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的4種身份,梵高為“情”割了耳朵:有故事的世界名畫
世界名畫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畫家精湛的技藝,那些耐人尋味的意象、背後隱藏的秘密,更讓它們魅力永恆,歷久彌新。
下面的5幅名畫,都堪稱藝術瑰寶,背後的故事也不少——
《記憶的永恆》
20世紀最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最著名的畫作,恐怕就是這幅《記憶的永恆》了。
這幅畫上柔軟質感的鐘表、有着長長睫毛的怪物,體現了達利的超現主義畫風,表達了畫家對形式主義的嘲諷。
達利
達利非常崇拜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經常用作品來體現人們的潛意識。
為了完成這幅作品,達利甚至多次跑到精神病院,觀察患者們的行為和言語,體驗他們所理解的世界,最終描繪出了這幅介於現實與夢境,具體與抽象之間的經典名作。
《吶喊》
挪威畫家蒙克,曾經是一個內心很受傷的小孩。他5歲時就失去了母親,14歲時姐姐又因病去世,父親因接連遭受變故,性格變得古怪瘋癲。
蒙克
可以説,悲慘的童年時代,深深傷害了蒙克,他的精神一直處在焦慮、抑鬱之中。他曾説,“我一生都在一個深淵邊行走,直到我最終落入深淵的那一天。”
一天黃昏時分,蒙克和朋友們去散步。看到天邊如血的殘陽,巨大的悲傷再次襲來。那血紅色的晚霞,彷彿是悲愴的吶喊,讓蒙克渾身顫抖。
蒙克自畫像
於是,他以此為靈感,創作了著名的《吶喊》,這也是他的靈魂畫作。據説,他在一片血紅色的晚霞中,寫下了“惟瘋人能作”的字樣,這是他的靈魂宣泄之筆。
《塔希提少女》
毛姆著名的小説《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原型,就是印象派代表藝術家高更。
高更曾是一家交易所的經紀人,他和家人過着平靜的生活,藝術創作只當業餘愛好。但其實高更內心深處,一直澎湃着藝術激情。
高更
後來,他結識了一些藝術家,他的作品得到了肯定,這讓他確定了心之所屬,只能是藝術。
於是,高更拋棄了穩定的工作,全情投入繪畫之中,甚至陷入孤獨與貧苦,卻依然無悔。
1891年,43歲的高更,搭乘一艘貨船,來到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小島。這裏濃郁的熱帶風情、淳樸的民風、婀娜的少女,讓高更的靈感源源不絕。
高更自畫像
他乾脆在小島上定居,作品逐漸返璞歸真。這幅《塔希提少女》,就是他這一時期的作品,濃郁的色彩,帶着原始的力量,讓他的畫風獨樹一幟,過目難忘。
《割耳後的自畫像》
梵高是最具傳奇色彩的畫家,他的《向日葵》、《星空》、《夜間露天咖啡館》等都是經典的印象派作品。而這幅《割耳後的自畫像》,不僅是他的經典作品,也是一幅有故事的作品。
梵高性格疏離內向,加之夜以繼日創作,身體一直處於透支狀態,心靈也處於孤獨之中。愛情屢次受挫後,精神遭受打擊,他已處於崩潰邊緣。
13歲的梵高
一次,梵高鼓起勇氣,想辦一次藝術沙龍。他邀請了許多人,結果只有高更來了。然而,個性偏激、孤傲的高更,不斷諷刺梵高的作品,二人最後不歡而散。
渴望友情的梵高,精神受到了巨大刺激,在一次與高更的激烈爭吵後,他的精神疾病最終發作了。就是在那段時間,他割了自己的耳朵,並將割下的那塊肉,送給了一個相熟的妓女。
電影《至愛梵高》
他因失血過多住院,兩週後便誕生了這幅《割耳後的自畫像》。畫上的他,耳朵纏上了繃帶,神情沉鬱而痛苦。
幾年後,梵高開槍自殺,結束了37年的非凡人生。
《蒙娜麗莎》
世界上最有名的畫作,恐怕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了。這幅誕生了五百多年的曠世瑰寶,已成為恆久流傳的藝術符號。蒙娜麗莎永不磨滅的微笑,已深深印入人們的心中。
畫中的蒙娜麗莎,端莊秀麗,温潤可親。尤其是她耐人尋味的笑容,內斂又温暖,動人而性感,成了一個永遠的迷。
《蒙娜麗莎》局部
關於蒙娜麗莎本人的身份,至少有4個故事版本。
其一是説,達·芬奇在佛羅倫薩期間,經常流連於風月場所,而畫中的蒙娜麗莎,正是其中的一位女子,她的微笑,是職業的誘惑性的微笑。
其二則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源自準母親的喜悦。她當時正懷有身孕,因此手臂和臉部,還有些微腫脹。也是這樣的原因,她的手上沒能戴戒指。而在當時,一個富家女子,是不可能不戴戒指的。
《蒙娜麗莎》局部
其三是説,蒙娜麗莎的身份,其實是米蘭公爵的私生女,也就是傳奇女子斯福爾扎。她在十五六歲的年紀,就嫁給了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的侄子,聘禮是兩座城池。因為私生女的神秘身份,她的微笑也帶着幾分神秘意味。
《蒙娜麗莎》局部
其四是比較普遍的説法:蒙娜麗莎是佛羅倫薩富商的太太,達·芬奇受邀為她精心繪製畫像。不幸的是,蒙娜麗莎的愛女夭折,因此她整日憂愁苦悶。
達·芬奇自畫像
雖然達·芬奇耗費四年時間為她畫像,卻難以看到她的一絲笑容。後來,畫家千方百計想逗笑女主角,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蒙娜麗莎短暫綻放笑容,便又歸於淡淡的憂愁。
但這剎那的微笑,已是彌足珍貴,被敏鋭的畫家捕捉,因此便成為永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