島,而這個沖積島也並非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整體,而是數年來無數小島沖積合成的大島。在當年上海行政區域劃分的時候,永隆沙和興隆沙還是兩個獨立存在的小島,並未和崇明島連在一起,所以,在對上海市的管轄區進行調整時,並沒有將永隆沙和興隆沙劃分入上海市,而是將崇明島這一大島劃歸了上海。
但是,後來長江的泥沙繼續沉積,再加上江蘇人民的圍墾,不到三十年的時間,永隆沙和興隆沙兩島就與崇明島連城一塊,變成了一個大島,由此,這個島上就出現了由“兩省”管轄的奇怪局面。可能當時在劃分的時候,誰都沒想到這兩個小島也會跟崇明島合為一體吧。
崇明島如今已是一個東西七八十公里,南北十幾公里的大島,但是他依然在不斷地“長大”,據統計觀測,崇明島每年都會新增約5平方公里的土地,據説,可能在若干年之後,崇明島就會和其北面的海門市和啓東市連在一起,變成一個半島,而這一天可以説是指日可待。
此外,因為崇明島的特殊性,很多人都在網上呼籲要將江蘇省管轄的三縣也一併劃入上海市,據説因為此事兩省還打過官司,當然最後江蘇省獲勝,還在崇明島上設置了界碑。

但是,這種情況也為難了島上的居民,很多時候崇明島上居住的人們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應該屬於江蘇省還是上海市。然而,江蘇省和上海市又各自對自己所管轄的區域十分上心,甚至可以説是涇渭分明。
前面説到崇明島北部的永隆沙、興隆沙和新沙村是歸江蘇省的海門市和啓東市管轄的,所以這兩個市就分別在崇明島上專門設立了海永鎮和啓隆鎮來對其進行管理。因為崇明島上歸“兩省”管理,所以就出現了一島上有兩種區號的現象,並且“兩省”之間的銀行和其他行政單位都是各自獨立的,有各種問題都會渡海回到本省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島上“跨省”解決,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觀。
崇明島上會出現這“一島兩省三縣”的怪局面,也要歸結為神奇的地理現象,誰都沒想到幾十年後兩座分離的小島會和崇明島合為一體,而且由於崇明島的特殊地理位置,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後又會和江蘇省的海門市和啓東市連在一起,再加上這複雜的歷史背景,到時候的情況可能會比現在更加複雜。
但是,無論崇明島歸於何處,它都是中國的一座極具魅力的島嶼,處於入海口的這個絕佳的地理位置,使得崇明島上海產資源無比的豐富,尤其是島上的大閘蟹更是享譽全國,崇明島也因此有了“蟹島”之美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怪不得江蘇和上海要為其爭鬥數年了。
文/枕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