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泉莊行記
若荷
去山東沂水的泉莊,我總覺得是去尋找往日的舊夢,山泉,羣崮等等,彷彿與我有個前世的約定,只不過是選擇了今日的相逢。在綠色的山巒中穿行,看到的山是綠色的,水是綠色的,彷彿風也是綠色的了。當我聽説泉莊的泉與泰山的泉一脈相承時,更是為之驚歎不已,只想走進一個又一個目標,把泉莊的景色收入眼眸。那紛至沓來的腳步,那曲折蜿蜒的河流,那茫茫羣山的疊影,都幻化成一支支清冽泉眼,在腦海裏汩汩而流。
泰山的泉水,名播天下,據説泉莊的泉,就來自泰山源頭,它像一支汩汩而流的暗河,就此分作兩支,一支流向濟南,一支流向秀美的泉莊,讓她擁有了豐沛的水脈。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生活具有良好的保障。當地人就以泉為美,以泉為榮,由此起名為泉莊。"泉莊"兩字,就像江西的婺源一樣,有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藴,浸透了古今文人和勞動者的智慧,被稱為江北文化名鎮。
泉莊的泉,有響泉、康家泉、碗泉、鞭杆泉、南峪泉、飲馬泉、馬蹄泉等等,能夠常年不涸的泉有千眼之多,泉是這片土地繁衍生息的命脈。據説許多許多年前,泉莊遭逢百年不遇的大旱,人們為了找水不惜踏遍溝溝坎坎。一天,有個牧人在一條幹涸的山溝裏發現了幾隻螃蟹,他深知螃蟹必不可缺水,在這乾旱的土地上生存,就必須依賴水澤。以螃蟹的天性,肯定會識得水路,有它引路,或許就能找到寶貴的水源,於是牧人就跟隨螃蟹而去。
看來,螃蟹也確實在尋找水源,只見它走走停停,尋尋覓覓,橫行在焦渴的亂石雜土之上。終於在一個長滿青苔的地方,螃蟹止步不前,並且上前舉螯挖土,像鑽取蟹窩一樣,不一會將地面挖出一片濕土,繼而泥漿,不久,一股細流滲透出來,漸湧成一汪清亮的泉水。等牧人回村奔走相告,大家爭相進山察看之時,泉水已從一個個蟹窩裏流淌出來,形成了清澈的小溪。人們發現了救命的泉眼,生命得以薪火相傳。有了這些泉水,再幹旱的天氣,農作物依然豐收,這也就是流傳至今的"螃造泉"的故事。
泉莊的康家泉,是因此地居住着康姓人家而命名,這個泉水的流量很大,泉水清澈,泉頭高突,一年四季奔湧不息,與濟南的豹突泉很有些相似。與康家泉不同的是響水泉,它位於泉莊鎮西郭莊村西,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季節泉。響水泉平時沒有泉水溢出,泉眼也好經極易被人忽略,於是它的周邊便成了菜園、莊稼、荒草的的領地。只有每逢下過雨之後,才順着泉洞或沿某個裂縫,噴湧出水。
這一現象,曾經令人陷入疑惑,傳説紛紜。人們猜測,響泉水不是深層地下水,它與地表水滲入地下水量有着密切關聯。雨水匯聚充足,形成了地下泉水,在地表的壓力之下,從而賦予了新的水流的能量。響水泉出水之前,常常伴發出呼嘯般的響聲,有時還會隆隆轟響,響聲過後,才像萬馬奔騰,泉水聲勢浩大地噴出地面,灌溉着周圍的樹木、土地,為大地進行又一次的濯洗。
碗泉是當地人最喜聞樂道的泉,大小有如一隻白瓷碗而得名。因為它的小,培加令人格外珍惜。碗泉雖小,卻能夠流淌四季,無論天氣怎樣乾旱,都能保持細小的水流。村裏人放牧來到此地,若口渴了,俯身就可以喝上幾口,就像大自然為人類捧出的天然美酒,雖然不多,卻能夠撣飢解渴。曾經有人對碗泉進行開發,挖取周圍的砂石,比之前略大了許多,然泉水細流,彷彿是它必有的規則,雖然清澈旺盛,但不會加大泉流。不放縱,守約束,這也許就是碗泉常年不竭的原因。
泉莊的美,是環境的美,這裏無工廠,無污染,無喧囂,自然村落在山腳下隱現。由於這裏泉多,逐漸形成瀑布成串,細流成河,最終匯入馬蓮河內,近年來,兩岸進行了生態護岸,在馬蓮河沿岸種植水生植物,形成了水水相接,壩壩相連,流水潺潺的亮麗風景,有北方小江南之稱。這裏有千年銀杏樹,千年古槐,千年石抱樹,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疊加了文化特質而構成的景觀。
泉莊的歷史悠久,歷史名人居多,宋真宗時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就是泉莊人士。傳説宋真宗時,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趙恆死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後被清代石玉昆著進《三俠五義》《狸貓換太子》這一段落。這裏有千年銀杏樹,千年古槐,千年石抱樹,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疊加了文化特質而構成的人文景觀。
有人説,泉莊的景緻,首先是在其泉,其次是著名的山崮,其實不然。"崮"古時也稱作方山,辭海解釋是四周陡削、山頂較平的山,其態勢奇特宛如古時城堡。它形成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經過漫長的年代多重地質作用才得以形成。2007年"岱崮地貌"命名之前,它還在沂蒙大地沉睡,人們常在石壩上,壘房子的石塊上,發現三葉蟲化石,就連進山的路上,都可以輕易地撿拾幾枚。如今,隨着"岱崮地貌"的知名,現已開發出各個旅遊景點,比如著名的紀王崮。站在崮上,能清晰望見周圍的羣崮,崮與崮之間錯落有致,又相互銜接,各具形態,景色十分壯美。
泉莊的崮,有紀王崮、東漢崮、馬頭崮、錐子崮、剪子崮、姜家崮等50餘座,這些崮造型奇異,雄偉險峻,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崮名都以其逼真的形狀命名。我曾陪同廣東省旅遊文化協會會長、被譽為"中國當代徐霞客"的著名學者李存修老師一起登過姜家崮,面對四面垂直高聳的崮頂,我們圍着轉了幾圈也沒有找到能夠攀登的路線,哪怕是一個可以攀升的缺口,不得不退回山下去,重新確立下一個登崮方案。
據當地老人回憶,1947年7月,我魯中二軍分區十一團14名指戰員抗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堅守此崮10余天,成功突圍。在這十幾天裏,敵人想盡辦法從進行強攻,結果一次次失敗,最近推着大炮另一個山頭轟炸姜家崮,在這所有的炮彈中,只有一枚炸彈落在姜家崮的懸崖邊上,60多年風雨過去,至今石壁上仍能看到炮擊的痕跡。那天,我們沒有登上山去,自然也不能看到崖壁上的彈痕,感受戰爭年代的艱苦卓絕。回望擎天的崮峯,湛藍的天空下,是幾片悠然的白雲,崮,巍然不動,彷彿踞守在沂蒙大地上的萬里長城。
我曾做過一個夢,有關戰旗,有關古戰場。
戰旗獵獵,鼓號聲聲,戰馬嘶鳴的疆場上,一騎汗血急馳,載着錦衣,披着黑色披風的將士,只見他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策馬而來。有人喊:王——
剎那,血衝注眼眶,我有些迷濛。
王是誰?我又是誰?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
醒來,耳邊仍然呼嘯着兵馬,擂響着戰鼓。
哦,我知道,是悄然襲進窗户的春日之風。是自己看小説多了,陷入夢境。
應朋友之邀,我在泉莊鎮遊覽了的天上王城。天上王城,坐落在山東省沂水縣泉莊鎮紀王崮上,是春秋時紀國的一個都城,它海拔577.2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山勢陡峭,雄偉挺拔,崮頂平坦,周長十餘里。傳説春秋時期,齊國伐紀,紀國的國君紀王失國之後遷居於此。
清道光七年縣誌記載:“相傳紀子大去其國居此,故名。”同時史志提到:“紀王崮,巔平闊,可容萬人”,更確定了紀王曾居此崮的傳説。導遊告訴我們,很多崮上可以種地,紀王崮也一直如此,百姓姓了在上面種地,還長久居住,紀王崮數百年來一直居住十幾户人家,並且在這裏繁衍生息。
我們坐纜車到紀王崮的山腰,然然沿着南面的棧道上往上攀登,不一會就登上了崮頂。站紀王崮頂,周圍的景色一覽無餘,盡收眼底。但見梯田層層,羣崮巍巍,靜謐的、山花爛漫的山野,如詩如畫地展現出北方特有的景色,它秀麗,嫵媚,婉若一座規劃有序的皇家園林。
觀此山景,不由心潮起伏,聯想當年的紀王,是否也有過在這裏策馬領兵?同行的人對我們説,上天上王城,必然要看山上的馬術表演。這個表演,真實地模仿了當年紀王征戰沙場時的情景。眼看錶演的時間快要到了,我是小跑着進入馬術表演場地。看到那些身披鎧甲的表演者,我又想起做過的那個夢。有關“王”的夢。那個王,是誰的王?
王執槍策馬,率眾奔騰於疆場,這時來另一鎧甲之人對陣,此人大喊,“呔,還不受降?”一戟戳了過來,王仰身躲過,回馬一槍,鎧甲之人應槍落地。然而圍剿他的人越來越多,王施盡千般武藝,戰馬也配合他時而凌空,時而騰雲,躲避敵方投來的銀芒……
紀王是一個秉性剛烈的男子,為國家出生入死,血灑疆場。直到有一天,王戰敗,率眾躲進大王崮,王才有了另一番人生。在這裏,王發現當地人都喜歡種桃樹,男人喜歡喝桃花酒,女人喜歡用桃花水洗浴,一個個出落的桃花一般美麗。在這些女孩中,有一個最為出俏的,有一天被王遇到,從此念念不忘,終於有一天,王上門提親,把這個美麗的女子娶回王城,做了他美麗的妃子,從此兩人約定彼此相愛,白首不離。
2005年,紀王崮經人開發,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2012年,當山頂再次進行兩期開發的時候,高舉的剷車一剷下去,挖出來一個鏽跡斑斑的銅器,經考古專家發掘認定,這是一座春秋時期的古墓,認證了當地人有關紀王在此建都的傳説。隨葬中有江國的器皿,從墓的規格與形制來看,應該屬於一座國君級別的墓葬,是山東境內發現的春秋時期最大的一座墓葬。同時考古學家還探測出另外一座古墓。
我在遠離景區的地方,看到幾座石壘的房子,不僅是石打的地基,這裏的房子還是石牆石瓦。所謂的“瓦”,是用大小不一的石板鋪在屋頂完成,就好像江南的石板小巷,只不過是在略有傾斜的屋頂之上,將它們鋪得更加規矩工整。問當地人這樣的屋漏不漏雨?他們搖頭,一致説不漏,和灰泥紅瓦一樣的嚴實,一樣的擋風遮雨。
以前,這裏是崮上的百姓人家,紀王崮開發之後,他們搬到山下,如今,這是一個供人釀酒的地方,人們拿出了味道淳厚的桃花酒。王,也沒有逃出桃花的命運,不過,王最後的生活雖然與桃花有關,當地的人們卻喜歡他,熱愛着他。因為他在紀王崮建都期間,破除強權,扶助百姓,使這裏的百姓安居樂業,人們對紀王充滿了感激。正因為這樣,王的傳説才得以流傳下來。
在紀王崮下的村莊裏,我飲過一杯桃花酒。
那些日子,我每天都在看一個偶像劇,裏面正好有個劇情有關桃花酒。據説,只有真心相愛的人,才能品嚐得出愛情的味道。如果不知道其中的訣竅,是品不出什麼滋味來的,它只是酒。而在泉莊,桃花酒還有一個意頭,就是財運和福運,如果你不必再去圖得愛情,那麼,你儘管去尋找你另一半的幸福。
為了紀念紀王,後人把大王崮改名為紀王崮,紀王崮開發之後,又更名為“天上王城”,從那些古墓、它的文化遺存、它的美麗傳説來看,它真的堪稱為獨一無二的千年王城。
我在一位朋友的博客裏看到這樣一個簽名:"慢下來",有一刻鐘,它讓我陷入了長長的沉思。多麼好的一個簽名——"慢下來"。儘管它是那麼簡短,卻能瞬間走進我的心懷,暗合我的心意。它讓我想起了一些美妙的畫面:一襲優雅的長衫,一根飄逸的綵帶,一幅不可多得的人生風景。
慢下來,它舒緩,嫺靜,田園,像音樂家的指間弓弦,胸有成竹地輕輕撥動,便懾住了我敏感的心田。慢下來,它是原始的、純樸的,沒有化工污染,沒有機器隆隆的旋轉,沒有礦藏被從地下挖掘出來,植被被連根拔出逐一掀翻……
慢——就好像,我的電腦桌面上收藏的壁紙,有着大俗大雅的綠色基調,複式的或者整體的鄉村風格。它是意大利畫家筆下的田園油畫,《詩經》裏的關關雎鳩,繽紛多姿,妙曼多情。總之,慢下來,就是讓花香沾滿鞋底,小路隱覓鄉間,森林蔽遮灼日,鳥鳴稻香幽谷。
在泉莊,我們去參觀了一座桃花山。與其説是一座桃花山,不如説是一片桃花海,一座山漫及一座山。天氣乍暖,有些冷,桃花卻盛開的如火如荼。在春風搖曳的花瓣裏,似乎還藏着前夜侵襲的桃花雪。寒冷沒有讓它畏懼,整個山谷都是桃花濃郁的香氣。
與滿樹的桃花站在一起,花色染紅了身影,染紅了臉龐,染紅了整個桃花峪,像上天鋪天蓋地撒下的一場胭脂粉。除了遊客嘖嘖的讚美,就是手中攝像機連續"卡嚓"的聲音。一個小女孩被抱坐樹上,攝像機留下了甜美的笑容。
我注意到一條鋪在桃園裏的路,它順着山勢,像一條水草在桃花的海洋裏左右搖擺,從山腳開始向上延伸。我踮起腳,看不到它的始地,也看不到它的終點。它讓人想不起所來的方向。它彎曲的是那麼好看,像一幅簡筆畫上似有若無的場景。是總以為能夠省略,卻不可省略的那部分線條。
站在桃花山頂,彷彿你在天上,它在凡間,你等着它升空而來,它等着你降凡而去。而它的路面正鋪着一些桃花,把它打扮的粉紅、妖冶。桃花落向它的每一次飛翔,都是一種美麗的生命之舞。在這片桃花山上,這樣的路我只發現了一條,可我知道,更多的路在桃花源裏數不勝數。我看到它負載的車輛,形影匆匆,來去是那麼神聖。
俯視它,路很孤獨,我也很孤獨。因了這份孤獨,我才感覺到它的靜穆。慢下來,其實也就是一種孤獨,我喜歡這樣的孤獨。如果情況不特殊,我會一個人找到那條山路,沿着觸角一樣的它深入山中,到另一片桃花園中,我深信那裏的桃花也在盛開,那裏的人們也會釀製桃花美酒。那裏有一個俊美少女,她的眸子裏懷着愛情,對整個世界露出迷人的笑容。
這一片桃林,我賦予它一個同共的名字——桃花源。
躲進這片桃花源中,風變得清香起來,空氣裏都是花的氣息。早春的蝴蝶斂了翅膀,隱在低矮的葉下喘息,啜飲花葉上的露水,補充初生的疲憊。在人們爭相與桃花拍照的時候,我透過濃密的花葉空隙,捕捉到這樣一個纖小的生命。
我聽到一個細小的聲音——嗨,慢下來,我懷疑這就是它的聲音。楊柳,春風,桃花爛漫,山村温馨而寧靜。周圍沒有人和我交流。或許,它來自我的幻想,來自我長期壓抑着的內心?
懷着這個小小的疑問,十幾天後的一個陽光午後,我再次探訪綠色的泉莊。山桃花落了,路邊上,又開出潔白的山楂樹花,濃郁的槐花,梧桐樹花。這些花,無不掩映着紅牆灰瓦,掩映着村人的幸福時光。沿途是藍瓦、白牆、灰裙的景觀牆,每條路都蜿蜒向遠方。
我聽到人們開始討論,如何等待果實成熟的時刻。這時我才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些路。這一條條的山路,它不僅是為我,也不僅是為所有觀光的人們,還為這些每年成熟一次的果實而築。它可以載着人們進入採摘林裏,可以上載着人們到各個景區,可以從山村走出,也可以從城市迴歸。
它給村裏的人帶回新氣息,向城裏人輸送舊時光。承載和輸送,就是鄉村賦予它的使命。它蜿蜒的是那麼的精緻,以致讓我很想着一條長裙,踏一踏它平坦的身軀。在鄉村所有的風景畫裏,它因此而得到不可或缺的一筆。
它隱沒在那條山間小路,隱沒在那片桃林之間,隱沒在與人類生息相關的炊煙之間,直至視野的盡頭。有了它,泉莊佃坪的景色更襯托得山明水秀。日月星辰,繞着它輪迴而行。
五月的中旬,天氣已經大暖,陽光如常地明媚,桃花早已經不見,剩下的是茂密的葉片,搖曳在低矮的枝頭。來到這裏,就可以不去思考,可以掙脱那個紛擾的世界。濃濃的綠,依舊讓人想起桃花的身影,想起那條蜿蜒的山路。在綠色濃重的村莊襯托下,山路更顯清瘦。它悠長,平展,起伏,彷彿在對我們説,嗨,慢下來……
慢是一種生活,是一種奢侈,是你對自己生命的一場變革。當你希望慢下來時,哪裏能夠真正慢下來?忙碌的工作,木馬一樣旋轉的人生,跟隨着你,逼迫着你,毀損着你的原本健壯的身體,絞噬着你的各個原本鮮活的細胞。
走進泉莊,走進這片生態園,農家院,這時你才知道,慢下來,是種莫大的享受,它檢閲的是你的生命,節省的是你的時光,蓄積的是你的生命的能量。慢下來,是習慣了高增長,見慣了飛速運轉之後的田間小路,鳥語花香,淙淙山泉,晨曦暮靄……
我在泉莊的桃花園裏,產生了這樣一種願望——慢下來。
慢下來,是一種迴歸,也是一種選擇,它讓更多的人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它是積極的,美好的,是為生命和健康所提倡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並不是那種無藥可救的墮性。慢下來,它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簽名,而是泉莊生態旅遊的一個文化品牌,是我走進泉莊學到的一種新的生活理念。
慢下來,從腳下美麗的土地開始,從鄉村旅遊和生態文化開始,慢慢欣賞,慢慢感悟,沿着一條從城市通向鄉村的路線,且行且歌。
循着這個行動和路線,我希望多少年後又回到這片桃花林,聽從導遊的傳授,等待殷紅的花開,掐一把花瓣,就能釀成一罈桃花酒,味道像愛情一樣浪漫醇厚。
(圖片由泉莊宣傳部門提供)
附個人介紹:
若荷,本名宋尚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中華散文》《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滿族文學》《名作欣賞》《青島文學》《延安文學》《少年文藝》《山西文學》《青年作家》等報刊,作品多次被《散文選刊》《讀者》《文苑》等雜誌轉載。有作品編入小學語文課本、高中語文試卷和中學生拓展閲讀課本,同時入選各年度《中國散文年選》《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中國散文排行榜》等選本。曾獲“沂蒙文藝獎”“齊魯散文獎”“中國金融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獎項。
壹點號若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