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貴州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發布公告,玉屏侗鄉風情園等11家景區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從此,玉屏這個貴州“小縣”有了新的旅遊“龍頭”。
近年來,玉屏圍繞“簫笛名都·侗聽玉屏”旅遊定位,以民族文化、農業產業、生態山水、鄉村田園等資源為依託,大力實施精品景區戰略,奮力打造西南地區旅遊集散中心和旅遊勝地,全力推進旅遊產業化,呈現出“簫聲笛韻久,康旅業態新”的旅遊新局面。
傳承民族文化 打造安居樂遊景區
既無名山大川,又少名勝古蹟,是制約玉屏旅遊經濟發展的短板。而作為全國五個、貴州唯一一個侗族自治縣,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恢宏激昂、絢麗多彩。
藉助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玉屏傳承民族文化,推動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轉化為旅遊產品,並結合易地扶貧安置點建設,充分“嫁接”文化元素,提升羣眾幸福感,打造安居樂遊景區。
走進侗鄉風情園,2萬平方米的連片傳統侗族木質建築羣,呈現出中國傳統建築獨特的審美、巧妙的裝飾手法和典雅壯觀的氣勢,讓人流連忘返。
侗鄉風情園景區總經理劉文峯介紹,景區有侗家風情的建築羣、承載幾代人記憶的鄉愁館、收藏有90年曆史侗女繡衣的侗繡館等旅遊載體,遊客能近距離感受侗文化之美。
玉屏還依託獨特的簫笛文化、油茶文化,先後舉辦了“中日韓簫笛學術研討會”“中國玉屏簫笛藝術節暨全國簫笛演奏邀請賽”“銅仁市第九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常態化開展“趕坳”、篝火晚會、罐罐油茶製作等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旅遊愛好者的目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除了豐富的侗族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陽明渡、印山書院、朱家場紅軍住址、紅軍標語、田衝紅軍橋等文化資源為玉屏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立足豐厚的文化底藴,玉屏激活了天穆研學、遊學等文旅融合新動能,更好地促進了文化生根,文旅發展的新名片越打越響。
加快農旅融合 點燃鄉村發展引擎
初冬時節,玉屏朱家場鎮茅坡村茶花泉景區油茶示範園裏,綠幽幽的油茶果掛滿枝頭,潔白的油茶花也相繼盛開。微風吹來,花香瀰漫了整個山坡。站在園區的觀景亭台上,全村的美景盡收眼底。
素有“中國油茶之鄉”美稱的玉屏,人工栽培油茶歷史悠久,全縣油茶麪積高達23萬畝。但在過去,村民們只注重油茶果的經濟價值,卻忽略了油茶花的觀賞價值,並未完全挖掘出油茶的真正效益。
近幾年來,玉屏依託現有油茶資源,把農業產業基地打造成鄉村旅遊景區,把農村建設成為鄉村旅遊景點,加速鄉村振興。
得益於6000多畝油茶林的優勢,茶花泉景區、油茶育苗基地、蔬菜育苗基地、現代農業科技館等項目相繼落户茅坡村,帶動了村裏100多名羣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促進傳統村落走上旅遊發展道路。
項目建設帶動了整個村容村貌的改變。“村裏條件越來越好,經常有人來村裏觀光旅遊。農家樂、水果採摘、文化旅遊公司等旅遊延伸產業逐步在村裏興起。”年過六旬的舒仁勇也在現代農業科技館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每個月有3000元收入。
農旅融合,促進增收富民。玉屏以產業富民為出發點,依託油茶、黃桃、中藥材等產業開發了花卉觀賞、水果採摘、農事體驗等旅遊業態,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旅遊勞務、農副產品售賣等形式參與旅遊產業鏈條,實現了增收致富。
目前,玉屏重點打造了茅坡、鐵柱山、涼庭寨等7個特色農業觀光示範園,甕陽、桐木、沙水坪等14個特色農業村,7個鄉村旅遊重點村,24個旅遊扶貧村寨,引得城市居民湧向鄉村,安放鄉愁、尋找農趣,鄉村旅遊漸入佳境。
依託山水資源 培育康養旅居業態
冬日的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從密密的松針縫隙間照射下來,形成一束束粗粗細細的光柱,把飄着輕紗般薄霧的松樹林照得通亮,為4A旅遊景區玉屏侗鄉風情園增添幾分詩情畫意。
“好山好水適合健康養生。”遊客王瀘珠第一次到玉屏侗鄉風情園,就住了30多天。他説,這裏羣山環繞、風景獨好,空氣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萬多個,真是康養旅居的好地方。
今年69歲的王瀘珠是湖南嶽陽的退休職工。因身體不適,退休後一直在尋找理想的養生之所,經朋友推薦,他帶着好奇之心前來體驗。“實際比想象中更好,每天清晨步行金柚康養園木棧道、松樹林養心,日暮在康養書吧下棋靜心。”他還打算來此慶祝新年。
近年來,依託武陵山大文化旅遊圈和黔桂生態旅遊圈雙重輻射的黃金區位,玉屏堅持打好生態牌、走綠色路,大力實施“康養+旅遊+避暑”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康養旅居新業態。
在康養旅居的深度發展上,玉屏將生態、飲食、文化納入到健康旅遊的發展軌道上,同時配備相應的康復療養設備,讓遊客修身養性、調適機能、延緩衰老,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康養旅居產業,為旅遊產業化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玉屏堅持規劃引領,整合山水、人文等資源要素,大力發展“康養旅遊”,形成了區域資源全面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的旅遊發展格局。今年1至9月份,該縣共接待遊客573.3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51億元。(葛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