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民宿:為什麼恢復開放紅勝火
六月武當,青山疊翠,紅牆綠瓦,美不勝收。在這個一直保持着零疫情紀錄的湖北景區,鄉村旅遊的熱度像氣温一樣在上升——
“營業額居然超過去年同期”
講述人:肖芳芳
武當山特區紫霄村村民
▲ 靈山居民宿航拍
每天清晨,伴着雞鳴起牀,在柴火灶上蒸起熱騰騰的早飯,給家畜餵食、侍弄菜地、打理花草、清潔房屋……這就是我們的日常。我和丈夫王明波在武當山財神廟附近經營一家名為“靈山居”的民宿。民宿用的房子是公公婆婆在30多年前蓋的。六間卧室的瓦房,外置廚房、廁所,庭院裏有一間柴火棚。房子緊靠着武當山景區觀光公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衝擊很大,很多湖北的民宿經營者在苦熬硬扛。但令我意外的是,我們這種小眾化、獨居型的民宿卻很受歡迎。今年“五一”假期,“靈山居”天天爆滿,營業額居然超過了去年同期。
經營民宿的緣由,要從2015年説起。那之前,我和丈夫已經在上海務工10多年了。那天是丈夫36歲生日,他跟我提起,想回老家。他説,老家有山有水,在大自然裏生活是一種享受,而且聽説老家的旅遊業發展挺快,村裏修了平整的道路,家家户户改造得像是小花園,不少搬進城裏的村民都回村了。回去工作、生活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我當時就贊成丈夫的想法,不久我們就一起辭職,回到武當山。
我和丈夫都有酒店管理的經驗,就決定用家裏現有的資源開一家民宿,這樣既能滿足我們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也可以為遊客提供自然旅居體驗。
萬事開頭難,我們在創業時碰到了不少困難。比如,民宿設計我們完全不懂。其實,當時連“民宿”這個概念也不是很普及,我們對很多內容也是一知半解的。好在我們老宅子附近有幾間民房已被人租下,並改造成名為“福地居33號”的民宿,做得小有名氣。還有什麼比鄰居的經驗更直觀可靠?我們一邊看他們是怎麼幹的,一邊自己研究老房改造。
“靈山居”的設計,我們沒有聘請設計師,屋子的一桌一椅,每一根木條、每一面牆,都是由我們親自“操刀”。當時孩子還小,我很多時候需要在城區照看孩子,丈夫就挑起了房屋設計和具體實施的重任,在老屋裏揮汗如雨地忙活了幾個月。
▲ 民宿內的精心裝飾
“道法自然,返璞歸真”,這是武當山文化的精髓,我們就用這句話來定位我們的民宿。“靈山居”的室內設計,儘可能地保留了老屋的原貌,材料、裝飾沒耗費多大精力。只是有些物資需要從較遠的地方運到山裏,高額的運輸費佔據了開支的大半。
我們的“靈山居”有6個房間,價位在200多元一晚。為了做好經營,我們經常通過手機、網絡學習成功經驗。要説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誠信經營、培養回頭客。我們夫妻倆既是老闆、服務員,又是廚師、保潔員,有時候真是忙不過來。但不管遊客量有多大,我們有多忙,我們都不會刻意抬高房價,而是盡最大可能保證服務質量。
▲ “靈山居”民宿夜景
後來,民宿漸漸火起來了,不少投資者進入民宿領域淘金,武當山景區內的民宿也多了起來。不過,這些民宿多半是零星分佈的,不成規模,市場氛圍還不是很濃。
疫情好轉後,遊客仍然願意來我們這裏住,他們的積極反饋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我們會更加努力,為遊客帶來更好的體驗。希望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甜。
農村變景區,農房變民宿,農民變旅遊業主
講述人:沈明雲
武當山特區工委書記
▲ 武當山海拔最高的民宿——本來民宿
“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境中。”明代詩人洪翼聖這樣描述武當山。今天,大家來到武當山,還能看到這樣的畫境。
來武當山旅遊休閒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從2003年到2019年,武當山特區遊客從30萬人次增加到103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5700萬元增至81億元。
隨着發展,問題也暴露出來。八百里武當,城鄉之間差距越來越大,景區內外二元結構越來越明顯。33個村和社區面臨着一個嚴峻的事實:多數農户無產業,房屋建設無規劃,農村道路無發展,旅遊發展無產品,農村面貌無變化。
針對武當山特區鄉村發展問題,我們研究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通知》《武當山特區農房改造和產業發展獎勵實施辦法》,積極調動各方資源,把每一個問題對應的解決辦法落實到位。同時,鼓勵支持有資源、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户對老舊房屋進行改造,發展民宿產業。
以前,村裏的道路坑窪不平,生態環境較差。現在,村裏鋪上了平整的柏油路,家家户户房前屋後種上了花草樹木,各個區域景點的指示牌立起來了,到村裏住宿的遊客多起來了。
前幾天,我去景區核心區域的紫霄村調研,碰見正在栽培新移植來花種的紫霄村黨支部書記張天新。他對我説:“前兩天,有幾個村民過來找我,説他們在外打工的孩子想回來。看到村裏條件越來越好,打算回來了。”
“好啊!他們願意回農村?”
“想讓我們幫着看看,怎麼開個民宿。”
“讓他們有什麼困難都提出來,我們這邊都儘可能幫扶。”
我們特別歡迎年輕人回來創業。年輕人回來了,農村才有希望。農村變景區,農房變民宿,盤活閒置土地資源和民房,發展鄉村旅遊和現代觀光農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推進的鄉村振興路。這條路離不開創意多、幹勁足的年輕人。
當然,這條路也離不開旅遊。通過旅遊扶貧的帶動,武當山1252户4257人建檔立卡貧困户脱貧摘帽,278户813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住進了新房。每年超過1000萬人次的中外遊客為武當帶來了廣闊的旅遊市場。我們正着力打造“武當道茶”“武當中草藥”“觀光農業”等特色產業品牌,重點扶持八仙觀村、大灣村、紫霄村等一批旅遊名村,“樃梅溪谷鄉村旅遊示範區”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武當山景區1月24日緊急關閉,當日疏散在景區遊玩的遊客1萬餘人。武當山旅遊按下“暫停鍵”,旅遊經濟受疫情影響嚴重。因防控措施得力,一直為無疫景區的武當山3月25日就恢復開放了。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跨境、跨省的遊客還很少,武當山還沒有恢復正常的遊客量。接下來,武當山特區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進“全域景區、全業旅遊、全民好客”工程,繼續把農村變成新景區,把農民培養成旅遊新業主,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記者手記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武當山民宿能夠在“五一”假期迅速火起來,在只開放省內旅遊的情況下,立刻恢復繁華景象,受益於周邊遊客噴薄釋放的旅遊熱情,更受益於美麗的綠水青山和無疫情發生地區的金字招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脱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武當山特區依託綠水青山,立足本土資源、文化特色以及無疫情發生的巨大號召力,以民宿產業發展為紐帶做強全域旅遊,帶着村民奔跑在脱貧致富的路上,給旅遊的復甦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鄉村民宿是一種文化、旅遊、農業深度融合的業態。充分挖掘鄉村生態文化旅遊資源,打造一批鄉土風韻濃厚、建築風格自然、設計各具特色、配套舒適安全的民宿產品,既能提升鄉村休閒旅遊的品質,帶動現代民宿業的發展,也能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武當與日月同輝,漢水共長天一色。近6萬名武當山人民創造的瑰麗與滄桑,鋪展在312平方公里的山高水長間,處處都是景觀、人人都是風景。隨着疫情向好,隨着文、旅、農融合發展新動能的厚積薄發,武當山人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甜。
關注更精彩內容,歡迎下載登錄“文旅中國”App“報説”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