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熊出墨傾請注意
偷偷報個插畫班,超越身邊同齡人
只要1元,學配音做個經濟獨立的女人
挑戰高薪副業!售完下架,限購一次
......
初次看到這些廣告,很難不心動。但若每天都能在朋友圈刷到相同的文案,每次的課程內容卻不一樣,就難免令人起疑:我與財富自由之間的距離,真的只差那1塊錢嗎?
不知從何時起,類似的廣告鋪天蓋地。從配音到剪輯,從插畫到插花,從編程到數據分析,培訓課程五花八門,但賣點都集中在同一個:低投入高回報、分分鐘秒殺上班工資。而且定價多為1元、8元、9.9元,四捨五入等於白送。
而一旦交了學費進了課堂,等待你的培訓又將是另一個畫風。
以聲音變現課程為例,在黑貓投訴平台搜索“聲音課”,相關投訴為842條,問題涉及課程內容質量低、退款糾紛、變現難、虛假宣傳等多個方面。此外,理財課、插畫課、數據分析課等等,無一例外均被學員投訴包圍。
苦口婆心要教你賺錢的人,大概率是想從你口袋裏掏錢。
近期,熊出墨斥資1元完整地體驗了一次相關培訓課程,在短暫的學習中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由此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1元課”的鐮刀抬起,在培訓市場大肆收割,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套路模板,步步是坑久病成良醫,廣告看得多了,並且親身經歷之後,自然能夠梳理出“1元課”背後的經典套路:
➤ 套路一:誘惑
1塊錢買不來一罐肥宅快樂水,卻能換來下半輩子的吃喝不愁。雖然明知其中可能有詐,但總有人會因為較低的沉沒成本願意去試試看:
“萬一是真的呢”、“説不定我可以呢”、“1塊錢就當丟了也不心疼”,熊出墨聯繫到的幾位“同班同學”都説出了類似的想法。
而這,恰是課程廣告的傳播目標。
詳細拆解其廣告策略,又能看到兩點共性:一是偏愛流量大的平台,二是模板化的文案。
根據“同學”們的反饋,大家看到廣告主要來自朋友圈和抖音。從數據來看,兩大APP分別對應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兩極。QuestMobile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12月,短視頻和即時通訊的用户使用時長在全網分列第一、第二。
廣告內容方面,無論什麼領域的課程,基本遵循着三段論模板,即低門檻、普通人也可以、高回報。
統一回復:
是真的,
學個**吧,只要1塊錢,
收入反超老公2倍,
0基礎的你也能學會。
照着葫蘆畫瓢,是不是有那味了?
而且,在後續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也會圍繞這幾點進行反覆強調,明裏暗裏給學員灌輸“錢很好賺”的思想。總之,就是要見縫插針,把精心編排的誘惑話術放出去,然後等待願者上鈎。
➤ 套路二:包裝
看不見摸不着的網絡世界裏,如何在學員心中快速打好信任基礎?包裝是第一要義。
首先是對“老師”的包裝。“老師”可以不具備教學資質,但一定讓學員清晰地認識到給你上課的“老師”在所屬領域的專業性、權威性。
熊出墨報名的梨花聲音研究院,1元學費包含五節課,第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在認識張弛“老師”。亮出一系列頭銜,秀了一下播音腔,同時還拿出了一本由他主編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助力特別強調,“教材就是張弛老師編的”。
已經做了四年有聲讀物配音工作的蘇蘇表示,這位“老師”確實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不過編教材這件事,“其實普通話考試沒有什麼專用教材,或者説每本都是專用。因為各版本的書都大同小異,而且現在大家都用APP學習。”
另外,產品的包裝也是課堂的重點內容。具體到梨花聲音研究院,產品包括教學和變現兩個部分,在平台學習內容,之後通過平台接單賺錢,他們能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
比如課上“老師”亮出接單平台的截圖,某客服語音試音訂單,標價500元/小時。並且,平台保證每天都會更新大量接單資源。
所有包裝工作做到位,把學員的學習熱情、心理預期拉高,整個培訓就順理成章地進入到下一環節。
➤ 套路三:再次付費
認真學習的第三天,説好直播教學,搖身一變成了大型直播帶貨現場。
支付1元學費,講師、導師、助理等好幾個人圍着你轉。學員會覺得“值回票價”,但對於培訓機構而言,他們是商業公司,絕不可能如此投身慈善。
於是便有了二次付費。
學員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老師”順勢向付費引導,告訴學員現在基礎課程其實很難滿足接單需求,後面會有進階的教學以及手把手地變現輔導。這些服務,當然是額外收費的,售價14800元,並貼心地為學員準備了分期付款。
1元的入場券,背後還藏着一出14800元的大戲。
而切換到賣貨模式之後,“老師”的帶貨能力不輸李佳琦。一邊抽獎,一邊發放限量優惠券。搶到直播間專享福利,券後學費僅需8800元。
隨之,評論區氣氛組就位,“分期入學了”、“已付款”、“衝着老師、我報名”等刷滿屏幕。
與前面的廣告文案模板一樣,再次付費的劇本也是行業通用。比如十倍教育的理財小白培訓班,1元入學,等着學員的是7999元的金卡進階班。又如開課吧的剪輯課,1元教程之後還有5980元的變現全能班。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各家培訓機構基於上述三重套路,得沒得到人心已不重要,因為大幾千元的學費已經到手了。
花錢買到的是教訓經過一番心理掙扎後交了學費,學員以為花錢換來了輕鬆月入過萬的機會,實際上買到的卻很可能是一次教訓。
“最近太多人來問我了,都看了廣告覺得這個行業的錢很好賺,想要花錢報班”,蘇蘇只能不停地給朋友潑冷水。
拋開競爭不談,行業的報酬標準其實一直都很透明。比如有的廣告宣稱配音100字收入50-100元,簡單換算一下,每分鐘讀220-240字的話,時薪能到萬元以上。這個價格並非不存在,只不過那是“站在金字塔頂尖的配音員”。
所以説,“打着高薪的培訓,業內人搭眼一瞅就知道其中門道,廣告都是寫給小白看的。”
假設交了數千元的學費,也真的學到了技能,具備了接單能力,變現前景如何?蘇蘇拿有聲書來舉例,“四年經驗,報價在1500元/小時左右。普通的行情一般是在200元/小時上下,剛剛入門的新人肯定還要更低,100元以下也有可能。”
簡而言之,聲音變現本身就不是預期中那麼簡單,行業並不具備學員理想中輕鬆賺錢的客觀條件。
另一方面,高價甚至分期貸款買來的課程,或許名不副實。
在消費者維權平台搜索相關案例,聲音課、剪輯課、編程課、插畫課等等課程,都能看到付費學員提出的“虛假宣傳”投訴。
課程內容方面,機構前期宣稱1對1教學,後續得到的卻是線上錄播課。且有學員對課程質量表達不滿,表示付費內容其實都是“網上能搜到的基礎知識”。
變現環節,許多培訓機構以從學習到接單的一條龍服務為賣點,實際上後期在就業資源方面難以保障。黑貓投訴上不少用户集體投訴稱畢業一年多,實際上一單也沒有接到,培訓機構也不再有人繼續對接服務。
付款時幻想輕輕鬆鬆月入過萬,認清現實後才發現回本都是奢望。
此時,不少人回想起交費時“老師”的退款承諾,試課7天無理由退款、接不到單也能退款,“會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承諾歸承諾,執行則是另外一回事。
一位用户在分期付款開課吧平台的公考培訓課程後表示,“聽了兩節課後,就過了四五天了,向班主任老師申請退款,班主任老師要麼繼續忽悠學員繼續聽課,要麼一拖再拖,甚至直接不回覆,一晃七天過去了,最後退款無門。”
亂象背後,誰在收割焦慮“根源還是販賣焦慮”,蘇蘇認為,疫情期間很多人可能居家的時間變多了,就想着做一些配音之類的可以在家輕鬆賺錢的工作,培訓機構正好抓住了這種心理。
委實,販賣焦慮一直是“割韭菜”的一把利器。
企鵝智庫此前發佈的《知識付費經濟報告》顯示,用户對於“功利性”知識的付費意願遠高於“非功利”知識,由精英人士提供的個性化“乾貨”相對更能調動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因而,知識付費領域的套路屢試不爽:製造焦慮,然後平台給出精英速成內容。
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增速達到202%。這一年,正是以得到APP為首的產品高歌猛進的一年,而得到的創始人羅振宇,身上最大的標籤便是販賣焦慮。
視線回到當下,把知識付費的成功經驗嫁接到五花八門的培訓課程之上,聯繫疫情居家、失業待業等客觀背景,鐮刀又一次揮向了焦慮的人羣。
此外,教培產業的鉅變亦是上述亂象爆發的內因。
去年“雙減”政策正式實施,一眾教培機構轉型求生。轉型方向要麼是從學科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要麼就是更為徹底,直接把受眾從兒童轉向成人,拓展成人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技能培訓等。前文“1元課”所涉及的多種培訓課程,正在上述業務範圍之內。
相比之下,後者顯然想象空間更大。一方面,面向成人的技能培訓、職業培訓客單價普遍高於兒童學科類培訓。另一方面,考公、考證、技能培訓是成年人的剛需,以“生活課”為代表素質教育則迎合提升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觀需求,成人教育市場整體規模值得看好。
以成人職業教育為例,企查查發佈的《近十年職業教育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職業教育賽道共發生33起融資事件,同比增長94.1%;披露融資額超53億元,同比增長206.4%。
由此,新東方,開始向課後託管、素質教育等方向探索,好未來佈局了成人教育、素質教育等業務,高途集團則開始迴歸成人職業教育。
更多玩家湧入,競爭進一步加劇。你爭我搶之間,亂象在所難免。
比如,開課吧原本以成人職業教育為主,2021年推出米堆學堂向成人素質教育轉型,便開始在線上線上加大投放,力推“生活課”。同時也在抖音等平台以“1元課”的套路投放視頻剪輯、公考等成人課程。
但是,競爭加劇並不能作為培訓機構收割焦慮的藉口和擋箭牌。特別是某些機構還涉嫌存在違規經營的情況下,亂象亟待清理。
有法律專業人士指出,相關培訓機構的經營活動是否違法,需要依據實際做進一步判斷。比如理財課培訓所謂的“老師”向學員推薦股票,相關人員是否具備證券從業資質,教育機構是否經過證監會核准。退款糾紛方面,則要看相關條款是否落實到了合同等證據之上。
凡事皆有代價,1元培訓的另一面套路得人心,也必然會招來反噬。
近日,知名教育機構萬門大學突然暴雷。付費的VIP用户羣被全部解散,APP無法登錄使用,創始人童哲被傳卷錢跑路。
在此之前,萬門大學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全額退費活動。用户在購買價值15000元的終身VIP服務之後,再繳納9999元,然後學習課程滿3600小時,就可以收到全額退款的學費和入班費。
傳言中童哲捲走的款項,核心就是學員3.75億終身VIP學費和1.75億的獎學金活動學費。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熱搜,網友為之震驚,教培產業則再次蒙羞。
回想幾年前,線下教培機構爆發了一波倒閉潮,韋博英語、巨石達陣、優勝教育等知名機構陸續出現因經營不善而停業關門情況。
以2020年第三季度為例,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219909件,其中,教育培訓服務投訴有15639件,佔服務類投訴總量的13.7%。其中,虛假宣傳、套路貸、商家跑路等均是投訴重災區。
結合如今在線教育、培訓行業的亂象,不難看出,教培行業的套路一直存在,只不過是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
“1元課”在線下也能找到“同款”。例如街邊健身房、游泳館、理髮店發放的低價體驗卡,也多是為引流之後向進店的客户推銷更高價格的套餐服務。
從線下到線上,在流量、短視頻、直播等工具的輔助下,套路的效果得以放大。觸達更多人,同時也意味着更多人瞭解了套路背後的真相,再借助當下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效率,反噬由此而來。
黑貓投訴平台的集體投訴分區內,以投訴熱度排序,在線教培機構佔據了半壁江山。萬門大學、尚德教育、講真學堂、加鹽課堂、十方教育、開課吧、中公教育等機構都存在集體糾紛。
用户在各個渠道的投訴和發聲,不僅把相關機構釘在了恥辱柱上,更可為後來人提供決策參考。他們的維權經歷,將會給所有處在焦慮中想要提升自我的人提一個醒,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而披着互聯網外衣擾亂市場的機構,也必然會引起監管部門注意。此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已經從財務、資質等方面對教培行業作出規範,接下來針對線上教培存在的亂象,監管力度定會繼續加強。
凡事皆有代價,“1元課”對教培機構、產業的反噬,正在路上。