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國3000多家遊樂園,卻“打不贏”兩個“洋和尚”?為啥?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休閒

2021年9月20日,從籌建至今已有20年的北京環球影城終於開業了。這座姍姍來遲的遊樂園一出場就非常隆重,受到了全國性的關注,門票也被熱炒,一張638元的普通門票都被黃牛炒到了五六千元,就這也是要搶購的。而且環球影城開業時間恰好碰上了中秋節,業內有人估計中秋這三天環球影城接待的遊客數量會超過35萬。

再加上迪士尼樂園,現在我國已經有了兩個重量級的外來遊樂園品牌,先來一步的迪士尼樂園更是已經積累了很龐大的遊客基礎,尤其是上海迪士尼樂園,從2016年開業到2021年,累計接待的遊客數量已經超過了8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400億元,成了上海旅遊的一張名片。

不過有一個令人很尷尬的情況是,我國並非沒有本土遊樂園,相反數量還是很多的,但是在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上都遠遠比不上外來品牌,被兩個洋品牌吊着打。

我國有3000多家遊樂園,大多數默默無名

現在我國已經是全球遊客量最大的主題遊樂園市場,誕生了3000多家主題遊樂園,相關的企業也很多,截至2021年9月1日,2021年新增的遊樂園相關企業數量已超3.3萬家,總的數量已超12萬家。

但是,人們能夠叫得出口的本土遊樂園品牌極少,這其中知名度較廣的是華強方特、歡樂谷和長隆這三家,剩下的很多是小品牌,知名度很小。這三個遊樂園品牌在國內的業績還是不錯的,以“黑天鵝”事件發生之前市場行情還正常的2019年為例,當年華強方特遊客接待量達到了5039.3萬人次,歡樂谷遊客接待量則是5397萬,長隆集團接待的遊客也是接近四千萬人次

相比起來,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遊客接待數量比這三家要差了許多,年均接待遊客數量才1000多萬人次。但是,在營收方面上海迪士尼要強得多了,2019年上海迪士尼樂園營收70億元,而國內遊樂園龍頭企業華強方特營收才53.42億元。

據《2016-2021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的主題樂園有七成是虧損的,有二成持平,僅一成盈利,這其中上海迪士尼樂園就是盈利的一大代表,不過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以後可能還得再加上北京環球影城。

其實在消費價格方面,不管是上海迪士尼還是北京環球影城都比國內高得多,比如環球影城,消費動輒超千元。但就是這樣高昂的價格,即使客流量比本土遊樂園少,依然比本土遊樂園更賺錢,本土遊樂園輸在哪了?

本土遊樂園沒有大IP

大IP是主題樂園的靈魂,上海迪士尼樂園擁有着諸多家喻户曉的IP,比如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鴨等等知名的動畫人物,北京環球影城則擁有變形金剛、哈利波特、小黃人等電影角色。

這些IP背後的電影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非常廣的知名度,成了熒幕上的經典角色,也是許多人的美好回憶。因此,遊客進入這兩家遊樂園就會倍感親切,也像是在與電影中的角色進行近距離互動一樣。

在這方面,本土遊樂園就差了許多。比如華強方特的IP雖然也不少,實際上還是以《熊出沒》裏的角色最為出名,而歡樂谷和長隆就沒有這方面的知名IP了。本土遊樂園大多以動物和海洋生物為主題,比如常州恐龍園和長隆海洋王國,沒有太多的特色,也很難在情懷上吸引遊客

本土遊樂園大多是房地產的附屬品

王健林曾經説過,要讓上海迪士尼樂園20年內不能盈利,然後王健林瘋狂地建萬達廣場和萬達樂園。然而這話説了沒幾年,萬達就遭遇了不小的危機,而上海迪士尼樂園營收數十億。

其實國內不僅萬達在瘋狂建設遊樂園,融創也是對此非常熱衷,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融創已經在全國佈局了13座文旅城、5個旅遊度假區、30個文旅小鎮、逾50個主題樂園。但是我們也知道,融創的遊樂園項目在國內可以説是沒多大存在感的。

國內瘋狂建遊樂園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房地產企業,這些房企專門選擇一些旅遊型城市,建造了大量的房子,然後再建造一個遊樂園,以此為賣點來宣傳樓盤。實際上遊樂園就是樓盤的附屬品,賣房子才是這些企業的主要目的,房企也不會真的下太多功夫去經營遊樂園,所以跟那些專門做遊樂園的企業相比,房企的遊樂園只能算是給國內遊樂園湊個數量罷了。

其實我國的遊樂園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3000多家遊樂園分佈在全國各地,顯得極為稀少,中國人遊玩主題樂園的比例也僅為13%。不過本土品牌想要分得更多的蛋糕,打敗兩大外來品牌,還得多花心思多下功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