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個藏寨裏的房屋建在百多丈高的懸崖之上,兩百年至今有人居住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休閒

壤塘地處安多、康巴、嘉絨藏區結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壤塘民居建築獨具魅力,形成一種崇尚凝重、沉穩的民居風格。這些建築,大多建在高聳雲天的懸崖峭壁上,有“懸天藏寨”之稱。修卡藏寨只是這些“懸天藏寨”的代表之一。

沿途駕車而來,一定要根據實際導航的情況和觀察路面,由於這個懸天藏寨並不在路邊,所以很容易錯過,需要及時的觀察山頂的建築,如果遠處看到有山頂大小不一的建築矗立,基本可以判定就在這位置,將車輛停好以後,可以前往。

兩種方式可以抵達這裏,停好車以後必須徒步上山,由於這個藏寨目前正在修繕維護當中,個別路段並不好走,所以上山一定要注意安全,抵達目的地後,大部分的房屋只是作為存放物品為主,有一部分個別的還有人居住。

修卡懸天藏寨位於平均海拔3450米的高山懸崖之上,這裏最早始建於1771年,原本是土司的官寨,解放後被分配給當地貧困農牧民居住。修卡懸天藏寨所處的山如同“神鳥”(鳳凰)的體型,藏寨恰好位於鳳凰的嘴上,故又稱為鳳凰寨。據《阿壩州志》和《壤塘縣誌》記載,1936年6-7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第四方面軍的一隻部隊也曾經過此地,且在修卡藏寨宿營一個多月。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在這裏也可以看到非同一般的景觀,目前,整個寨子可以看到的保存有5棟房屋,均為依山而建,三面臨崖,地勢險要,僅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寨子,具有易守難攻、利於觀察等特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在這些房屋的後面還有一些建築,同樣有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居住。

這裏相傳為避免戰爭而建,與西藏的雍布拉康宮殿可媲美。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如今已經長達200多年曆史,是研究藏民族建築史的“活化石”。2016年,修卡懸天藏寨還被入選為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

對於這樣的建築,可能伴隨着時代的發展,未來也將只會作為遊覽參觀和研究使用,不會再有更多的功能,而在過去,早期作為官寨的時候,既是作為保衞的前哨,同時也是瞭望台,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即使後來作為普通的藏民居住,其實在生活方面也有諸多不便。

這裏地理位置的關係,海拔較高,整個冬天的時間比較長,尤其是有風的時候,住在這裏其實還是需要經受很大的考驗,但是也正因為這樣,才顯現出這裏的獨特。

將近200年的時間,經歷了各種風吹雨打,甚至地震的侵襲,能夠在懸崖之上還能繼續的保留完好,也算是一種奇蹟,當地人説上面的房屋多數為三層,主要以石、土、木結構為主,很堅固,也很暖和。修卡藏語意為柏樹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柏樹的發源地,實際上除了古老的房屋,山上確實有很多老柏樹。

從山下走到山上,路上能看到的變化不大,崎嶇的路面大部分情況下僅夠不多的人在路上行走,不過遊客人數不多,倒也顯得十分安靜,偶爾能夠看到住在當地的一些居民。

陽光正好,夏秋季節是最好的時候,不僅風景優美,而且四周的光線很充足,環境很自然,顯得這裏也非常自然!

修卡藏寨只是這些“懸天藏寨”的代表之一。他們作為漫長曆史長河中這方水土上的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是一種凝固了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