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威尼斯:水城的貢多拉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休閒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到過水城威尼斯的人,很容易想起壯美的聖馬可廣場、矗立挺拔的鐘樓、與人親近的和平鴿和水上的建築。然而,最能體現水城特色的,是那如大街小巷般縱橫交錯的河流,以及穿梭其間的船隻——貢多拉。

説威尼斯是城市,誰也不會懷疑,可卻見不到汽車,自然也就沒有堵車等事。威尼斯的河流縱橫交錯,房舍枕河而建,人們除了步行就是乘船,絲毫感覺不到有何不便。

威尼斯是用木樁支撐、石塊壘疊起來的城市,房子的地基沒露出水面多少,因此很多河岸的台階高出水面僅一兩級,剩下的延伸到水裏。整個城市是由百餘座島嶼和上百條河流,再加上400餘座橋樑聯結而成。乘船而行,對那裏的居民而言宛如乘車一般,像在老城中穿弄堂一樣自然。

11世紀前後,威尼斯的達官顯貴將自家的貢多拉鑲金包銀,裝錦飾緞,十分奢華。貢多拉最盛行時多達上萬艘,那壯觀的場面恐怕只留在威尼斯先輩們的記憶中。後來,政府為了遏制膨脹奢靡之氣,下令將船統一塗成黑色,這標準化的顏色一直保存到今天,貢多拉的數量也僅剩千餘隻。

乍一看,貢多拉與世界各地的小遊船並無多大差別。木製,單槳,前尖中闊後收尾,裏面有座位,尾部固定船槳。不同的是船頭高高翹起的部分鑲有6齒齒輪形的金屬飾物,象徵威尼斯總督的帽子和6個行政區。這一標記像戰刀一樣立在船頭,給人以威嚴的視覺衝擊。船尾包裹銅飾,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再配上花穗綢帶,在漆黑的底色映襯下既莊重又明快。

乘船而行,亞得里亞海湛藍色的海水襯托着兩岸林立的古老建築,給人以漫步時光的感覺。巨石房基上長滿綠苔,台階延伸至水中,像一個個小碼頭。房子的主人該是從這斑駁的台階邁上貢多拉,去上班或去做生意的。

水上看威尼斯和陸上看又有所不同。在威尼斯本島,可以漫無目的地穿街走巷,偶爾停下腳步,靜觀細品,觸摸一番歲月留痕。抑或於聖馬可廣場喂喂鴿子、曬曬太陽,感受生活中的一份愜意。而在水上體察,卻要按照河流分佈,人隨船行,流動地欣賞,有移步觀景的效果。船行水面,兩岸建築物彷彿也高大起來,雕花、卷草、花卉、人物、字母等,均被威尼斯人拿來做門窗的裝飾,盡顯雅緻。窗台上擺着五顏六色的鮮花,濃豔欲滴,裝點着水上歲月……

威尼斯房屋的窗子多為兩層,木製,外面常有百葉閘板。百葉窗打開後很規矩地靠在牆壁上。亞得里亞海的海風不總是温順的,偶爾也會狂風大作,但岸邊的百葉窗,因為能工巧匠的巧妙設計,任由風吹雨打都穩穩地貼在牆上。

河道彎彎,不規則地引領我們乘坐的貢多拉前行。小船轉入一處河道,迎着太陽划行,猛然間我瞥見:湛藍的海水、古色古香的房屋、狹窄的河道、跨度不大的拱橋,這些要素組合成的美景呈現在逆光中。這是一處瞬間的久違景緻,那樣富有色彩和層次感。這是停留在我腦海中立體的威尼斯,我毫不猶豫地舉起相機記錄下這幅畫面。

船在水中行,人乘船兒遊,好像船下的水,也因小船的划行而活躍起來。微波盪漾着一座座古老的建築,彷彿讓整個城市也舞動起來。古老的威尼斯用這種極具魅力與温柔的動感,擁抱着四方來客。偶爾,穿過一座小橋,橋上的觀光客觀風景似地注視着你,向你招手、呼喊,連同景物一道,把你也收進相機裏。我們乘坐的貢多拉與另一艘在狹窄的河道相遇,對方船頭的裝飾闖入視野,金黃色的小天使手握一杆旗幟,像一名戰士守衞着行船。在水中央,船與船之間無聲致敬,船上的遊人相視一笑。

威尼斯的水,因為獨特的船,更加富有靈性。貢多拉在威尼斯千年的划動穿梭,為這裏的水增添了更多人文氣息和文化意義。水流與人文的結合,讓景緻變得深沉厚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