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流經襄陽。 資料圖片
三千里漢江,出秦嶺,過巴山,一路穿山越嶺,向東奔走,滋養了無數動植物,也滋養了繁盛人煙。
漢江上游,水勢湍急,水面狹窄。過安康後,水面漸漸開闊,水勢漸漸平緩。到了十堰,一道大壩攔住去路,一水二分,一路調頭北上,送往京津冀;一路繼續前行,至襄陽,河面更加浩大,水面已平滑如鏡,靜流無聲了。
因這水出自秦嶺,孃胎裏就有了幾分厚重;因一路匯聚萬千細流,這水就有了幾分博大;更因了這水被重重山巒阻攔,泥沙不斷沉澱,越往下越清澈,到了襄陽,這水就有了幾分清甜悠長的味道。
漢江流經襄陽時,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形成了南城北市的城市格局。因為漢水環繞,形成天然屏障,在古代,護佑了城市的安全,造就了“鐵打的襄陽”的美名。如今,“一江碧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成就了全國最宜居城市的美名,為襄陽帶來了眾多遊客。因此,襄陽人對漢水有種來自骨子裏的親切,像對待自己孩子般,為這段水起了個乳名叫襄江。巧的是,下游的仙桃、潛江等地,把本地段的漢江稱為襄河,説這漢水是從襄陽流過來的。
襄江的水乾淨清澈,有滋有味。不同的季節,喝起來也會有不同的感覺:春天,温潤;夏天,冰爽;秋天,綿長;冬天,冰涼。其中的細微差別,不是老襄陽人,是覺察不到的,只有熟悉襄江像熟悉自己掌紋的人,才能品味出來。
因了這江好水,襄陽自古產美酒。早在唐朝,李白踏歌襄陽,寫下了“笑殺山公醉似泥”的詩句。蘇軾更是為宜城竹葉酒大做廣告,“楚人汲漢水,釀酒古宜城”。明清時期,應季節不同,採用不同酒麴釀出的“應時黃酒”,是待客送禮必備之物。如今,襄陽大街小巷遍佈數千家黃酒館,早餐吃一碗麻辣鮮香的牛雜麪,再喝一碗醇香濃郁的黃酒,一整天都精神抖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襄陽本地一家酒廠用襄水釀造的白酒,因質優價廉,成為居家必備,像北京人喜歡喝二鍋頭一樣,被坊間稱為“襄江水”。
2004年,襄陽參加央視組織的全國首屆魅力城市評選時,別出心裁地用礦泉水瓶裝了幾瓶襄江水,帶到評比現場。主持人和評委喝過後驚歎:“比礦泉水都好,有一股甜甜的味道!”金庸、梁從誡、馮驥才等評委興奮地寫下評語:“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聚集山水精華——襄陽。”襄江水由此蜚聲海內外。
襄陽人一出生,就與漢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喝着漢水長大,春看柳、夏戲水、秋賞霧、冬觀鳥,早已經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十里長堤漫步,漢水兩岸談情,更是年輕人的浪漫故事。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更加意識到,擁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保護眼睛般呵護襄江水,成為襄陽人的共識。何況,漢江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母親河,還有着“東方萊茵河”的美譽呢。原先,城裏有一些化工企業,為了避免污染,全部搬遷集中治理了。在招商引資大潮中,襄陽有一條硬槓槓:污染企業一個也不要。2016年,襄陽首次制訂的兩部地方性法規之一就是《襄陽市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綠色漢江”是全國最早的一批環保志願組織,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支隊伍。
我相信,有這麼多人精心呵護,襄江水會永遠清甜下去,成為襄陽人永遠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