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過大年”,在2021年的2月13日(大年初二),第六季《中國詩詞大會》翩然而至,攜手熱愛詩詞的人們共赴一年一度的詩詞狂歡。
根據最新的酷雲數據顯示,《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列同時段收視第一、全天綜藝類第一,電視節目和融媒體產品累計視頻播放、互動和閲讀次數超過1.22億,首播當日佔據微博文化類綜藝小時榜第一位達12小時。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一檔老牌的文化綜藝類節目何以在各類綜藝秀羣雄逐鹿的當下依然煥發着旺盛的生命力,讓市場和觀眾驚呼“江山代有才人出”?
或許正如主持人在開場時説的:
詩言志,是大江東去的風流,是鐵馬冰河的熱血長歌;詩亦可傳情,它道盡世界一切悲歡,給予我們恆久的力量。
是啊,詩詞作為最古老的語言藝術,一直和人們對於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聯繫在一起,展現着我們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其以精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傳唱千古而不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學趣味。
品讀這些文質兼美的文化瑰寶,人們可以從其意境中認識美、感受美、領悟美,從而自己能辨別美、創造美。
可以説,對《中國詩詞大會》的追崇是觀眾精神層面的需要。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詩人的本領就在於見出常人所不能見,讀詩的用處也正是跟隨詩人所指點的方向,見出我們所不能見,而在這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過程中觀眾會慢慢發現和賦予生活以詩意和美好。
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
所以古語有云:
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
學習中華優秀古詩詞,不僅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還可以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昇華。
而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説,更能為他們日後寫作、演講打下堅實基礎,也能有效提高語文成績。
但是因為古詩詞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那些不太常見的古文常常讓孩子們望而卻步。那些陌生場景的描寫,孩子們很難進入情境。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閲歷尚淺的孩子,愛上古詩詞的學習,並在誦讀中獲得對詩意的感受,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與他們的內心真正產生碰撞呢?
正是想解決這個難題,“博朗匯”知識店鋪推出了“我愛古詩詞”音頻欄目。主講老師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不僅講解詩詞,講解詩詞背後的故事,更講解詩詞的朗誦技巧。讓孩子通過讀懂一首首經典的詩詞,循序漸漸提升語感和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